四川高院量刑指导意见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1502143 上传时间:2023-09-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高院量刑指导意见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四川高院量刑指导意见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四川高院量刑指导意见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四川高院量刑指导意见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四川高院量刑指导意见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高院量刑指导意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高院量刑指导意见(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实施细则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印发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法院量刑指导 意见(试行)实施细则的通知川高法【2010】554号全省各级人民法院、成都铁路运输两级人民法院:现将我院制定的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 实施细则印发给你们。请自2010年10月1日起试行,并及时向我院反馈执 行中发现的问题。二0 0年九月二十日公章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为进一步规范刑罚裁量权,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增强量刑的公开性, 实现量刑均衡,维护司法公正,根据刑法和刑事司法解释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 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结合我省刑事审判实践

2、,制定本实施细则。一、量刑的指导原则1、量刑应当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 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决定判处的刑罚。2、量刑既要考虑被告人所犯罪行的轻重,又要考虑被告人应负刑事责任的大小, 做到罪责刑相适应,实现惩罚和预防犯罪的目的。3、量刑应当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做到该宽则宽,当严则严,宽严相济, 罚当其罪,确保裁判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4、量刑要客观、全面把握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治安形势的变化, 确保刑法任务的实现;对于同一地区同一时期,案情相近或相似的案件,所判处的 刑罚应当基本均衡。二、量刑的基本方法1、量刑步骤(1)根据基本犯罪构成

3、事实在相应的法定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2)根据其他影响犯罪构成的犯罪数额、犯罪次数、犯罪后果等犯罪事实,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增加刑罚量确定基准刑;(3)根据量刑情节调节基准刑,并综合考虑全案情况,依法确定宣告刑2、量刑情节调节基准刑的方法(1)具有单个量刑情节的,根据量刑情节的调节比例直接对基准刑进行调节。(2)具有多种量刑情节的,根据各个量刑情节的调节比例,采用同向相加、逆 向相减的方法确定全部量刑情节的调节比例,再对基准刑进行调节。(3)对于具有刑法总则规定的未成年人犯罪、限制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 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防卫过当、避险过当、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 止、从犯、胁从

4、犯和教唆犯等量刑情节的,先用该量刑情节对基准刑进行调节,在 此基础上,再用其他量刑情节进行调节。(4)被告人犯数罪,同时具有适用各个罪的立功、累犯等量刑情节的,先用各 个量刑情节调节个罪的基准刑,确定个罪所应判处的刑罚,再依法实行数罪并罚, 决定执行的刑罚。(5)对于同一事实涉及不同量刑情节时,不重复评价。3、确定宣告刑的方法(1)量刑情节对基准刑的调节结果在法定刑幅度内,且罪责刑相适应的,可以 直接确定为宣告刑;如果具有应当减轻处罚情节的,依法在法定最低刑以下确定宣 告刑。(2)量刑情节对基准刑的调节结果在法定最低刑以下,具有减轻处罚情节,且 罪责刑相适应的,可以直接确定为宣告刑;只有从轻处

5、罚情节的,可以确定法定最 低刑为宣告刑。(3)量刑情节对基准刑的调节结果在法定最高刑以上的,可以法定最高刑为宣 告刑。(4)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独任审判员或合议庭可以在10%的幅度内进行调整, 调整后的结果仍然罪责刑不相适应的,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宣告刑。(5)综合全案犯罪事实和量刑情节,依法应当判处拘役、管制或者单处附加刑, 或者无期徒刑以上刑罚的,应当依法适用。(6)宣告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并符合缓刑适用条件的,可以依法宣告 缓刑;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三、常见量刑情节的适用1、对于未成年人犯罪,应当综合考虑未成年人对犯罪的认识能力、实施犯罪行 为的动机

6、和目的、犯罪时的年龄、是否初犯、悔罪表现、个人成长经历和一贯表现 等情况,予以从宽处罚。(1)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五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 60%;已满十五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50%;(2) 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七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 50%;已满十七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可以减少基准刑的10%-40%。对同案犯中的多个未成年人,在适用减少幅度时应考虑案件的均衡,不同被告 人之间因年龄导致的刑期差异不宜过大。2、对于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根据其实施 犯罪时病情严重程度、犯罪性

7、质等因素,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3、对于又聋又哑或者盲人犯罪,综合考虑其接受教育的程度、认知能力、犯罪 性质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4、65岁以上的人犯罪,可以减少基准刑的50%以下。5、对于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综合考虑不法侵害的性质、 程度、损害后果的大小等情况,应当减少基准刑的60%以上。6、对于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综合考虑危险来源、避险 方式、损害大小,应当减少基准刑的60%以上。7、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减少基准刑的60%以上。8、对于未遂犯,综合考虑犯罪行为的实行程度、造成损害的大小、犯罪未得逞 的原因等情况,可以比照既遂

8、犯减少基准刑。(1) 实行终了的未遂犯,造成损害后果的,可以比照既遂犯减少基准刑的30% 以下;未造成损害后果的,可以比照既遂犯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2) 未实行终了的未遂犯,造成损害后果的,可以比照既遂犯减少基准刑的40% 以下;未造成损害后果的,可以比照既遂犯减少基准刑的50%以下。9、对于造成损害结果的中止犯,应当减少基准刑的50%以上。10、对于从犯,应当综合考虑其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以及是否实施犯 罪实行行为等情况,予以从宽处罚,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50%;犯罪较轻的,可 以减少基准刑的50%以上。对于胁从犯,应当综合考虑犯罪的性质、被胁迫的程度、实行犯罪中的作用等 情

9、况,予以从宽处罚,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70% ;犯罪较轻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 70%以上。11、对于教唆犯,应当综合考虑其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是否教唆未成年人犯 罪以及被教唆者是否犯被教唆的罪等情况,予以处罚。(1) 教唆未成年人犯罪的,应当增加基准刑的10%-40%;(2) 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12、对于自首情节,综合考虑投案的动机、时间、方式、罪行轻重、如实供述 罪行的程度以及悔罪表现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犯罪较轻的,可以 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上或者依法免除处罚。13、对于立功情节,综合考虑立功的大小、次数、内容、来源、效果以及罪行

10、轻重等情况,确定从宽的幅度。(1) 一般立功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2) 重大立功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50%;犯罪较轻的,可以减少基准 刑的50%以上或者依法免除处罚。14、对于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已宣判的罪犯,如实供述司 法机关尚未掌握的罪行,与司法机关已掌握的或者判决确定的罪行属同种罪行的, 根据坦白罪行的轻重以及悔罪表现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15、对于当庭自愿认罪的,根据犯罪的性质、罪行的轻重、认罪程度以及悔罪 表现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10%以下,依法认定自首、坦白的除外。16、对于退赃、退赔的,综合考虑犯罪性质,退赃、退赔行为对损害结

11、果所能 弥补的程度,退赃、退赔的数额及主动程度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17、对于积极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的,应当综合考虑犯罪性质、赔偿数额、赔 偿能力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1) 被告人系故意犯罪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2) 被告人系过失犯罪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18、对于取得被害人或其家属谅解的,应当综合考虑犯罪的性质、罪行轻重、 谅解的原因以及认罪悔罪的程度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19、被害人对犯罪发生有过错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1) 被害人对犯罪发生有一般过错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10%以下;(2) 被害人对犯罪发生有较大

12、过错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3) 被害人对犯罪发生有严重过错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20、对于初犯,犯罪性质较轻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15%以下。21、对于累犯,应当综合考虑前后罪的性质、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以后至再犯 罪时间的长短以及前后罪罪行轻重等情况,予以从重处罚,可以增加基准刑的10% -40%o(1) 对于前罪被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三年内再 犯罪的累犯,可以增加基准刑的20%-40%;对于前罪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刑罚 执行完毕或赦免以后三年内再犯罪的累犯,可以增加基准刑的20%-30%;(2) 对于前罪被判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刑罚执行完毕或者

13、赦免以后三年以上再 犯罪的累犯,可以增加基准刑的10-30%;对于前罪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刑罚 执行完毕或赦免以后三年以上再犯罪的累犯,可以增加基准刑10%-20%。22、对于有前科劣迹的,综合考虑前科劣迹的性质、时间间隔长短、次数、处 罚轻重等情况,可以增加基准刑的10%以下。23、对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恶势力犯罪的,应当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确 定从重处罚的幅度,可以增加基准刑的20%以下。(1) 对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可以增加基准刑的10%-20%;(2) 对于恶势力犯罪的,可以增加基准刑的15%以下。24、对于犯罪对象为未成年人、老人、残疾人、孕妇等弱势人员的,应当综合 考虑犯

14、罪的性质、犯罪的严重程度等情况,可以增加基准刑的20%以下。25、对于在重大自然灾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期间犯罪的,根 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可以增加基准刑的20%以下。四、常见犯罪的量刑(一) 交通肇事罪根据交通肇事罪的,应根据致人重伤、死亡的人数或者财产损失的数额等危害 后果以及逃逸等情节在相应的法定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和基准刑。1、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在六个月以上二年以下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 起点:(1) 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增加相应的刑期:每增加轻伤一人,可以增加一个月至二个月的刑期;每增加重伤一人,可以增 加四个月至

15、六个月的刑期。(2) 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增加相应的刑期:每增加轻伤一人,可以增加一个月至二个月的刑期;每增加重伤一人,可以增加二个月至四个月的刑期;每增加死亡一人,可以增加四个月至六个月的刑期。(3) 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 偿数额在30万元的。具有下列情形的,可以增加相应的刑期:无能力赔偿数额每增加10万元的,可 以增加一个月至二个月刑期。(4) 重伤一人,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 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 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严重超载驾驶的; 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增加相应的刑期:每增加上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增 加一个月至三个月刑期;重伤二人的,可以增加二个月至四个月刑期。2、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在三年以上四年以下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 点:(1) 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又逃逸的。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增加相应的刑期:每增加轻伤一人,可以增加二个 月至四个月刑期;每增加重伤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