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春)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二单元《热闹的民俗节 对称》单元教案 青岛版六三制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1498442 上传时间:2022-09-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春)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二单元《热闹的民俗节 对称》单元教案 青岛版六三制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2年(春)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二单元《热闹的民俗节 对称》单元教案 青岛版六三制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2年(春)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二单元《热闹的民俗节 对称》单元教案 青岛版六三制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2年(春)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二单元《热闹的民俗节 对称》单元教案 青岛版六三制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2年(春)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二单元《热闹的民俗节 对称》单元教案 青岛版六三制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春)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二单元《热闹的民俗节 对称》单元教案 青岛版六三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春)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二单元《热闹的民俗节 对称》单元教案 青岛版六三制(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春)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二单元热闹的民俗节 对称单元教案 青岛版六三制教学内容:课本第19-23页。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事例,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特点,通过实际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另一半,使其成为轴对称图形。2、在操作、观察、画图等实际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3、欣赏、感受对称美,培养审美意识。教学重难点:1.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能正确判断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另一半,使其成为轴对称图形。2.画对称轴。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学具盒、彩纸、剪刀教师准备:放大的体操图,各种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平行四边形

2、、三角形。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谈话: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组图片。(课件出示)谈话:图片欣赏完了,这些图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让学生自由说。学生可能会说这些图片很好看,图片中的动作很优美;图片的两边是一样的等。谈话:为什么这些图片会给你留下这么美的印象?谈话: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这些图片中体操动作蕴涵的美。(接着课件出示体操示意图)如果我们从正面把这些体操动作画出下来,就成了这样一组平面图。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这些图片中蕴涵着什么样的美?”“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我们怎样来了解它

3、们美?”等问题。谈话:大家提了这么多的问题,我们先来研究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好吗?谈话:请小组长拿出1号袋,把里面的图片分给小组里的同学,自己想办法研究一下,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发现的?然后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好,开始吧!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谈话:谁想代表你们小组来交流一下你们小组发现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是怎么发现的?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通过对折发现图形的两边重合在一起了,但是他们不会用完全重合来表达;对折的方法一般是相同的,学生对对折后打开所看到的折痕表述不会很好,在小组活动时,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如何将自己的发现有条理的表达完整。谈话:同学们,刚才你们通过把

4、这些图形对折,发现对折后图形的两边重合了,那我们就说这些图形是对称的。(板书:重合 对称)谈话:老师这儿还有一个图形,你判断一下,它是不是对称图形?(出示扣杯图)学生可能会直接回答不是对称图形,因为扣杯的一边有把,一边没有。谈话:真的不是吗?你能折一折,看看有什么发现吗?学生演示折。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谈话: 这个图形对折后重合了,这个图形对折后也重合了,那这两种重合有什么不一样吗?学生可能会认为都重合了,一种是图形中有的地方重合而有的地方没有重合,即是部分重合;而另一种是两边重合后没有多出来的,也没有缺少的,有少数学生会说出这是完全重合。谈话:这些对称的图形,对折后全部重合了,也就是完全

5、重合了。(板书:完全)谈话:现在我们把折过的对称图形打开,你又有什么新发现?老师也想折一折,哪位同学愿意把你的对称图形借给老师用一用?注意看,老师开始折了,我这样折得到一条折痕,这样折又得到一条折痕。这两条折痕与你们折出来的折痕有什么不一样?学生回答。谈话:对称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这条折痕,我们就把它叫做“对称轴”。(板书:对称轴)一般用点划线把它画出来。注意看老师是怎么画的。请你在你刚才对折的图形上画出它的对称轴。谈话:同学们,这些图形通过对折,我们发现它们能完全重合,我们就把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板书:轴)谈话:现在你知道这些体操动作为什么这么美了吗?再回到课的伊始,学生现在会恍然

6、大悟,用数学的眼光来重新审视这些图片,发现对称的美,感悟对称的美。谈话:那你能从下面的图形中找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吗?请按要求完成课本第21页自主练习第1、2题。学生交流如何判断。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谈话:打开学具盒,请你在钉子板上拼一个以前学过的是轴对称图形的平面图形。告诉大家你围的是什么图形?学生可能围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不同的图形。谈话:请小组长打开2号袋,找到你围的那个图形,动手验证一下你围的是不是轴对称图形?(长方形2条对称轴,正方形4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平行四边形2种情况,三角形3种情况)谈话:谁想和大家交流一下,你围的是什么图形,它是轴对称图形吗?学生可

7、能出现一些争论。对正方形、长方形、圆是轴对称图形,学生一般不会出现很大的分歧,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因为情况比较复杂,象三角形中有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一般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中有四条边都相等的菱形,是学生争辩的焦点,也是学生探究的难点,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学具准备。谈话:在我们学过的这些平面图形中,长方形、正方形、圆形都是轴对称图形,而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判断。请你从这些图形中选出你最喜欢的一个图形,画出它的对称轴,并请你的同位帮你看一下,你画的对吗?谈话:请大家打开课本20页自主练习,请你从第3、4题中,选一道题你喜欢的做在书上。分题订正,投影出示。五、巩固应用,拓展提

8、高:谈话:轴对称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一起来找找生活中的对称。学生从生活中找对称。谈话:生活中的对称实在是太多了,老师也搜集了几幅轴对称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课件演示)谈话:看了这么美的轴对称图形,你是不是也想自己创作一幅?谈话:你可以用学具盒上的钉子板围一围,用小正方体摆一摆,还可以用剪刀剪一剪,还可以用彩笔画一画,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创作一幅美丽的轴对称图形。学生创作活动。作品展示,学生自评、互评作品。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今天的作业就是找一找自己家里的轴对称图形说给爸爸妈妈听。板书设计:第二课时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谈话:同学们,请你做一个动作,告诉大家上一节课我

9、们学习的内容,好吗?学生做出不同的对称动作造型。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用轴对称的知识来解决几个新问题,好吗?二、自主练习,巩固知识谈话:想一想,轴对称图形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如果出现回答不完整,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把话说完整,并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的良好学习习惯。谈话:那么,你知道这些图形各是从哪张纸上剪下来的吗?请你打开课本第21页看第4题,先仔细观察,想一想,然后再连一连。学生展示汇报做法。学生做这道题一般不会出现错误。如果有个别学生出现错误,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原因,再请别的同学帮助他。谈话:看来,大家对轴对称图形掌握的非常好,我们一起来看一个有趣的故事。(出示第22页第5题)请你仔细看

10、图,看看图中主人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老虎跳到水里去了?你能看图编出一个合理的数学故事吗?让学生在编故事、讲故事的过程中,弄清楚老虎、狐狸和它们在水中的倒影之间的关系,初步感知镜面对称。谈话:有趣的故事讲完了,糊涂的老虎上了狐狸的当,看来,学好数学知识真的对我们很有用处。那我们一起来检查一下大家学习的情况吧。(出示“我学会了吗?”)谈话:请你自己在书上完成这道题。在学生展示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对“丰收园”进行评议。三、拓展延伸,总结收获谈话: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对称的知识来装扮一下你自己的房间吗?请你用日记的形式记下你是如何用对称的知识装饰自己的房间的,好吗?板书设计:附

11、送:2022年(春)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八单元谁长得快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二)教案1 青岛版六三制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学习了用不同的方法记录整理数据,能用画图、表格等方式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主要让学生经历条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的过程,能用填统计表,涂条形图来表示统计的结果,能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分析,为后面进一步学习统计图表,奠定了基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简单的收集数据的方法,能用表格和条形图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能力目标:2、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蕴含的信息。 情感目标:3、

12、在与同伴合作进行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增强合作意识,形成初步的实践能力。单元教学重点:借助真实、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 单元教学难点:提高学生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课时安排:2课时课题: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二)教学目标:让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能够用涂条形图和填统计表的方法表示统计的结果。教学重难点:掌握统计的方法。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 口算练习165= 633= 603= 3609= 2310= 460-200=二、学习新课1、出示班级学生体检身高情况。你能提出怎样的问题?生:全班同学

13、身高增长情况怎么样?师:我改怎样分析,才能看出身高情况?生:先调查一下每个同学的身高增长情况需要测量出每人现在的身高查一下去年的身高记录,算出身高增长几厘米?分小组进行调查填表生交流2、师:请把全班同学的身高增长情况整理一下吧增长高度6cm及6cm以下,7、8、9、10及10cm以上人数(人) 3、小组合作绘制统计图。三、自主练习第1题: 一个实际测量统计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说一说让学生想一想如何记录测量的结果,涂一涂,填一填,根据测量结果填图统计表和条形图,议议根据统计表和条形图交流自己发现的信息。第2题:一个现场小调查统计活动。第3题:一道实际应用的题目,练习时放手让学生独立调查,进行

14、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并完成统计表。通过对数据的整理与分析说说自己的发现。第4题:一个实践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引导学生填写完整统计图表,涂好条形图,认真观察并进行独立思考,先小组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全班交流。课后实践:统计某个十字路口在1分钟内过往各种车辆的情况。认真填写数据。四、全课小结今天这节课,我学会整理数据,把数据用统计表进行汇总,然后绘制出统计图。板书设计:课后反思:课题:点击双休日教学目标:1、采用辩论会的形式,促使学生应用学过的统计及相关知识,学会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提高。2、抓住“双休日”这个空间与舞台,让学生初步经历

15、调查、分析和决策的过程,体会研究实际问题的方法,培养发现、分析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3、通过活动,让学生体会运用一定的数学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观察生活中的现象,体会数学与自然,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应用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实际,提出辩论的问题。播放提前摄录的部分同学双休日的活动录象:有的参加特长班活动,有的在家里看电视,有的去爷爷奶奶家,还有的与父母一起外出活动等等。播放完与同学们交流:双休日你们是怎样度过的?有什么感受?你们对双休日的安排满意不满意?请同学们根据观点的不同分坐在两边。二、双方进行辩论:1、双方阐明观点,陈述理由甲方:认为双休日的生活丰富多彩,非常满意现在的双休日安排。(1)参加各种特长班活动,既可以结交新朋友,又增长了知识。(2)爷爷奶奶家感受亲情。(3)与父母一起外出活动,和大自然亲密接触。(4)在家里看看电视,使自己完全放松,有利于下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