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PM楼板导荷总结1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1495933 上传时间:2024-02-2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89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PKPM楼板导荷总结1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PKPM楼板导荷总结1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PKPM楼板导荷总结1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PKPM楼板导荷总结1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PKPM楼板导荷总结1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PKPM楼板导荷总结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KPM楼板导荷总结1(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作为结构设计新手,最近在学习PKPM,今天在学习PKPM楼板导荷的问题搞不明白了,主要不明白的问题有以下几点:1、PKPM中导荷方式有哪几种?分别用于什么情况?有什么意义?2、PKPM中在PMCAD第一步“PM模型和荷载输入”建模模型后,点击第二步“平面荷载校核”,显示出来的梁上荷载数字代表什么意义?3、板下只有按主梁方式输入的梁、板下除了按主梁输入的梁外还有按次梁输入的梁或者其他节点这两种情况,PKPM导荷有什么不同?研究了一下午,查书、网上搜都没有什么具体的结果,只是获得了一些零碎的东西,后来不知怎么来的灵感,一下子明白了。为了说明问题,特建了一个三层的框架结构模型,来解释和说明PKPM的

2、导荷问题。下面先给出例子的结果,然后再一一说明上面的问题。步骤如下:第一步:模型轴网尺寸如图1图 1 轴网尺寸第二步:在pkpm中创建三层框架结构,其平面布置图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除正方形PNST内有按次梁方式输入的次梁外,其余各处均为按主梁方式输入的梁。板:有4m34m的双向板,有4m312m的单向板,也有DEFGH围成的多边形板和WSO围成的三角形板。图 2 pkpm平面布置第三步:定义荷载楼面恒荷载:5.0kN/m2楼面活荷载:2.0 kN/m2梁间恒荷载:11.0 kN/m2,仅布置在ZYXW轴上。荷载结果如图35所示。图 3 楼面恒荷载图 4 楼面活荷载图 5 梁间恒荷载点击PKP

3、M楼面荷载“导荷方式”,如图6所示图 6 楼面荷载导荷方式由图6可知:对于双向板(4m34m)和单向板(4m312m),pkpm默认的导荷方式都是按照“梯形三角形传导”方式导荷,并没有按照所谓单向板“对边导荷”方式进行导荷,原因是:单向板是主要沿着短跨方向传递荷载,但并不是说长跨方向不能传递荷载,只是长跨方向传递的荷载较少,一般混凝土结构设计教材上忽略了单向板长跨方向受到的荷载,但这只是近似计算,实际情况下,单向板长跨方向也是要受力的,所以PKPM在单向板楼面荷载导荷时,采用了准确的“梯形三角形传导”方式,所以,在PKPM中,不管单向板还是双向板,程序都是默认按照“梯形三角形传导”方式来导荷的

4、。当然用户可以将单向板的导荷方式修改为“对边导荷”。从图6还可以看出,对于非矩形板,比如DEFGH围成的多边形板和WSO围成的三角形板,PKPM默认按照“周边布置”方式导荷。所以,本文开头提出的第一个问题解决:PKPM导荷方式有三种,“对边导荷”、“ 梯形三角形传导”、“周边导荷”,对于单向板和双向板,程序默认按照“梯形三角形传导”方式导荷,对于异形板,程序按照“周边导荷”方式导荷。第四步:楼层组装,组装3层,保存退出,退出时,程序弹出图7的界面,说明,程序自动进行导荷。点击确定,退出PM模型。图 7第五步:点击PMCAD模块第4项“形成PK文件”,查看PKPM楼面导到梁上的荷载形式。主要形成

5、LKJHG、ABCDE、RQPNM三榀框架。如图813所示。图 8 LKJHG榀框架梁恒荷载图 9 LKJHG榀框架梁活荷载图 10 ABCDE榀框架梁恒荷载图 11 ABCDE榀框架梁活荷载图 12 RQPNM榀框架梁恒荷载图 13 RQPNM榀框架梁活荷载第六步:点击PMCAD第2项“平面荷载显示校核”,如图14.图 14下面结合第五步框架荷载图和图14详细说明各个数字代表的意义和荷载计算方法1、首先说明LKJHG榀,该榀框架荷载显示放大如图15图 15 LKJHG榀荷载平面显示图 16 LKJHG榀框架导荷面积LKJHG榀框架导荷面积如图16所示,计算方法如下:LK梁4m34m板传给LK

6、梁的荷载面积是三角形,三角形线荷载顶点值(恒荷载):5.0kN/m232m(正方形边长的一半)=10kN/m2因为LKJHG榀框架两边均有板,所以LK梁上共有两个三角形线荷载,叠加一起,则三角形线荷载顶点值(恒荷载)为20 kN/m2对于PKPM荷载代号,PMCAD V2.1版用户手册附录B有详细说明,如图17图 17 pkpm荷载表示对于三角形、梯形荷载,PKPM一律用代号6表示,所以LK梁上的恒荷载为6*20.0*2.00,其中6表示荷载代号,20.0表示板导到LK梁上的恒荷载值,2.00表示按照45线画出的三角形边长的一半(三角形高),即图17中的X。所以,PKPM导到LK上的恒荷载为三

7、角形线荷载,顶点值为20 kN/m2。在图15上显示的是最下一行,没有括号,6*20.0*2.00,平面显示时两边的板导到LK梁上的恒荷载合并了。同理,活荷载计算值:2.0kN/m232m(正方形边长的一半)=4kN/m2因为LKJHG榀框架两边均有板,所以LK梁上共有两个三角形线荷载,叠加一起,则三角形线荷载顶点值(活荷载)为8 kN/m2但是在平面显示时两边的板导到LK梁上的活荷载没有合并,即为图15上显示的上面两行括号内的数值:JH梁接着说JH梁,因为JH梁两侧承担的板是矩形板,所以会按照梯形导荷,而梯形的高和三角形的高相等(45),所以计算方法是一样的,所以JH梁的恒、活荷载如下:恒荷

8、载立面显示活荷载立面显示恒荷载、活荷载平面显示(其中括号内为活荷载)HG梁HG梁有些特殊,因为该梁一边承担矩形板的三角形荷载,而另一边承受多边形板传来的线荷载,如图16(多边形板传来的线荷载为画出),三角形荷载计算方法如上,而多边形板传来的线荷载计算方法如下:对于异形板,PKPM按照“周边布置”方式导荷,传导到梁上的是均布线荷载(和上述三角形、梯形线荷载不同),线荷载值的大小等于该板均布面荷载乘以所围楼板面积再除以围成该板线条的周长,如图18所示的DEFGH板图 18 DEFGH板导荷该板导到周围梁上的均布线荷载值(恒荷载)q=5.0kN/m2314m2/(4m+4m+2m+2.828m+2m

9、)=4.7kN/m同理,活荷载q=2.0kN/m2314m2/(4m+4m+2m+2.828m+2m)=1.9kN/m而且,多边形板周围所有的梁的荷载都相等,如图19所示,图19所以,HG梁上荷载平面显示如下:其中,第一行括号内的数字表示HG梁一侧矩形板传来的三角形线荷载,加括号表示活荷载,荷载类型代号:6(6表示三角形、梯形荷载,详见PMCAD用户手册附录B),荷载大小4.0 kN/m2,三角形高度为2.00m。第二行括号内数字表示HG梁一侧多边形板传来的均布线荷载,加括号表示活荷载,类型代号:1(1表示均布线荷载),荷载大小1.9 kN/m2.第三行数字不带括号,表示恒荷载,荷载代号:6,

10、荷载大小为10 kN/m2,这是HG梁一侧矩形板传来的三角形线荷载,三角形高度为2.00m。第四行数字不带括号,表示恒荷载,荷载代号:1,荷载大小4.7 kN/m2,这是HG梁一侧多边形板传来的均布线荷载,荷载大小4.7 kN/m2.2、ABCDE榀框架计算方法及数字意义同LKJHG榀,不同点有两处(1)ABCDE只有一侧有楼板,所以其荷载值是LKJHG的一半;(2)DE梁由于只有一侧有楼板,且为异形板,所以DE梁上的荷载只有异形板传来的均布线荷载。3、RQPNM榀框架该榀框架RQ、QP、NM梁荷载导荷均为三角形荷载,计算内容和数字意义同KL梁,下面讲下PN梁。之所以要单独讲PN梁,是因为该梁

11、两侧虽然都是矩形板,但是由于PN梁一侧矩形板PNST下布置了按照次梁方式输入的次梁,矩形板PNST就不能直接按照“梯形三角形传导”方式导荷了,具体做法,此处引用PMCAD V2.1用户手册第二章建筑模型与荷载输入、第六节荷载输入、九荷载导算及技术条件、1荷载导算原则:又参见杨星编PKPM从入门到精通6.2.2:综上:可知,对于楼板下除按照主梁模式输入的梁外还有其他构件,则板传到主梁上的荷载并不是按照前面三种导荷方式进行导荷了,导到主梁上的荷载是均布线性荷载和集中力(次梁支座反力)但是具体怎么算,由于牵涉到交叉梁的内力计算问题,暂时还没弄明白!但是数字意义是知道的:对于上图,可知:(1*2.0)

12、表示有楼板传到梁PN上的均布线荷载,括号表示为活荷载,大小2.0 kN/m2.(4*24.0*8.0)和(4*24.0*4.0)表示次梁传到主梁上的集中力,括号表示为活荷载,4表示集中力代号,24.0表示集中力大小为24.0KN,8.00和4.00表示次梁支座到PN梁某端的距离(6*4.0*2.00)表示PN梁另外一侧的矩形板传来的梯形线性荷载。括号表示为活荷载,6表示梯形荷载代号,4.0表示梯形荷载最大值4.0KN/m,2.00表示梯形顶端到梁端距离。下面的不带括号的数字意义和上述相同,只是不带括号,表示恒荷载。4、ZYXW榀框架输入荷载说明ZYXW框架上除了板传来的荷载外(同ABCDE),还有在PMCAD输入的梁间恒荷载11.0 KN/m,如图5所示。反映在平面荷载上,则是1*11.0,可以通过平面荷载校核右侧的“关闭输入”来控制该荷载显示与否。至此:除了含有按照次梁输入模式输入的次梁的楼板除外,其余楼板导荷问题已研究明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