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友好道路交通环境工作心得体会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1494222 上传时间:2023-10-1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构建友好道路交通环境工作心得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构建友好道路交通环境工作心得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构建友好道路交通环境工作心得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构建友好道路交通环境工作心得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构建友好道路交通环境工作心得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建友好道路交通环境工作心得体会(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构建友好道路交通环境工作心得体会 伴随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机动车保有量及驾驶人数量急剧增加,人流、物流、车流密集,人、车、路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所以,研究怎样加强道路交通管理,构建友好的交通环境,为经济社会服务,已是刻不容缓的课题。怎样加强道路交通管理,为经济社会发明良好的交通环境,作为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就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降事故、保安全、保通畅”的目标,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最大程度地预防和降低交通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从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下面,笔者结合隆安县道路交通管理的实际,浅谈构建友好交通环境的几点见解:一、

2、构建友好交通环境面临的五个问题隆安县现在常住人口快要40万人,散居在10个乡镇,全县道路里程总长1124公里,机动车保有量40921辆,驾驶人44950人,在编交通民警24人。多年来,隆安县公安局交管大队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齐心协力,克服种种困难,转变态度,增强服务意识,做了大量工作,保障了交通安全和通畅,得到社会各方和广大群众的好评。不过,我们还应看到,在道路交通管理和为经济社会服务方面还有部分不友好的“音符”,关键是:部分民警在交通管理中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意识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强,方法、手段、形式还停留在旧模式中。道路交通面广,警力不足无法管控到位。群众的交通法规意识依然微弱,县乡道路交

3、通违法现象比较突出。交通管理设施装备滞后,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交通管理的理念、水平和手段亟需提升。二、构建友好交通环境应实现五个转变实现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部门民警习惯于以管理者自居,缺乏服务意识,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现象时有发生,这一点必需改变。要教育引导民警尤其是领导淡化权力观念,强化服务意识,以管理为手段,以服务为目标,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变被动为主动服务,不停拓宽为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服务的领域,深入提升服务水平。实现全能型管理向有限型管理的转变。从经济社会发展看,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权限让渡和缩小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要把该管的、必需管的管好,

4、自觉放弃那些不该管的,管不了的、也管不好的事情,干好份内业务。实现封闭型管理向公开型管理的转变。交通管理工作直接面向社会群众,是政府和公安机关联络群众、服务群众的主要窗口。所以,交警部门要深入实施警务公开,自觉接收司法审查和监督,充足表现执法的公开、严厉和公正。实现审批型向长期有效机制型转变。在日常的车辆管理、驾驶人管理、事故处理、交通违法处罚等交通管理工作中,常常有部分人为的审批权力,要把这些审批项目纳入依法办理的范围,把方便群众、为群众办好事实事作为改革审批的方向,要依法设定审批项目,降低审批行政权限,加强动态管理和事后监督,使其遵照正当、合理、效能的标准,逐步实现审批型向长期有效型机制转

5、变。实现经验型向科技型转变。在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中,靠经验、凭感觉管理的做法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要求,以后,要建立健全符合当代管理的新模式、新机制、新手段,逐步实现由经验型向科技型转变。三、构建友好交通环境关键抓好五项工作要严格查处交通违法行为,依法严管交通秩序。降低道路交通事故,必需有一个良好的交通秩序。依据国外发达国家和中国部分大城市的管理经验,依法严管是阻止交通安全违法行为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只有严管,才能维护交通法律、法规的尊严,才能发明良好的交通秩序,才能更加好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从多年开展的多种交通管理整改活动实践证实,经过依法严管,形成依法严管的态势,严重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就

6、会显著降低,人民群众遵守交通法规的自觉性就会普遍提升,交通秩序就会显著好转。要以创立“平安通畅县区”活动为载体,加强源头管理,预防和降低群死群伤恶性交通事故发生。近几年来,我们以遏制群死群伤恶性事故为关键,加强了客运车辆和驾驶人的源头管理,加大了严重交通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完善了道路交通标志、标线,探索出了对客运车辆和驾驶人包保责任制、车辆检验倒查制、预防客车超员、超速和驾驶人疲惫驾驶检验制等一系列工作制度,这一点,交警部门要长抓不懈,形成一个机制。要以深化交通安全宣传“五进”活动为手段,提升城镇居民当代交通法制意识。因为本县受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制约,广大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不强,在多年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中,死亡的农村群众占较大百分比,特本文章共2页,目前在第2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