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兵马俑社会实践报告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1489687 上传时间:2024-02-0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2.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安兵马俑社会实践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西安兵马俑社会实践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西安兵马俑社会实践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西安兵马俑社会实践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西安兵马俑社会实践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安兵马俑社会实践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安兵马俑社会实践报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2012暑期社会实践-关于秦始皇兵马俑的参观学习班 级:班姓 名:带队老师:宋满祥 现代社会着重精神文明建设,社会各界对名胜古迹及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近几年来也更为关注,在西安实习的时间中,我们也有幸来到秦皇陵,我们在一睹一代王朝的恢弘宫殿的同时,同时了解国家最新的文物保护工作的运行情况,瞻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风采,这对我们提升自我社会意识和社会公德,提高历史修养和古中国艺术涵养都有很大得帮助。 秦皇陵的社会实践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 通过学习了解秦皇陵的历史祭奠和现代风貌;二, 通过参观兵马俑来系统感受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风采;三, 通过论文与讨论来总结此次社会实践的

2、具体收获。正文:1. 兵马俑的历史:位于距30多千米的城以东的之北。世界109.2733, 34.3853。据记载:从13岁即位时就开始营建陵园,由主持规划设计,大将监工,修筑时间长达38年之久。坑是秦始皇陵的坑,位于陵园东侧1500米处。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坑,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门道,左右两侧又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现称二号坑和三号坑。俑坑布局合理,结构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东西向的,兵马俑排列在过洞中1974年3月,在陵东的村民抗旱打井时,在以东三里的下和村和五垃村之间,发现规

3、模宏大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经考古工作者的发掘,才揭开了埋葬于地下的2000多年前的秦俑宝藏。1975年决定在俑坑原址上建立。1979年10月1日开始向国内外参观者展出。2009年6月13日下午1点多,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号坑再次开掘,之后在一号坑北部中段,又出土彩兵马俑。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秦始皇兵马俑是世界考古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1978年,前总理参观后说:“世界上有了,的发现,可以说是了。不看秦俑,不能算来过。”从此秦俑被世界誉为“八大奇迹”目前已挖掘出3个俑坑。2. 三种俑坑:一号俑坑:一号坑的发现,缘于1974年3月,秦兵俑面世,当时农民在村南打井,井口刚好开在一号坑的

4、东南角。1974年7月中旬,由、文管会、临潼县馆联合组成的考古发掘队进驻秦俑坑工地。随着工作范围的不断扩大,1976年1978年,考古队又增添了考古、保护、照相、修复等方面的人员,新生力量的加强,各项工作的开展,使考古队一时显得异常热闹。一号坑发掘工作全面开展,10多个修复组展开对兵马俑的大规模修复。二号俑坑:如果说一号坑的发现,是农民打井偶然发现的话,二号兵马俑坑则是考古工作者经过钻探的科学发现。这里边就没有那么多的曲折而有趣的故事了。1976年45月间,考古队在一号坑的东端北侧有目的的钻探工作中,于4月23日又发现了一个有兵马俑的坑。二号坑保护大厅竣工后,正式的科学考古发掘工作就要开始了。

5、1994年3月1日,在二号坑保护大厅内举行了隆重的二号坑开工典礼,时任局长亲临现场,宣布了二号坑发掘工作的正式开始。为了保证这一重点考古工程的科学化、规范化,国家文物局专门成立了二号坑专家组,以指导考古发掘工作。秦始皇二号俑坑呈曲尺形,位于一号坑的东北侧和三号坑的东侧,东西长96米,南北宽为84米,总面积约为6000平方米。坑内与一号坑相同,但布阵更为复杂,兵种更为齐全,是3个坑中最为壮观的军阵。它是由骑兵、战车和步兵(包括弩兵)组成的多兵种特殊部队。二号坑建有1.7万平方米的陈列大厅,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现代化陈列厅。二号坑有陶俑陶马1300多件,战车80余辆,青铜兵器数万件,其

6、中将军俑、鞍马俑、跪姿射俑为首次发现。二号坑东、西两端各有4个斜坡门道,北边有2个斜坡门道,俑坑坐西面东,正门在东边。坑内布局分为4个单元。 第一单元,位于俑坑东端,四周长廊有立式弩兵俑60个,阵心由八路面东的160个蹲跪式弩兵俑组成。弩兵采取阵中张阵的编列,立、跪起伏轮番射击,以弥弩张缓慢之虞。 第二个单元,位于俑坑的右侧,由64乘战车组成方阵(车系木质,仅留遗迹)。每列8乘,共有8列。车前驾有真马大小的陶马4匹。每车后一字排列兵俑3个,中为御手拉马辔,另两个分别立于车左和车右,手持长柄兵器。 第三单元,位于中部,由19辆战车,264个和8个骑士俑组成长方形阵,共分3列。每匹马前立骑士俑一个

7、。,一手牵马缰,一手作拉弓状。每乘车后除三名车士外,还配有836个步兵俑。 第四单元,位于军阵左侧,108个骑士俑和180匹陶鞍马俑排成11列横队,组成长方形骑兵阵。其中第1、3列为战车6辆。每匹马前,立胡服骑士俑一个,右手牵马,左手拉弓。而俑坑内的108件是我国考古史上首次发现的数量众多的古代骑兵的形象。在装束及高度等方面都是严格模拟古代骑兵的战时形象。与步兵、显然不同。它头戴圆形小帽,两侧带扣系在颌下,身着紧袖、交领右衽双襟掩于胸前的上衣,下穿紧口连裆长裤,足磴短靴,身披短而小的铠甲,肩上无披膊,手上无护手甲。衣服具有短小轻巧的特色,铠甲显得简单而灵活。骑兵俑特殊的装束也与骑兵的战术特点密

8、切联系。三号俑坑:三号坑的发现,同二号坑一样,是考古队经过钻探的结果。继一、二号兵马俑坑之后,1976年5月11日,又在一号坑西端北侧25米处,钻探发现了一个陪葬坑,根据发现的先后,编号为三号坑。三号坑南距一号坑25米,东距二号坑120米,面积约为520平方米,整体呈凹字形,由南北厢房和车马房组成,车马房中有一辆及四件兵马俑,三号坑共可出土兵马俑68个。从3号坑的内部布局看,应为一二号坑的指挥部。三号坑是三个坑中唯一一个没有被大火焚烧过的,所以出土时陶俑身上的彩绘残存较多,颜色比较鲜艳。之前的战争,指挥将领往往要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所以他们常常要位于卒伍之前。随着战争规模的增大,作战方式的变化

9、,指挥者的位置开始移至中军。秦代战争将指挥部从中军中独立出来,这是军事战术发展的一大进步。指挥部独立出来研究制订严密的作战方案,更重要的是指挥将领的人身安全有了进一步的保证。这是古代军事战术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三号秦坑是世界考古史上发现时代最早的军事指挥部的形象资料。,陶俑排列,兵器配备,出土都有一定的特色。它提供了研究古代指挥部形制、及出战,命将制度及依仗服的服饰、装备等问题的珍贵资料。3. 我所看见的兵马俑走进博物馆的大厅,只见在地下5米深的地方,整齐地排列着上千个像真人大小的武士全身呈古铜色,高1.8至1.97米,一个个威武雄壮,真是气象森严,令人望而生畏。还有如真马大小的陶马32匹。陶

10、马4匹一组,拖着木质战车。 兵马俑的排列是3列面向东的横队,每列有武士俑70个,共210个,似为军阵的前锋。后面紧接着是步兵与战车是的38路纵队,每路长约180米,似为军阵主体。左右两侧各有一列分虽为面南和面北的横队,每队约有武士俑180个,似是军阵的两翼。西端有一列面向西的武士俑,似为军阵的后卫。武士俑朋的身穿战袍,有的身披铠甲,手里拿的青铜兵器,都是实物。组织严密,队伍整肃。几十匹战马昂首嘶鸣,攒蹄欲行。整个军处于整装待发之势。威武雄壮的军阵,再现了秦始皇当年为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而展现出的军功和军威。4. 兵马俑与历史文化1)从兵俑的排列看秦王扫六合,一统天下“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

11、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始皇帝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他凭借武力征服中国,活着的时候是天下霸主,死了以后决心要把这支无敌军队带到地下,以显示自己的至尊地位。于是制造了这成千上万陪葬的陶俑。 在六国中,秦国是西陲大国。它挥鞭东进,吞并齐楚燕赵等六国,创下一番不世伟业。兵马俑气势轩昂,向东排列,正是体现了秦皇统一天下的壮举。兵马俑带给我们的视觉盛宴,是不消翻阅史料,便知道秦军并吞八荒,横扫天下,万马奔嚣,鉄戟森严之历史气象。 (2)兵马俑的艺术价值 这批兵马俑的艺术史上具有很高的价值。兵马俑的塑造,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而创作,艺术手法细腻、明快。陶俑装束、神态都不一样。光是发式就有

12、许多种,手势也各不相同,脸部的表情更是神态各异。从它们的装束、表情和手势就可以判断出是官还是兵,是步兵还是骑兵。这里有长了胡子的久经沙场的老兵,也有初上战场的青年。身高达1.96米的将军俑,巍然直立,凝神沉思,表露出一种坚毅威武的神情。那个武士俑,头微微抬起,两眼直视前方,显得意气昂扬而又带有几分稚气。那个身披锨甲,右手执长予,左手按车的武士,姿势动作显示出他是保卫的车士俑。另外,陶俑运用的彩绘技术,使用了诸多丰富的矿物颜料(秦俑彩绘主要有红、绿、蓝、黄、紫、褐、白、黑八种颜色。如果再加上深浅浓淡不同的颜色,如朱红、粉红、枣红色、中黄、粉紫、粉绿等,其颜色就不下十几种了。化验表明这些颜色均为矿

13、物质。红色由辰砂、铅丹、赭石制成。绿色为孔雀石,蓝色蔚蓝铜矿,紫色为铅丹与蓝铜矿合成,褐色为褐铁矿,白色为铅白和高岭土,黑色为无定形炭。这些矿物质都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颜料。秦俑运用了如此丰富的矿物颜料,表明2000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已能大量生产和广泛使用这些颜料。),这在彩绘艺术史上,以及在世界科技史上都有着重要意义。陶俑具有鲜明的个性的强烈的时代特征。这批兵马颂是雕塑艺术的宝库,为中华民族灿烂的古老文化增了光彩,也给世界艺术史补充了光辉的一页。(3)兵马俑与冶炼技术 兵马俑坑内出土的青铜兵器有剑、矛、戟、弯刀以及大量的弩机、箭头等。据化验数据表明,这些铜锡合金兵器经过铬化处理,虽然埋在埋土

14、里两千多年,依然刃锋锐利,闪闪发光,表明当时已经有了很高的冶金技术,可以视为世界冶金史上的奇迹。 (4)兵马俑与秦朝兵制秦始皇陵出土的绝大部分武士俑都是步兵俑。由此可以看出步兵是秦代军队构成中的主体。秦代车兵虽已不是军队的主体,但仍然是战斗编组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兵种。从秦始皇陵兵马俑出土的情况看,车兵既有单独的编队,也有与步兵相结合的编队,还有与骑兵相结合的编队,并有与步、骑同时相结合的编队。这说明车兵既可以独立使用,又可以同其他兵种配合使用,是车、步、骑联合作战中的重要力量。另外,从兵马俑还可以知道,秦代的骑兵已经配备有齐全的鞍。战马都经过严格的训练和精选,高皆133米以上。骑士个个精强勇悍,一律穿短甲,手持弓箭。骑兵也是秦代的重要兵种之一.。5. 兵马俑的历史地位历史本身赋予了秦俑多种历史文化价值。秦俑所折射的历史层面既多又广,在建筑史、服饰史、制度史尤其是王陵制度史等方面,具有独特的认识价值。即使秦俑的身高、体魄、服饰发髻、刻记文字以及秦人在俑坑留下的生产工具和劳作痕迹,都能从不同侧面反映出秦代社会生活的真实影像,反映出一个时代的文化特质,反映出秦兴亡的历史真谛。 秦兵马俑在历代陪葬俑中是最有代表性的,是中国俑葬文化的精华。它是一个威武王朝的写真,是一段消磨不去的春秋史笔,是一首气势磅礴的雄浑赞歌。兵马俑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