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100个及其历史人物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1483580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X 页数:125 大小:86.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语大全100个及其历史人物_第1页
第1页 / 共125页
成语大全100个及其历史人物_第2页
第2页 / 共125页
成语大全100个及其历史人物_第3页
第3页 / 共125页
成语大全100个及其历史人物_第4页
第4页 / 共125页
成语大全100个及其历史人物_第5页
第5页 / 共1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语大全100个及其历史人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语大全100个及其历史人物(1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语大全:100个及其历史人物 00个成语故事及其历史人物故事一鼓作气 【释义】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士气。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比方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毕。 【语出】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人物】曹刿(g)(又作曹沬,音m),一作曹翙(hu)。生卒年不详,春秋时鲁国大夫(今山东省东平县人),著名的军事理论家。鲁庄公十年,齐攻鲁,刿求见请取信于民后战,作战时随从指挥,大败齐师,一鼓作气之典出于此。战后,庄公问曹刿为什么直到齐军第三次击鼓进军时才要下令出击,曹刿说:“打仗重要靠士气,而击鼓就是为了鼓舞士气。第一次击鼓进攻,士气旺盛

2、;第二次再击鼓进攻,士气就已经衰落了;待到第三次击鼓进攻,士气已消失殆尽了。而我军正是一鼓作气,勇气十足,当然就把对方打败了。”2.一字千金 【释义】增损一字;赏以千金。形容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语出】南北朝?钟嵘诗品?古诗:“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人物】战国末期,秦国有一个生意人名叫吕不韦(卫国濮阳人,原籍阳翟,今河南禹州),有三千门客,作为他的智囊,想出各种办法来巩固他的政权。这些食客,各色各样,应有尽有。他们把见解和心得,写出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书名提作吕氏春秋。吕不韦命令把全文抄出,贴在秦国首都咸阳城门上,并发出布告:“谁能把书中的文字,增长一个

3、或减少一个,甚至改动一个,赏黄金千两(合黄金一斤)”。 .一字之师 【释义】纠正一个错别字或指出某一字在文中不妥处的老师。 【语出】宋魏庆之诗人玉屑:“郑谷在袁州,齐己携诗诣之。有早梅诗云:前村深雪里,昨夜开数枝。谷曰:数枝非早也,不若一枝。齐己不觉下拜。自是士林以谷为一字师。” 【人物】唐朝末年,诗人郑谷回到故乡江西宜春。僧人齐己性喜赋诗。一日,齐己作一首早梅诗,中有两句:“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认为梅花既已数枝开,则非早梅矣。于是将后句中“数”改为“一”。齐己深感佩服,后诸学者称郑谷为“一字之师” 。 4一饭千金 【释义】比方重重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语出】西汉?司马迁史记.淮

4、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人物】韩信(江苏淮安人)在未得志时,时常往城下钓鱼,时常却饿着肚子。有一个漂母(清洗丝棉絮或旧衣布的老婆婆)同情韩信的遭遇,便不断的救济他,给他饭吃。后来,韩信替汉王立了不少功劳,被封为齐王,他想起从前曾受过漂母的恩惠,便命从人送酒菜给她吃,更送给她黄金一千两来答谢她。5.东山再起 【释义】隐退后再度任职或失势后又重新得势。 【语出】唐?杜甫暮秋呈苏涣侍御:“无数将军西第成;早作丞相东山起。” 【人物】谢安是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士族,年青的时候,跟王羲之是好朋友,经常在会稽东山游

5、览山水,吟诗谈文。他在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中名望很大,大家都认为他是个挺有才干的人。但是他宁愿隐居在东山,不愿做官。到了四十多岁的时候,他才重新出来做官。由于谢安长期隐居在东山,所以后来把他重新出来做官这样的事称为“东山再起”。 6.图穷匕见 【释义】比方到最后露出了事物的真相或本来的目的。穷:尽;匕:匕首;短剑。【语出】战国策.燕策三:“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人物】荆轲(卫国人,今河南省鹤壁、新乡一带)按秦王的规定,接过秦舞阳手里装有地图的匣子,当场打开,取出地图,双手捧给秦王。秦王慢慢展开卷着的地图,细细观看。快展到尽头时,忽然露出一把匕首。荆轲见匕首露现,左手抓住秦王衣袖,右

6、手举起匕首便刺。 7.纸上谈兵 【释义】在纸上谈论用兵(兵:打仗;用兵)。比方不解决实际问题的空谈。【语出】清曹雪芹红楼梦:“现有这样诗人在此;却天天去纸上谈兵。” 【人物】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河北邯郸人)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但是他。公元前59年,秦军又来犯,赵军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县附近)坚持抗敌。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使得秦军无法取胜。秦国施行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胆怯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赵王上当被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赵括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

7、,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 8.负荆请罪 【释义】负:背着;荆:荆条;古时用来抽打犯人的刑具。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达积极向人认错赔罪;请求责罚。 【语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赵国大将廉颇与上卿蔺相如不和;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处处表达退让。“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来宾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人物】战国时期,蔺相如(今河北曲阳人,一说山西临汾人)“完璧归”有功,又在渑池秦王与赵王相会维护了赵王的尊严,被提高为上卿,位在廉颇(山西太原人,一说山西平遥人)之上。廉颇对此不服。蔺相如知道后,就故意不与廉颇会面。别人认为蔺相如胆怯廉颇,廉颇为此很得意。“我哪里会怕廉将军

8、?但是,现在秦国倒是有点怕我们赵国,这重要是由于有廉将军和我两个人在。假如我跟他互相袭击,那只能对秦国有益。我之所以避开廉将军,是以国事为重,把私人的恩怨丢一边儿了!”蔺相如这话传到了廉颇耳朵里,廉颇十分感动,便光着上身,背负荆杖,来到蔺相如家请罪。他羞愧地对商相如说:“我真是一个糊涂人,想不到你能这样地宽宏大量!”两个人终于结成誓同生死的朋友。 9.卧薪尝胆 【释义】薪:柴草。睡在柴草上;经常尝一尝苦胆。比方刻苦激励自身;坚定报仇雪耻的意志。 【语出】宋?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仆受遣以来;卧薪尝胆;悼日月之逾迈而叹功名之不立。” 【人物】越王勾践(大禹子孙,姓姒,名文命,今浙江绍兴人)回国以

9、后,立志要报仇雪恨。为了不忘国耻,他睡觉就卧在柴薪之上,坐卧的地方挂着苦胆,表达不忘国耻,不忘艰苦。通过十年的积聚,越国终于由弱国变成强国,最后打败了吴国,吴王羞愧自杀。 10.揭竿而起【释义】揭:举;竿:竹竿,指旗帜。揭竿为旗,奋起反抗。泛指人民起义。 【语出】汉?贾谊过秦论:“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人物】几百人一下子都表达情愿豁出性命跟着陈胜(今河南省方城县东孟洼村人)、吴广(今河南太康人)一块儿干。大伙砍伐树木为兵器,高举竹竿为旗帜,对天起誓,同心合力,推倒秦二世(嬴姓,名胡亥,也称二世皇帝,秦始皇第十八子),替楚将项燕(项羽的祖父)报仇。大家还公推陈胜、吴广做

10、首领,一下子就把大泽乡(今安徽省宿州市南蕲县镇小刘村)占领了。大泽乡的农民一听陈胜、吴广他们起来反抗秦朝的暴政,青年子弟都纷纷拿着锄头、铁耙、扁担、木棍来营里投军。11.三顾茅庐【释义】刘备曾三次到诸葛亮的茅庐拜请诸葛亮出来辅佐自已打天下。比方诚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语出】马致远荐福碑:“我信着半间儿草舍;再谁承望三顾茅庐。” 【人物】汉末,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刘备(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听说诸葛亮(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很有学识才干,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今河南南阳城西,一说为湖北襄阳城西南)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

11、转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他们第三次访诸葛亮。届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并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2.孺子可教【释义】指年轻人可培养。 【语出】西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人物】张良,字子房。他原是韩国的公子,姓姬,颍川城父(今河南省宝丰县李庄乡古城村)人。因行刺秦始皇未遂,逃到下邳(今江苏省睢宁县)隐匿,才改名为张良。有一天,张良在桥上散步碰到一个穿褐色衣服的老

12、人(黄石公,隐士)。那老人的一只鞋掉在桥下,看到张良走来,便叫道:“你替我去把鞋拣起来!”张良便下桥把鞋捡了起来。那老人又对张良说:“来!给我穿上!”张良便恭敬地替老人穿上鞋。老人站起身,一句感谢的话也没说,转身走了。 张良愣愣地望着老人的背影,猜想这老人一定很有来历。果然,那老人走了里把路,返身回来,说:“你这小伙子很有出息,值得我指教。”后来老人交给张良一部太公兵法说:“你要下苦功钻研这部书。钻研透了,以后可以做帝王的老师。”后来,张良研读太公兵法很有成效,成了汉高祖刘邦手下的重要谋士,为刘邦建立汉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13四周楚歌 【释义】四周都是楚人的歌声。后用来比方四周受敌;处在孤立无

13、援的处境。 【语出】梁启超中国国会制度私议:“殆陷于四周楚歌之中;反恃解释条文以持其说。”【人物】项羽(今江苏宿迁人)和刘邦(今属江苏丰县人)本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线,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当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这时,项羽兵少缺粮,夜里又听见四周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难道刘邦已经得到了楚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心里已丧失了斗志,骑上马带了仅剩的八百名骑兵,从南突围逃走。边逃

14、边打,到乌江畔自刎而死。 14老当益壮【释义】虽然年纪很大了,但志气和身体更壮。 【语出】后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人物】东汉名将马援,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市窦马村)人。从小就胸怀大志,他打算到边疆去发展畜牧业。马援长大以后,当了扶风郡的督邮。有一次,郡太守派他送犯人到长安。半路上,他觉得犯人怪可怜的,不忍心把他送去受刑,就把他放走了,为此丢了官,逃亡到北朝郡搞起畜牧业和农业生产,成了一个大畜牧主和地主,把自己积攒的财产、牛羊,都分送给他的兄弟、朋友。他常说:“做个大丈夫,总要穷当益坚,老当益壮才行”。就是说,越穷困,志向越要坚定;越年老,志气越要壮盛。后来,马援成

15、了东汉有名的将领,开国功臣之一,为光武帝立下了很多战功。5.投笔从戎 【释义】指读书人放弃文化工作参军入伍。【语出】后汉书班超传。 【人物】班超是东汉一个很有名气的将军,他从小就很用功,对未来也充满了抱负。有一天,他正在誊录文献的时候,忽然觉得很闷便丢下笔说:“大丈夫应当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在战场上立下功劳,怎么可以在这种抄誊录写的小事中浪费生命呢!” 后来,他当上一名军官,在对匈奴的战争中,得到胜利。接着,他建议和西域各国来往,以便共同对付匈奴。朝廷采用他的建议,就派他带着数十人出使西域。在西域的三十数年中,他靠着智慧和胆量,度过各式各样的危机。班超一生总共到过五十多个国家,和这些国家保持和平,也同时宣扬了汉朝的国威。 6.暴殄天物【释义】原指残害灭绝各种生物。后指不知爱惜物品;随意毁坏糟蹋。 【语出】尚书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人物】三人(宝钗、李纨、探春)只是取笑之谈,说了笑了一回,便仍谈正事。探春因又接说道:“咱们这园子只算比他们的多一半,加一倍算,一年就有四百银子的利息。若此时也出脱生发银子,自然小器,不是咱们这样人家的事。若派出两个一定的人来,既有许多值钱之物,一味任人作践,也似乎暴殄天物。不如在园子里所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