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复习资料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1475383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峡》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三峡》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三峡》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三峡》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三峡》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峡》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峡》复习资料(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纲要三峡一、 文学常识:作者:郦道元,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三峡一文出自水经注这是记叙我国古代水道的一部地理著作。二.文章主题本文通过对三峡形势和四季景色的描绘,显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同时表达了对古代三峡渔民的同情.三、重点字词:自:在. 阙:通:“缺”,中断. 嶂:像屏障一样的山峰.自非:如果不是。 曦:阳光,这里指太阳。襄:漫上。 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或:有时 奔:飞奔的马。御:驾着。 以:认为.疾:快.素湍:白色的急流.回清:回旋的清波。 绝:极。飞漱:急流冲荡。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茂。良:实在。 肃:寂静

2、. 属:连接. 引:延长。属引:接连不断。 绝:消失。四、重点句翻译: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五、理解性背诵: 1)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写山高峻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写夏水的句子: 写水势凶险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4)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6)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

3、静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六、中心内容及结构:文章先写三峡地貌,(总写)(第一段)再写三峡四季壮丽景色,表现作者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分写)七、运用:(1)003 年6 月,世界人民见证了“三峡蓄水 31”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象,郦道元所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三峡秋日的凄异景象将一去不复返。 (2)由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一诗句,你想到三峡中与此意境相同的句子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八、探讨:(1)文章为何先写夏而后写春冬、秋,春冬为何放在一起写?答: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为写水势

4、,先写山势,这既能揭示水急的原因,又能使急流和峻岭相互映衬,能形成一幅险峻壮奇的图画。 (2)文章第一段写山,第二段写水,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答:写山的特点,为写水设置了条件或为下文作铺垫,山高水的落差大,水速自然急速。 九、欣赏:()你喜欢文中那一点?说出喜欢的原因。如;用词精当,趣;表愉快心情。或 引用渔歌起反衬作用。()本文语言精致、洗炼,用语俏丽贴切,选一点分析。 1 (如:描写三峡深秋清幽静寂,说明人们感伤程度。如:描写三峡春冬时,因急流险滩,雪浪飞溅,故以“素字修饰“湍”,因潭水澄碧,深沉宁静,故以“绿字修饰“潭”字。)记承天寺夜游一、文学常识: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

5、宋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学过他的文章有题西林壁、浣溪沙。二、主题思想:本文通过记叙苏轼与朋友夜游承天寺的事,描写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的月下美景。表达了作者复杂的心情:被贬谪的悲凉、漫步的悠闲、赏月的欣喜和人生的感慨.三、重点字词:户:门.欣然:高兴的样子。念:考虑,想到 遂:于是,就.寝:睡觉。 相与:共同,一起。空明:形容水的清明澄澈。交横 :交错纵横。盖:原来是。但:只是。闲人:清闲的人.四、重点句子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五、填空 1、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

6、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浩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心境。 2、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复杂感情。(1)贬谪的悲凉。(2)人生的感慨.(3)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六、文章结构: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记叙 描写 、抒情、议论。请按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层次,并写出各层次大意。第一层:(13 句)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庭院漫步.(表达方式是记叙,交代清楚了时间、地点、人物及游历的缘由) 第二层:( 句)观月赏景。(表达方式是描写、描绘

7、月夜庭中美景) 第三层:(最后 句)月夜问天,自喻闲人。(表达方式是抒情、议论,点出作者旷达乐观的襟怀)七、思考 1、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贬谪的悲凉,漫步的悠闲,赏月的欣喜,人生的感慨,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或表现作者虽遭贬谪仍强作轻松愉快的复杂心情。既有由赏月咏月而发的自豪自慰,又有为闲人的境遇而生的惆怅和苦闷。) 2、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旷达(豁达)乐观的胸怀. 3、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月色入户,无与为乐。八、句子欣赏、“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段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点染出一个怎么样美妙的境界? (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

8、清澈透明,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陋室铭1。作者简介刘禹锡:字梦得,世称“刘宾客”,唐代著名诗人。代表作秋词、酬乐天扬州处逢席上见赠等。2.作品出处:全唐文。3.文章主题:全文借物抒情,托物言志,通过对陋室的描写和赞颂,抒发了作者甘居陋室、安贫乐道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不慕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4重点字词:名:出名,有名。灵:显出灵异。斯:这。惟吾德馨.惟:只。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上:长到。入:映入。鸿儒:博学的人。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调:弹奏.素:白色,指不加装饰。丝竹:“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之:用在主谓

9、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案牍:官府的公文.乱:使扰乱。劳:使劳累.5.全文翻译(看笔记)6.问题设置:(1).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文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203年河北省中考理解题) 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话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

10、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2).“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为什么要这样写?答:运用类比的手法。用古名贤之室类比自己“陋室”,表明作者以古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有古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答:从建筑和室内布置看是简陋的,但由于屋主人品德高尚,所以这小屋就不显得简陋了(4).全文画龙点睛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爱莲说一、 文学常识 1。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元公是周敦颐的谥号。2.本文选自周元公集。二、文章主旨:本文通过将莲的形象比拟人的品质来表达对莲可贵

11、品质的赞美,含蓄地表达出作者的人生态度: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名逐利、趋炎附势,表现自己不慕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三、重点字词【蕃(n)】多.【自】从.【盛】大.【予】我。【独】仅。【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译.【出】长出 【染】沾染.【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立。【蔓】长出枝蔓。【枝】长出枝节.【益】更加,越发。【亵(x)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谓】认为。【隐逸】隐居的人。【君子】品德高尚的人。【鲜】少。 【宜】应当。四、重点句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

12、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五问题理解1。高度概括莲高贵品质的句子(点明中心的主旨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2、本文采用的写作手法是:托物言志。3 文中的莲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不追求名利,在污浊的环境中,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的高尚品德的君子.4. 请在文中找出一句骈句。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5用原文语句回答 1)莲象征什么 ? 君子的美好品德。)文中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随俗浮沉,又庄重、质朴,不孤高自许、哗众取宠(或表现莲的高洁,概括不慕名利、洁身自

13、好的高贵品德和坚贞操守)的名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3)高度概括莲高贵品质的句子(点明中心的主旨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或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世人甚爱牡丹”,这是因为牡丹是: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予独爱莲”的根本原因是:莲,花之君子者也。6.在第一段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莲的可爱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意在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操?从环境习性、体态香气、清高气质等方面,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

14、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陶后鲜有闻”中的“陶”指谁?文中的“鲜”与哪个词语构成反义词?指陶渊明。文中与“鲜”构成反义词的是:众(蕃)。8作者把莲和牡丹对举,其用意是什么?答:批判贪图名利、追求富贵的世风,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9.作者不愿隐逸,也不贪图富贵,他追求什么?在污浊的世间,坚贞不渝的保持自己的操守。10作者以莲自况,表现了他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委婉地批判了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11文中的莲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不追求名利,在污浊的环境中,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的高尚品德的君子。答谢中书书一、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期文学家,代表作有陶

15、隐居集。2.作品出处:本文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二、文章主题:本文通过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色,抒发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三、重点字词【共】一起。【谈】谈论,欣赏.【交辉】交相辉映.【四时】四季。【歇】消散。【颓】坠落.【沉鳞】潜在水中的鱼。鳞,借代鱼。【竞跃】争相跳跃。竞,争着.【欲界】指人间。【仙都】指仙境。【复】再。【与()】参与,这里指欣赏。四、句子翻译(略)五、文章整体把握文章以感慨发端,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接下来的十句,作者便以具体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色.仰视俯视、平远高远的视角,动静结合,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统一的印象。 最后,文章又以感慨收束,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