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中华经典诗文诵读研究方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1475272 上传时间:2022-08-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中华经典诗文诵读研究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推荐-中华经典诗文诵读研究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推荐-中华经典诗文诵读研究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推荐-中华经典诗文诵读研究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推荐-中华经典诗文诵读研究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推荐-中华经典诗文诵读研究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中华经典诗文诵读研究方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华经典诗文诵读研究方案一、 实验的背景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地球已经成为一个“村庄”,各民族文化呈现相互融合和渗透的趋势。因此,在信息化时代如何保持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已经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中国是一个有着5000年文明的古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也面临着传统文化不断遭受西方文化侵袭、不断被弱化的严峻现实。如何把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承继下来并有所创造和发展,让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始终保持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文化品

2、格,是当代中小学教育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开展“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正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可以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不断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可逐渐培养孩子的仁义敦厚和高尚的人格品德,开启孩子的创新思维,从而奠定孩子一生中具有高远的智慧和优秀的人格与秉性的基础,让我们的下一代更文雅,更具文化气质,都能生活在真正优质的教育环境里。古人云:“教儿婴孩,教妇初来”,儿童天真未泯之时,最容易教导,也最需要教导,所谓先入为主是也。三字经说:“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如果我们能利用这一段黄金时期,藉由先哲的风范,薰习我们的子弟,引用圣贤的智慧,教导禀性淳良的儿童,那么,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3、日积月累,必将奠定他一生为人处世、成家立业、幸福成功的基础。“教之道,贵以专”在教导儿童读经的时候,要有耐心,长远心!不可希求速成,特别应注意“广博不如专精”,故一部经典,应读诵百至千遍,根基扎得深,果实才芬芳。苏东坡云:“经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古圣先贤常说:“经读千遍,其义自见。”孔老夫子读易经至“韦编三绝”,编串书的绳子,断过三次,可见夫子用功之深。实践证明:读经的孩子绝不会变坏;最好的语文教育读经;读经后的学生语文能力大增,阅读课文速度加快,课文理解力增强。推荐精选二、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开展中华经典诗文的诵读研究,就是要对学生进行品德和审美方面的教育。因为经典诗文历经岁

4、月淘洗,千锤百炼,是美文中的美文。让孩子们在记忆的黄金时期就诵读这些经典,会对孩子人格的养成和情操的陶冶,对民族精神的养育,都有着任何其他手段所无法代替的作用。开展中华经典诗文的诵读研究,可以促进学生的记忆力。人的智力水平主要取决于记忆力水平,而记忆力是可以通过充分的开发和锻炼而不断提升的。儿童时期是开发记忆力的最佳时期,如果错过了这个最佳开发期,将永远无法弥补。让孩子们在儿童时期大量诵读千古美文,做到熟读成诵、烂熟于心,是最佳的方式之一。当大量的语言文字的精华,通过反反复复的诵读而深深的印进儿童的大脑里,其智力的发展就有了一个广阔的知识平台。当这种背诵成为一种基本的学习方式和习惯的时候,孩子

5、们的记忆力会得到非常好的锻炼。推荐精选开展中华经典诗文的诵读研究,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除了进一步深化语文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之外,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展学生的阅读量。只有学生广读博览,有了丰富的海量的语言储备,语文素养的提高才有宽厚的基础。开展中华经典诗文的诵读研究,可以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孩子们拿起手中的笔,自主探索用手抄报的形式展示诗文诵读成果。手抄报上诗画合璧、图文并茂,既锻炼学生的综合性语文实践能力,又可以巩固诵读的成果。正是因为上述原因,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倡导经典诗文的背诵和积累,在“总目标”中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

6、,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诵读优秀诗文,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和“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的要求。“阶段目标”中明确指出“小学阶段诵读、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段)”。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及步骤、课题研究的对象:第四小学的全体学生。推荐精选、课题研究的步骤:第一阶段:准备、实施(2009年4月2009年5月)1、成立课题组,制定课题方案。2、课题研究组成员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深入领会课程改革思想。3、学校要宣传组织学生自愿征订,并阅读读读写写:中华诗文学习杂志及相关诗文诵读活动。第二阶段:研究深入(2009年5

7、月2010年1月)1、着重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建设,争取推出较为成熟的校本课程方案。2、适时和其他实验学校之间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互动交流,开阔视野,相互启发,发现问题,提出策略,使实验工作逐步向纵深发展。3、整理、编写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读本。4、开展丰富多彩的诵读活动。5、积极探索经典诗文诵读与校本课程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学科教学、德育活动相结合的方法。第三阶段:总结、提炼成果(2010年1月-2010年3月)1、系统分析整理材料,请专家做数据分析,开展教师、学生及家长等多层面的访谈及问卷调查。2、总结、鉴定实验成果。3、组织学生编写手抄报,并组织展览。推荐精选4、撰写课题研究总结。 四、课题研究的

8、具体措施1、诵读经典诗文的时间:纳入课程计划,每周一节大课,每天保证学生有十分钟的诵读时间,还要利用每节语文课前的一两分钟,语文早自习,语文兴趣小组活动时间。2、经典诵读的主要内容是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论语和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3、具体措施:班级方面:(1)通过开展竞赛,激发学生的热情。每周中用一天中的十分钟时间的诵读课,举办擂台赛,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进行诵诗竞赛,来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擂台赛的内容可以是各种角度的归类对诗,可以是诗句接龙,也可以是你问我答,或者是对诗竞赛,或者是各种古诗方面的游戏。(2)开展课前一吟,熟读成诵的活动。为减轻学生背诵古诗的负担,教师要提倡见缝插针

9、,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各班要充分利用每天语文课前一两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3)把读经典与用经典结合起来。以培养孩子善良美德为突破口,围绕“日行一善”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引导他们学以致用。推荐精选(4)开设诗园,为学生提供舞台。为给学生提供用武之地,全校每个班级开设“诗园”园地。内容可以是古诗的书画作品,可以是活用古诗的习作,做到点面结合,有经常性的活动,评出诵诗大王、小诗仙等。(5)组织手抄报编写活动,为学生提供编写、选材、绘画、书法方面的锻炼机会。并让学生根据诗文进行编写手抄报。学校方面:(1)学校将向家长发放告家长书,让家长感受到诵读中华经典古

10、诗文对学生成长的意义,发动学生家长订阅刊物。(2)在每周五的红领巾广播中,由负责播音的班级按节律朗读的要求,配乐诵读一定数量的古诗,通过这个活动,培养学生节律美读的能力,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可谓一举两得。(3)组织开展手抄报比赛,让学生在精选诗文、版面设计、绘画、书法抄写方面得到锻炼。(4)开办国学小课堂,每周都刊出一首或两首古诗(词),供学生阅读、赏析。(5)每学期进行一次古诗方面的竞赛,出一定数量的古诗文方面的题目,以竞赛促使学生扩大古诗文的诵读量,改变学生“读好语文书就行”的学习观念,使他们从小受到优秀古文化的熏陶。 (6)在广泛开展古诗文诵读的情况下,学校每学期进行“古诗文诵读先进班”

11、评比活动,使古诗文诵读活动既保质又保量,进一步促进学生古诗文诵读活动的蓬勃发展。推荐精选(7)为探究古诗文教学规律,摸索古诗文诵读的形式,学校每学期都要坚持举行“古诗文教学暨诵读研讨会”,积极引导全体师生为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献计献策,将诵读活动真正落到实处。(8)重建校园文化,以经典诗文重点,全员参与,精心构思,整体打造。4、评价体系:设立“段位制”,评比小诗人。在班主任的组织下,每班每学期考核两次,对达到某一段位数量的学生授予“小诗仙”、“小诗圣”等荣誉称号,并张榜公布,发给证书、奖品,而且将考核得到的古诗诵读成绩单独列入学生素质发展报告手册。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推荐精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