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综治工作齐抓共管局面的思考建议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1473405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农村综治工作齐抓共管局面的思考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对农村综治工作齐抓共管局面的思考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对农村综治工作齐抓共管局面的思考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对农村综治工作齐抓共管局面的思考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农村综治工作齐抓共管局面的思考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农村综治工作齐抓共管局面的思考建议(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对农村综治工作齐抓共管局面的思考建议 近两年来,市委、市政府全面推进实施”百村示范”工程,立足农村农业实际,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非农产业,推动了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不断增加,基础设施大幅改善,村级公路四通八达,居住环境不断舒适,社会事业长足发展,乡村风气明显好转,村级管理更加民主,呈现一派”农民富、村庄美、乡风正”的新景象。 但 是,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客观上还存在诸多困难,有些甚至在体制上存在障碍。譬如:(1)国家投入增多与种粮面积下降并存。一方面,国家对农民取消了农业税,还进行种粮补贴、良种补贴、农用油补贴,购置农机具补贴;另一方

2、面,粮食种植面积在滑坡,有些地方抛荒严重,惠农政策为何难留农民种田心。农民为何抛弃曾经热恋的土地。(2)人口增长和耕地减少的矛盾日益突出,当前违法占有耕地的现象难以遏制,耕地征补平衡政策难落实,粮食生产安全性受到挑战。(3)农村水利设施带病运作,防汛抗旱能力亟待加强。(4)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低下(小学毕业人数占3.,初中占1.4%,高中以上文化占7.4%),农村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人散网破(有机构,有编制,有人员,无工资福利待遇,无农技服务经费),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需要。(5)乡风文明需要机制引导和保障,农村各种矛盾纠纷时有发生,各类违法犯罪案件由城市走向农村,农村青少年违法犯罪现

3、象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量薄弱,相关职能部门没有形成合力,普遍缺乏应对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这些已成为影响农村和谐社会,制约新农村建设的不稳定因素。 以上五个方面的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加以解决,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重点抓好”三大系统”的协调发展,逐渐缓解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一是社会系统要严格实行”两控”,即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在7%。以下,到20X年,全市总人口不超过757万,控制滥用自然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到202X年,保证全市耕地总面积7.58万公顷,非农业建设用地面积控制在4.7万公顷以下二是经济系统要狠抓”两增”,即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到202X年,

4、按人均占有粮食45公斤的安全指标计算,我市粮食总产量要达到340.65万吨,肉食45万吨,禽、蛋、奶副食品o.28万吨,果品52.9万吨,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50元,农民生活基本上达到小康水平。三是自然系统要着力”两治展生态农业整洁村容村貌,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二、尽快将粮补资金转作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机补贴资金。国家发放的巨额粮补资金,对农民种粮激励作用不大,只是感觉中央对农民的一种关爱和温暖,农民愿意将粮补资金集中起来搞建设。因此,在当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奇缺的情况,呼吁中央尽快调整对农民的补贴政策,将这笔巨额资金转移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机购置补贴上来。 三、建立土地流转机制,实行规模

5、化经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业生产率。各级政府要下大力气落实土地出让、出租、转让、参股入股的有关政策法规。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促进土地的有效流转,一方面使耕地逐步集中到种田能手、种粮大户手中,并做好失地农民生活安置保障工作,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要帮助接受土地转移的农户改变生产方式,并在资金、技术等方面进行扶持,、提高规模化经营水平,降低生产成本,保证农民投资农业的产出率。 四、集中资金修复水利设施,提高农业防汛抗旱能力。农业要全面实现机械化耕作,就必须不大力气开展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农田整理,重点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采取开源和节流并举的措施,增加有效水量,建设高标准的供水体

6、系,对现有的多处病险水库要修复,对山平塘要进行清淤、改造和整修,加强农田排灌渠系和机耕道建设,确保80%以上的农田旱涝保收和便于机耕。各级政府财政每年要安排一定数额资金,并将国土开发整理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烟水配套资金、商品粮基地建设资金、水利建设资金等集中起来,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提高农业防汛抗旱能力,帮助广大农民消除旱涝灾害。 五、提高农业人口基本素质,实施科教兴农战略。要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坚持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一起上,努力办好各级农业文化技术学校,注重对农民进行农技职业教育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建立和完善农村科教设施,包括图书信息、广播电视、电脑网络系统,方便农民获取科技信息和市场信息。各级政府要保证一定的农业科研投入,通过农业生物技术培育新品种、新产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开发推广新产品,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农产品竞争力,扩大农产品出口。逐步完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后的农技”五站”人员属事业性管理的,纳入事业编制,由政府财政发放工资;属技术性服务人员,按市场原则,通过第 1 页 共 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