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读后感_13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1470744 上传时间:2022-08-1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4.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傅雷家书》读后感_13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傅雷家书》读后感_13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傅雷家书》读后感_13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傅雷家书》读后感_13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傅雷家书》读后感_13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傅雷家书》读后感_1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傅雷家书》读后感_13(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傅雷家书读后感傅雷家书读后感(精选15篇)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须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我整理的傅雷家书读后感,欢迎大家共享。傅雷家书读后感 由于结婚时间不久,时而会考虑到孩子的教化问题,自己是个小白,身边也没有出类拔萃的人,讨不到阅历,所以选了这本书来学习。为什么不选择育儿类的书籍,我感觉那些都一模一样,理论上的都一样,书上都会说要教孩子和善、正直敢担当,但没有一本书从父母的角度,以父母的口吻来教化孩子。这也是我选择这本书的缘由吧,想知道傅雷是怎样与孩子沟通的。 因为我只读完了一小部分,也正因为读到傅雷让儿子不要一次写完工作小结,而是要分几次

2、来写,我确定敲起键盘来对我的读书做个小结。本书是从傅聪去波兰后起先写的,初信表达了思念之情,后续就夹杂着很多内容,思想沟通、赛前调整、赛后激烈等等。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傅雷对傅聪的思想教化,他总说傅聪是为国家争光,为国家的文艺事业做贡献。起初我会嗤之以鼻:会弹钢琴有什么了不得?参与国际大赛就为国争光?后来想想,抛去时代背景不提,一位父亲能以自己的孩子为傲,那是对孩子莫大的确定,不像现在的父母,在家在外都觉得自己孩子不如别人,各种语言抨击孩子,孩子自然不自信,做事不会坚持,生怕一点点失败。傅雷能够对孩子说出如此傲慢的话,傅聪在国外也会自信满满吧。信中,父亲也会向孩子报告家中的状况,父母身体安好,傅

3、敏学习上遇到困难等等。 有些人认为孩子之所以优秀,是因为他本身就优秀,必定有人天资聪慧,但一旦用错了地方,就会酿成大错,如若没能刚好指导,就会泯然众人。傅聪天资如何,我无从考证,也没细细探讨,但从父亲的信中,我发觉傅聪也有青春期的通病,不情愿与父母沟通。虽然有回信,但不主动,也会回避父亲多次提到的问题。但父亲并没用恶劣的言辞来斥责他,而是向儿子表真情,说一说自己的心境,为什么要儿子回信中必需写一些东西。 信中不乏指责之语,但绝无悲观的看法。信中提到最多的还是学琴练琴的事,既想让孩子技艺上有进步,又担忧孩子的身体,一字一句都是确定、关切、教育与鼓舞。可见,我们要做感情充足并且有远见的父母,孩子是

4、个个体,但在他思想完全成熟之前,我们还要做个舵手,为他们保驾护航,还要有不被理解的心理打算。 到此为止,我只看完了956年之前的信,后续内容如何,是否有与我所总结的相悖之处,还有待于探究。我会坚持把观后感码出来,供自己日后学习。在此剧烈举荐家长阅读此书。傅雷家书读后感2 一封封质朴的信,蕴含着父子间最真挚的感情;一句句感人至深的话语背后,是父亲包涵又严苛的爱;一次次不厌其烦的训诲,是父母望子成龙的殷切希望。这就是钢琴家傅聪与父亲傅雷书信的点点滴滴。这是一部充溢父爱的苦心孤诣的教子篇,一部呕心沥血的成长记录。 傅雷家书是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期间傅雷夫妇与在波兰求学的长子傅聪的书信。记录了傅聪由

5、钢琴学童到世界瞩目的钢琴家的成长过程。书中有傅雷夫妇对身在异国他乡的儿子的千个吩咐万个叮嘱,有亲情间的心灵沟通,是傅雷夫妇留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当时,通讯根本不发达,远隔重洋的他们,只能凭家信安慰思念之情,“家书抵万金”,见字如面,书信让他们近在咫尺。这些纸上的家常话如涓涓清泉,滋养着这个学童;如冬天的阳光,暖和着这个学童。让身在异乡的他,感受到亲情的温度。1955年,傅聪在第五届钢琴大赛上获得第三名的好成果,成为第一个在国际性竞赛上获奖的新中国音乐家。傅雷给傅聪的信中写到:“但愿你做新中国的钟声,响遍世界,响遍每个人的心”。在傅雷的影响之下,少年傅聪就有一颗赤诚中国心。在波兰钢琴独奏会之后的

6、傅聪写信给父母:“能够让人家对我最爱的祖国产生这种景仰之情,我真觉得华蜜。”傅雷给傅聪的做人原则是:“先要学做人,次为艺术家”。傅雷家书突出体现“傅雷精神”,傅家门风,是傅聪成长必要的精神钙片。在这样的家风中,走出了一位世界级钢琴家,可以说是水到渠成。严苛的家庭教化让傅聪养成勤奋的好习惯,同时他也有常人不具备的品德和毅力:一个人独自由海外生活,每天坚持练琴至少十二小时;在荣誉和胜利面前,不傲慢自满,所以造就了这位世界级的钢琴家。 不管我们的父母是多么平凡,抑或一般,他们一生都在勤勤恳恳地为孩子们付出。寸草难报春晖啊,你看,每一个热气腾腾的早晨,每一桌丰富的晚餐,每一次披星戴月的上下学接送都有父

7、母劳碌的身影。作为孩子,我们能做的就是要理解并接受父母的唠叨,“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把父母对你的种种唠叨当做爱的絮语,不要辜负父母对你的无私奉献,不要荒芜了这份爱。傅雷家书读后感3 真正懂得读书的人知道,读书不是为了有个好成果使父母兴奋,读书也不是为了应付考试,更不是为了升官发财。真正懂得读书的人,肯定会说,读书是为了求学问,学做人。我们读书是为了能够明礼仪,知廉耻,辨是非,负责任。在社会生活中,做一个有用的人。读书,可以传承古圣光贤的精神遗产,可以与同时代人作精神上的沟通,可以享受和汲取人类文化的成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做人。读书是人类特有的神圣权利,我们应当好好利用享受这些权

8、利。 读书要读“美德书”,美德书能够帮助我们,使我们学会做人。 做人要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书中有不少是我们偶像。蒲柳人家中的几个一般人,那样多情重义,那样爽浪豪放,是我心中的偶像;“侠肝义胆”的文天祥,“精忠报国”的岳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也是我的偶像。正如培根所说,“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读书要读“才智书”,才智书能够教会我们,使我们学会待人接物。 傅雷家书中说,“人一辈子在高潮低潮中沉浮,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只有高潮不过分使你惊慌,低潮不过分是你颓废,就好人”,“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我从中得到了启迪。读书是一个奇异的过程。他人

9、的才智通过你的眼睛,经过想象的天井,进入你的心灵的空间,激起你心中的波涛。书中有聪慧过人的智者,有才华横溢的文人。如“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的诸葛亮,“不辱使命”的唐雎,高歌“大江东去浪涛尽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苏轼,“斗酒诗百篇”的李白他们可以让我体会生命的本质,引发对人生的思索。 读书要读“成长书”,成长书能帮助我们,使我们学到最基础,最基本的学问,为将来扮演胜利精彩的社会角色作好打算。 我不会遗忘科学家丁肇中向我们供应的忠告,不会遗忘“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创新呼喊,不会遗忘很多人生的名言警句,不会遗忘很多了解青春的学问,以便更好地把握自己。 多读书,读好书,读课内的书,读课外的书,读各

10、种各样的书,让我们与书籍结伴而行,让书籍成为我们的羽翼,助我们翱翔,助我们成长。傅雷家书读后感4 傅雷家书是将我国闻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编了傅雷先生15年至9年8月的186封书信。 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溢着父爱的教子篇,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辑印在这本小书里,不是一般的家书,而是一部充溢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犊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稀里糊涂的闲谈,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探讨艺术,探讨音乐的对手;其次,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簇新养料

11、,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种,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微环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家书中父母的谆谆训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沟通,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剧烈的感染启迪。 傅雷的家书赐予现代家长许多启示。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就是孩子,家长就是家长,却忽视了同孩子的挚友关系,养了十几年,却没有真正地享受过为人父母的乐趣。他们迫切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待孩子的心态扭曲了,各种拔苗助长的措施出笼了。有些家长盲目仿照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光学傅雷一个“打”字,打得

12、出一个好结果吗?傅雷的教化方式已经成了亲子教化的典范,许多家长争相仿照傅雷的教化方式,但有方式方法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还是要领悟到傅雷于孩子之间心的沟通方式。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体会,就是两个词传承与坚持。 可以说,书中的每一个字,都包含着自己的责任与生活的阅历。作为一个父亲,他必定会用某种方式,将这些全部传达给孩子。时间、空间,成为了父子的阻隔,但一眼阻挡不住。更是以一封封信,上百上千的文字,向孩子证明,这些阻隔都不会成为父亲对他传达爱与责任的拦路虎。我信任,傅聪肯定也会传承下来,无论以哪种方式。 还有一种力气,贯穿着整本书,那就是坚持。无论事态如何,无论身体如何,都不是不写信的理由。虽然有

13、些时候,也会有所推迟。但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才是最打动人心的!傅雷家书读后感5 疲困的眼光从书本的1页上脱离,合上双睑,此时,我的内心波翻浪涌。端起桌角的绿茶,轻泯间无意发觉,杯中绿茶折射出一位尽职的为人父亲的形象。 一场道别仪式在1954年谢了幕,傅聪同志出国求学。从今,无尽的思念写在父母的皱纹上。的确,畴昔的笑语,现在已成为回忆,所以,只有让纸张和笔削去天际对海角的牵挂。 在与儿子分别的这二十几载春秋中,父亲对自己过去的过错进行检讨,对初出茅庐的儿子生活的叮嘱,对儿子道德品质的教化,与儿子艺术的沟通及母亲对 儿子的牵肠挂肚,都只有漫天纷飞的家书才足以言尽。父母对儿子来信的盼望,使

14、得没有一次来信让他们感到意外,有的也只是差点若狂的欣喜,甚至信中“敬爱的爸爸妈妈”这简洁通俗的七个字也能让他们对眸而笑,终归,他们欲望的极限只停留在“平安”这道坎。父子二人不但是生活中的挚友,也是艺术探讨上的知音,父亲以自己资深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倾听着万里之外儿子的心跳,预想着儿子前进道路上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传送着自己的惦念和祖国的声音。而母亲的舐犊之情借风传递到儿子耳畔引起儿子思乡的回应。 家书的文字质朴,如山间潺潺的清泉,碧空舒卷的白云,父爱从家书中与儿子论说艺术,激发儿子的感情,训练儿子的文笔与思想,要他做一面忠实的“镜子”从中体现出来,目的就是希望儿子能成长,报效祖国。最终,儿子的

15、事业更上一层楼,思想上也成熟了很多,也只有懂事的孩子才懂得将家书保藏起来,然而,在儿子最终有所成就的时候,傅雷却还来不及享福悠闲,就摆脱了黑暗的束缚,到天堂享福去了。迂阔的草原上,一只风筝起飞了,他在天空自由地翱翔,但是,他累的时候,不能放弃,他飞高的时候,不能傲慢,他掉下来的时候不能颓废,他胜利的时候还得执著追求因为他的线被牵在一个人的手中。的确,一颗纯净,正直,真诚,高尚的灵魂,尽管有时会遭遇到意想不到的磨难,污辱,迫害,陷入到好像不齿于人群的绝境,而最终真实的光不能恒久掩灭,还是要为大家所相识,使它的光焰照彻人间,得到它应当得到的敬重和爱。 读一本好书就像与一个宏大的心灵对话,一个为儿子

16、呕心沥血,辛苦付出的父亲,你肯定有与之对话的欲望吧!傅雷家书读后感6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549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养教化的经典范本,是充溢着父爱的教子名篇。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育的两个孩子,傅聪为闻名钢琴大师,傅敏为英语特教老师,是因材施教教化思想的胜利体现!初中的时候,就有老师向我们举荐这本书,但是当时并没有在意,而这个寒假,恰巧我在图书馆中借了这本书,利用寒假将它看完了。傅雷通过书信的方式与子女沟通,在一封封信件中,傅雷对孩子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为人父母的可以从中学习到教化子女的方法,学艺术的特殊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