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课文内容填空专项精选练习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1455833 上传时间:2024-01-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课文内容填空专项精选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四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课文内容填空专项精选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四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课文内容填空专项精选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四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课文内容填空专项精选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四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课文内容填空专项精选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课文内容填空专项精选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课文内容填空专项精选练习(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课文内容填空专项精选练习班级:_ 姓名:_一、 读一读,填一填。1“秦时明月汉时关,_。但使龙城飞将在,_。”“但使”的意思是_。“飞将”是指_(李广利;李广)。这首诗表达了_。2人们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苏轼题西林壁中的诗句“_,_”讲的就是这个道理。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周恩来年少时立下的志向“_”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的兴盛而奋斗。4“人非生而知之者,_?”所以,我们在学习中遇到问题,要向同学、老师请教。二、 根据所学知识填空。1江畔独步寻花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诗中表现诗人对桃花之美的欣悦,并以反问的语气作结的诗句是“_,_?”2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

2、程:身体逐渐变小体表_ 转移到_在树木之间_慢慢具备了滑翔能力最终能够_。三、 根据学过的内容填空。1美景,令人陶醉。钱塘江大潮蔚为壮观:“浪潮越来越近,犹如_,_地飞奔而来”。家乡的夜晚美丽温馨:“细细的溪水,流着_,_。”2古诗,回味悠长。“_,_”描写了秋夜的美景;“_,_”饱含着对良将的期盼。“ _,_”宽慰了离别的友人;“_,_”蕴含着深刻的哲理3精神,代代流传。我们从“_,以堙于东海”中,看到了_的精卫;从“看道边李树_,诸儿_,_”读出了_ 的王戎;我还敬佩_的_。四、 回忆课文内容填空。1在神话故事中我们认识了一个个鲜明的人物,在盘古开天地中我们认识了_的盘古,在精卫填海中我们

3、认识了_的精卫,在普罗米修斯中我们认识了_的普罗米修斯,在_中我们认识了为民造福的女娲。 2课文中有美丽的画卷。在观潮中,我们的脑海里会浮现出钱塘江大潮的画面:浪潮越来越近,_,浩浩荡荡地_;那声音如同_,好像_。走月亮中的夜景同样是那么温馨:哟,卵石间有多少_,每个小水塘都_!五、 根据所学内容填空。1.(1)尺有所短,_。(2)机不可失,_。(3)_,祸从口出。(4)比上不足,_。2.学习了滴水之恩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滴水之恩能_,永久保存_,是一生_。3.学习了和时间赛跑这篇课文后,如果看到有同学浪费时间,你会对他说:“_,_”这句在课文中出现的警句。六、 根据积累填空。(1)题西林壁中

4、,“_,_”告诉我们“想要全面地看问题,就要从整体上去观察”的道理。(2)夏日绝句中,“_,_”表达了诗人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3)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_,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_,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4)女娃游于东海,_,故为精卫,_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七、 根据背诵积累填空。1_,麦花雪白菜花稀。2清平乐村居的作者是_,词牌名是_。这首词中描写美丽景色的句子是“_,_。”3所有的绿集中起来,_,_,静静地交叉在一起。4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 _;心中的风雨来了,我_。5_,生命全在节奏。八、 根据课内外积累填空。1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_,浩浩荡荡地

5、_。 2_,溺而不返,故为精卫。3智能之士,_,_。4中华诗词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题西林壁中的“_,_”我们明白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从嫦娥中的“_,_”我们感受到嫦娥孤独寂寞的心情。5初春或初秋时,街上的人们穿衣服差异很大,这不禁让人想起了一句老话_。(填入合适的谚语)6通过学习,我认识了_的盘古,_的普罗米修斯,他们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我们。九、 填写恰当的名句。1.“洛阳亲友如相问,_”告诉我们,对待亲友要有一颗像冰一样晶莹、纯洁的心;“不要人夸好颜色,_”告诉我们,做人要谦虚,不要与世俗同流合污;“欲将轻骑逐,_”表明了虽然条件艰苦,但战士们仍然奋勇杀敌的精神。2.古人说:“

6、_。”我们现在虽然有了点成绩,但也不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3.我们要树立远大志向,勤奋学习,奋发向上,永不停息,正如周易中所说的“_,_。”十、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在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一文中,在未离开豆荚之前,五粒豌豆的共同特点是_。第五颗豌豆给予母女两人以生存的_和生活的_。2在蝙蝠和雷达一文中,科学家通过_、_、_三次试验证明_。雷达的研制成功是受到了_的启发。3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呼风唤雨的世纪一文中的意思是_。“春风”指的是_。“梨花”指的是_4_,自用则小。尚书5人非生而知之者,_?(唐)韩愈6_,疑则有进。(宋)陆九浦十一、 按要求完成句子。 1天行健,_。周

7、易2_,自胜者强。老子 3_,一片冰心在玉壶。选自_作者是_。4_,大雪满弓刀。选自_作者是_。5_,只留清气满乾坤。选自_作者是_。6蝴蝶飞舞。(用连续动作写一段话)_7在这危急时刻,船长不会先想到自己。(改反问句)_十二、 根据所学知识填空。1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有一句名言:“_,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话告诉我们勤奋是攀登知识高峰的唯一路径,鼓励人们不怕苦,多读书。2“学习不怕根底浅,_。”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习不怕基础差,只要迈步向前就不算晚。3老师经常教育我们说:“少年不知勤学苦,_。你们这些孩子一定要勤奋读书,别等长大了后悔。”4“_,一日不读十日空。”这句谚语告诉我们读书学习只有坚持不

8、懈,才会学有所成,学习中若有间断,就会前功尽弃。十三、 按要求完成练习。1听到秋雨沙沙,我会提醒身边的人多穿点衣服,因为“_”。2“智能之士,_,_。”我们要想成为有作为的人,一定要多学多问。3俗话说:“_。”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只有学会取长补短,才能获得成功。4好朋友依依要转学了,分别之际,我引用高适的诗句对她说:“_,你这么优秀,一定会交到好朋友的。”5“机不可失,_”这句话告诉我们_。十四、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日长篱落无人过,_。2_,老来方知读书迟3相看两不厌,_。4诗歌蕴含着丰富的想象,饱含着真挚的情感。英国华兹化斯也曾说过_。5清风明月本无价,_。6_,为谁辛苦为谁甜?7

9、学习不怕根底浅,_。十五、 根据课内积累填空。1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正如苏轼在题西林壁里所写的那样: (_),(_)。2浪潮越来越近,犹如(_),(_),那声音如同(_),好像(_)。3“博学之,(_),慎思之(_) , 笃行之。”这句话明确告诉我们要广泛学习,深入追问,谨慎思考,明晰分辨。 4到了农历八月份,大雁开始向南飞了,大雁一旦南飞,就表示要下霜了。让我想起了一句谚语(_)。 5精卫填海故事的主人公是(_)。精卫填海的原因是(_),精卫填海的过程是(_)。(引用原文的话回答)十六、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1出塞的作者是_朝诗人_,其中“_,_”这两句诗表明了诗人寄希望于良将,渴望平定边患的思想感情。2夏日绝句是_创作的。“_,_”这两句是坚定了作者人生的志向,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3别董大这首诗中,诗人劝慰朋友的诗句是:“_,_”与王勃的“海内存知己,_”有异曲同工之妙。4醉卧沙场君莫笑,_? 你从中体会到战士们_的英雄气概。 5本单元,我认识了有着“_”志向的少年周恩来,还认识了因为_蓄须的梅兰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