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讲稿精编(2篇)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1446387 上传时间:2024-01-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讲稿精编(2篇)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讲稿精编(2篇)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讲稿精编(2篇)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讲稿精编(2篇)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讲稿精编(2篇)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讲稿精编(2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讲稿精编(2篇)(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讲稿精编_市中小学校长培训(_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与学校信息化发展万州区教科所高建中内容摘要:一、信息、信息技术、教育信息化二、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小学信息化建设三、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研究四、交流、提问、互动、应用五、校长的信息化工具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小学信息化建设本讲摘要:1、中小学信息化建设策略2、架构中小学校园信息平台3、走进中小学信息技术课4、_中小学信息化进程中的学生信息伦理道德问题一、中小学信息化建设策略1、统筹规划,构建中小学信息化综合平台信息化教学平台信息化管理平台信息资源平台信息文化平台技术平台2、对全员职工的信息技术培训3、营造良好的教育信息化氛围教学、科研、管

2、理、校园文化等4、科学、规范的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管理、使用、效益、可持续发展5、高效便捷的网络平台校园网、互联网、其它二、架构中小学校园网1、校园网络建设的意义建设校园网络是学校推进真正素质教育的需要建设校园网络是学校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战略制高点建设校园网络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校园网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及核心平台2、校园网络建设的需求分析性价比高网络承载业务多网络负荷大网络智能化要求高网络要求易管理网络的扩展能力要好3、校园网络建设的策略1.正确处理好硬件、软件和潜件的关系。2.加强潜件的发展是学校网络建设的根本保证。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抓好全员队伍的培训。鼓励应用3、注重

3、硬件与软件的协调发展是学校网络建设的基础。4、中小学校园网建设一定要因地制宜、量体裁衣,实用为先。4、校园网络建设的规模方案一、小规模校园网络应用规模。_个多媒体教室(约_个多媒体教学终端);_个电子阅览室(约_个多媒体用户);_个校园网用户;拨号(或其它)接入互联网。应用特点:支持多媒体应用,包括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学;高性能,全交换,满足用户需求;管理简单,无须专门培训;二、中等规模校园网络:应用规模。_个多媒体教室(各约_个多媒体教学终端);_个电子阅览室(约_个多媒体用户);_个校园网用户,实现办公自动化;园区范围内多幢楼宇分布;整体接入互联网,安全的广域网访问控制。应用特

4、点。高性能全交换,千(或百)兆主干,满足大负荷网络运行需求;支持多媒体应用,包括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学和办公自动化;方便的管理、提高网络的安全与性能;卓越的多媒体应用系统,满足用户的点播、广播等需求,实现多媒体教学、管理;管理简单,无须进行专门培训;系统安全,保密性高;专线接入inter_,实现校园网内所有用户高速访问广域网。方案内容。此规模的学校可以在多媒体教学子网、图书馆子网的基础上增加教务管理(办公)子网,充分发挥办公自动化的管理功能。应用规模:多个多媒体教室:各约_个多媒体用户;_个电子阅览室:约_个多媒体用户;几百个校园网用户实现办公自动化;校园宿舍内也可接入校园内部网;

5、园区范围很大,且有数十幢楼宇分布;整体高速接入互联网,安全的广域网访问。应用特点。高性能全交换,千兆主干且作冗余备份连接,满足大负荷网络运行需求;支持多媒体应用,包括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学3和办公自动化;利用虚拟网络(vlan)方便的管理、提高网络的安全与性能;卓越的多媒体应用系统,满足用户的点播、广播等需求,实现多媒体教学、管理;管理简单,浏览器方式无须进行专门培训;系统安全,保密性高;带宽优化技术,降低链路费用;高带宽专线接入inter_,实现校园网内所有用户高速访问广域网。三、大规模校园网络:方案内容:在此规模的学校可以充分发挥优势,除了多媒体教学子网、教务管理(办公)子网、

6、图书管理子网外,可以增加校园网络中心、信息点播子网。三、走进中小学信息技术课1、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1)养成信息技术情感和伦理道德修养(2)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3)提高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优化教与学的过程和效果(工具说,但不完全)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基础性、技术性、高速发展性、实践性、层次性、学科性、工具性、综合性等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整体偏软,许多教材是围绕微软公司产品的培训,重视操作技术的训练,对信息获取,加工,应用等方面还有所欠缺。(特别是“零起点问题”)信息技术课程的结构2、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1、基本原则。发展学生个性、鼓

7、励创新精神、重视教学效果、方式灵活多样。4如何评价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价的理念、方法、手段都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指挥棒。现在全国各地许多学校都在积极开展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评价的研究与试验。目前,我们看到有两种比较典型的评价模式:操作评价和作品评价。2、评价方式概述:四、_中小学信息化进程中学生的信息伦理道德问题1、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2、我们应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使其洁身自好,加强自制能力的培养3、我们应该强调学校的引导和管理(1)中小学生无目的上网,只把上网当作一种消遣的方式;(2)中小学生缺乏自制力,在网络中非常容易迷失方向;(3)中小学生不知道能用网络干什么;(4)中小学生缺乏网

8、上学习的方法;(5)适合中小学生学习的网上资源不足,或中小学生不知道有哪些可以利用的网上资源。针对这些问题,解决的对策是:(1)教师通过教学有意识地引导中小学生利用网络有效、有益地学习,比如,在中小学里广泛开展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2)教给中小学生掌握网上学习的方法,比如,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信息下载的方法,并向中小学生提供一批相关的专业网站信息。(3)通过活动积极引导。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讲稿精编(二)各位领导、教师大家好:首先很高兴大家能抽出时间参加这次培训。我在_月初代表学校参加了省电教馆_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培训了四天,由于培训时间较短,很多东西也不是理解得很透,在大家面前班门弄斧,还望

9、大家多多体谅。我把今天的培训内容分为二部分。第一部分讲一讲什么是现代教育技术,以及培训的感受和体会。第二部分给大家演示一下平台的注册以及操作。(介绍四天的学习的情况)我们这次培训的主讲老师是。中央教育厅师范教育司刘雍潜主任、韩骏博士。可以说它们都是教育教学界的泰斗。第一天由刘雍潜主任介绍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重要性和一些要求。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它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开创了一种学习的模式,但不是信息技术、媒体的学习。(强调远程学习的重要性,教育技术并不是信息技术)而是体现远程学习的优势。现在全国都在推行这种模式培训。像我前段时间参加了全省英特尔未来教育主讲教师培训。还有微软携手助学计划,都是体现远程

10、学习,要求教师们以信息技术为桥梁,结合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培训。也是一种信息技术与教学相整合的培训。我们说的整合并不是简单的凑数,上课播个图片什么的就是一堂信息技术课了,并不是,而是要把信息技术做为一种桥梁搭建在教学平台上,贯穿于教学的始末。在后面的平台学习里有个资源应用计划表就是将大家课堂要用的媒体资源、网络资源进行列表并说明作用的。我校在易校长和其它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学校已经实现了信息化、办公自动化。硬件已经走在全区的前列。刘雍潜主任也说了,在_年以前,在全国大中城市实现所有学校_多媒体设备。像我们学校已经走在全国的前列了。现在硬件设备跟上了,如何更好的利用这些硬件设施,就需要大家增强信

11、息技术能力素养和水平。掌握计算机应用水平。还有更多的是掌握现代教育技术。首先大家要清楚的一点就是现代教育技术并不是信息技术,(当开始我去培训的时候很多人就认为这次培训是像计算机培训一样,又可以学习很多计算机知识了。对于大家这种对计算机学习的热诚我表示赞同和欣赏,但这次的学习对计算机操作能力并没有做很高的要求。大家只要会用网络进行聊天互动,会office软件就可以了。讲了这么多废话,那什么是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就是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背景下,通过对教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有效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的技术和手段。技术包括。多媒体技术(能在电脑和网络运行

12、的多种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局域网、广域网)、终端技术(手机、电视、显示器)、显示技术。不仅仅是有形的技术,也包括无形的,看不见,技巧,经验也是一种技术。所以说“教学设计是一种技术活。”技术不仅仅是信息技术。还包括以上的技术。刘主任还强调了以后将教师资格证与教育技术能力证书两证合一,对教师认证、职务、职称晋升等都有影响。教育技术的核心内容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桥梁科学。提问,教学设计和教案有什么区别。教案与教学设计的区别。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工具支持,把教学各个要素有机_的结果。什么是好的教学设计。前端分析精细、有意义,系统原理要有体现,合适的资源支持有

13、良好的评价。前端分析:确定教学目标,(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考虑学生的学情。目标要在教学设计找到实现他要达到的活动。每个目标都要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有体现他的活动。写教学目标应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写。主体应该是学生。不能出现让学生、使学生等等类拟的语句。(当时韩博士让我们每个人写十个教学目标,就有人出来_了。)下面再说说我这次培训的体会:本次培训很实用,它以任务驱动为主线、以活动为中心、以讲授、研讨、自学、评价相结合、以理论相渗透、以技术为支撑,让学员充分感受了教育技术应用的多样性,在学习体验中感悟了现代教育理念与运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创新的_力。与以往的培训相比,本次培

14、训具备很多的优点,同时给我们的感受也非常深刻。1、培训内容和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紧密联系,实用性很强。比如创建教学设计方案,规划主题单元等一系列学习活动能梳理我们的教学思路,促使我们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更好的理解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意义,为我们今后能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2、培训形式新颖有趣,着力培养学员们的合作意识。本来是要以小组为单位,这样既有趣又能激发大家的创新思维,迅速树立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但由于人数较多,总共有_多人,来自全省不同的地方。培训时间短,所以省略了这个步骤。3、课堂属于开放式,气氛轻松。大家可以自由的发表自己的意见。打破了传统课堂

15、的教学规律。对于我们来说,虽然只有短短_天的培训,但受益匪浅。在这里我们见识了很多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鲜活的案例,在韩老师的点拨下,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信息技术对现代教学产生的重大意义,了解了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优化方法。不但丰富了我们的教学基本理论知识,而且对我们今后的教学活动有很大帮助,可以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对所任教的学科进行教学规划设计,梳理教学思路,加深对教材的理解。4、是学习收获巨大。在学习内容方面,不仅理解了教育技术的基本内涵,深入理解了教设计的一般过程,掌握了信息资源的获取方法、处理方法,还通过案例的研讨,掌握了探究型学习和授导型学习的设计方法及评价方法,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也有了一定的认识,提升了教学设计的整合水平等等,可以用“收获颇丰”来概括。在学习方式上,老师们感受最多的是探究型学习的优势。专业上的互补,使老师们能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同时增强了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探究型的学习,能充分调动每位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各展所长,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和热烈的学习气氛。如果能有效地将它们应用到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必将有力地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我最好的老师就是网络,在网络上参加论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