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1443045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发散思维是从同一材料探求不同解答的思维过程,发散思维需要从不同方向考虑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性,富于联想,思路宽阔,善于分解组合和引伸推广,善于采用各种变通方法。现在都在提倡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而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发散性思维又起着主导作用,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和基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培养。下面就结合自己的课堂阐述一下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方面的一点看法。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首先要让学生进行多角度思考,训练思维的广阔性。思维的广阔性是发散思维的又一特征。思维的狭窄性表现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稍有变化,就不知所云。反复

2、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是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狭窄性的有效办法。可通过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开拓解题思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多次训练,既增长了知识,又培养了思维能力。 例如:1、一题多解提倡一题多解,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使相关知识相互沟通,从而克服学生解题思路狭窄,解法单一等缺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例如:甲绳长3.4米,乙绳长2.8米,两绳平均长多少米?在老师的鼓励和引导下,学生可以给出多种不同解法,如: (3.4+2.8)2 (3.4-2.8)2+2.8 3.4-(3.4-2.8)2 3.42+2.82通过比较,学生不仅知道哪种法最优,还加深了对平均问题的认识。让学生进行多种解题思路

3、的讨论,能使学生解题思路敏捷,既达到一题多解的效果,又训练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在应用题解题中,从多角度进行迁移深化,由此及彼,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2、一题多问一题多问的主要意图是培养学生全面地看待问题,以点带面。例如:分数的初步认识设计了这样一题“发散思维训练”:妈妈把生日蛋糕平均切成10块,小明吃了其中的4块,小明吃了这块蛋糕的几分之几?组织讨论 : . 如果余下的平均分给爸爸、妈妈吃,爸爸和妈妈分别吃蛋糕的几分之几? .小明吃了这块蛋糕的几分之几,爸爸和妈妈吃了几分之几,谁吃的多?为什么? . 如果你是小明,你觉得这样分合理吗?你会怎样分这块蛋糕?从知识技能的角度看,这一练习充分挖掘

4、了题目的智力因素,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达成了知识的掌握与应用这一目标。就人文精神来讲,题目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地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尊敬长辈、人文关怀等意识无声地渗入了学生的心灵。3、一题多议有的题目,是同一个式子,有不同的表述意义:例如:算式567,就有许多种表述。 1、把56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多少? 2、56里包含几个7? 3、7除56,所得的商是多少? 4、56是7的几倍? 5、7与一个数的乘积是56,求这个数? 6、多少个7相加的和是56? 7、我有56块糖,平均分给7个小朋友,每个人得到多少块? 这样就可以从多角度理解式子的意思了。4、一题多变一题多变就是在同一情境中,进行不同结构应用题解答的训练。通常采用题组进行训练。例如:1、一根钢管长18米,截去1/3,还剩几米? 2、一根钢管长 18米,截去1/3米,还剩几米?题组中的两题的情境相同,结构相似,数据也基本相同,只有通过细心的观察、比较、分析,才能发现它的差异,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和深刻性。发散思维也仅仅是解决“创”的问题,要解决“造”的问题,还要结合运用其它的思维形式,这样的教育才算是成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