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项目雨水管理示范项目分析报告范本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1440923 上传时间:2023-12-22 格式:DOC 页数:57 大小:3.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绵城市项目雨水管理示范项目分析报告范本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海绵城市项目雨水管理示范项目分析报告范本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海绵城市项目雨水管理示范项目分析报告范本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海绵城市项目雨水管理示范项目分析报告范本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海绵城市项目雨水管理示范项目分析报告范本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绵城市项目雨水管理示范项目分析报告范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绵城市项目雨水管理示范项目分析报告范本(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雨水工程海绵城市项目分析报告目 录一、 海绵城市国家出台背景及相关政策二、 江苏省海绵城市相关政策三、 江苏省海绵城市项目应用案例及现状分析四、 海绵城市技术和成果转化成熟性五、 海绵城市示范项目政策支持条件六、 海绵城市示范项目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一、海绵城市国家出台背景及相关政策1、海绵城市出台背景I、中国城市内涝堪忧建设部 2010 年对349个城市内涝情况的 调查,2008-2010年共有289个城市发生了 不同程度 的 内涝,占调查城市数的 80%;据报道,“过去3年,全国超过360个城市遭遇内涝,其中六分之一单次内涝淹水时间超 12小 时,淹水深度 超半米,北京、济南等城市甚至发生了

2、 造成伤亡的 严重内涝”.附图: 近年全国极端气候事件增多,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国20个省市因为洪涝导致2000多万人受灾,暴雨洪水造成的 直接经济损失约353亿元,主要原因是传统城市建设中由于大 量采用灰色基础设施导致城市不透水面积大 量增加而失去了 渗水蓄水功能.II、中国城市水资源严重缺乏海绵城市可以有效应对水资源缺乏.根据我国水资源的 分布图,我国目前有 16个省市区人均水资源量低于国际公认重度 缺水线(人均水资源低于1000立方米),有 6个省区为极度 缺水地区,人均水资源量低于 500立方米,然而这些严重缺水的 地区大 多连年遭受雨涝而无法蓄积和利用雨水资源.III、中国城市水环境严

3、重污染初期雨水携带了 大 量地表污染物而成为城市水体污染的 重要面污染源,是目前全球城市水环境污染的 重要原因之一.在很多城市,初期雨水中COD等浓度 已经超过国家地表水环境 V 类水标准,此外合流制污水溢流(Co米bined SewerOverflow,CSO)是水体污染的 另一主要原因.点源污染持续改善,但面源控制还没有有效进展,城市雨水系统的 进一步改造才是系统性解决城市水环境问题重要出路.海绵城市的 建设是解决我国水环境问题的 客观需求,我国城市水环境目前面领着诸多重大 问题:“逢雨必涝、雨停即旱”、水资源缺乏、径流污染与合流制污水溢流所带来的 面源污染等.以往中国水污染治理行业更强调

4、的 是点对点治理,未来发展方向必然向流域治理、城市水系统的 综合解决方案 的 面源或立体的 治理方向发展,海绵城市正是符合这一趋势.建设海绵城市是最可持续的 城市水环境系统整体解决方案 .2、国家出台的 海绵城市政策2014 年 10月,住建部出台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 “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 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 前提下,最大 限度 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 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 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是城市水环境系统解决

5、方案 的 国际先进经验.海绵城市是先进的 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是超越传统“灰色基础设施”的 更先进更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的 城市设计.,国务院办公厅颁发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 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意见指出“工作目标.通过海绵城市建设,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 限度 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 影响,将70%的 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 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 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将建筑与小 区雨水收集利用、可渗透面积、蓝线划定与保护等海绵城市建设要求作为城市规划许可和项目建设的 前置条

6、件,保持雨水径流特征在城市开发建设前后大 体一致.在建设工程施工图审查、施工许可等环节,要将海绵城市相关工程措施作为重点审查内容;工程竣工验收报告中,应当写明海绵城市相关工程措施的 落实情况,提交备案机关.住房城乡建设部要会同有关部门督促指导各地做好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继续抓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尽快形成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 示范项目,经验成熟后及时总结宣传、有效推开”.发展改革委要加大 专项建设基金对海绵城市建设的 支持力度 ;财政部要积极推进PPP模式,并对海绵城市建设给予必要资金支持;水利部要加强对海绵城市建设中水利工作的 指导和监督.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做好

7、海绵城市建设相关工作.二、江苏省及南京市海绵城市相关政策,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颁布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 实施意见,“2017年年底前,省辖市结合城市建设需求,在市区范围内至少建成一处具有一定规模的 综合示范区,县(市)建成一定数量的 示范项目,全省形成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 试点城市、示范区域、示范项目.”政府投资建设的 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项目要率先落实海绵型住区建设要求,机关、学校、医院、文化体育场馆、交通场站和商业综合体等各类大 型公共项目建设,要率先践行生态优先的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2008年1月施行的 南京市城市供水和节约用水管理条例就明确规定,规划用地面积两万平方米以上

8、的 新建建筑物,应当配套建设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此后这一规定还写入新建小 区规划要点并强制推行. 三、江苏省海绵城市项目应用案例及现状分析项目案例1:江北新区、燕子矶新城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城市绿地和公园绿地都成为重要的 城市“海绵体”,目前南京正在建设的 各大 新区中,其实有多个新区正在向“海绵城市”靠拢,南京市燕子矶新城常务负责人就提出,燕子矶新城将加快完成滨江公园、百里风光带、二桥沿线等生态景观提升工程,建成绿色城市空间.公布的 江北新区建设规划也明确提出,未来5年浦口中心将成为南京“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确定雨水径流控制目标为年径流总量75%80%,径流深度 控制在24.629.7毫米,可

9、渗透地面面积比例达到40%以上,通过多种技术,提高对径流雨水的 渗透、调蓄、净化、利用和排放能力,有效缓解城市内涝,净化水质.排水防涝标准达到有效应对50年一遇的 24小 时暴雨.项目案例2:镇江市三茅宫二区海绵城市整治项目1、项目概况及成效三茅宫小 区位于镇江市朱方路以北,长江路以南,润州路以东,分布于太平南路两侧,小 区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共有三个区域.其中,三茅宫二区占地面积约3.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7万平方米,常住人口四千余人.长期以来,小 区内道路狭窄失养,雨污混接,线路私拉乱接,绿化缺失管养,且屋顶渗水、漏水现象较为普遍.,镇江市以入选全国首批海绵试点城市为契机,对三茅宫二区进

10、行海绵城市示范小 区综合达标建设,形成了 全新的 小 区改造和管理模式.2、整治内容和措施1.建设海绵设施.建设雨水花园、下凹绿地、高位花坛面积约2000平方米,新增生态透水铺装停车面积约8000平方米,铺装屋顶绿地贴700平方米,有效缓解了 强降雨产生的 内涝问题,并大 大 减少随同降雨排入金山湖的 面源污染.2.雨污分流改造.对原有老旧管道进行更新改造,取消原有化粪池,铺设雨污水管道3360米,将屋顶雨水全部收集进入附近雨水花园,阳台污水则通过污水立管进入小 区污水系统,实现住宅区域排水系统的 源头治理.3.提升绿化景观.针对小 区原有绿化存在失管失养,以及百姓菜园较多现象,通过专业绿化景

11、观设计公司设计,对楼栋周边的 花木植被进行合理搭配,宅前雨水花园种植旱涝适宜的 多种苗木,同时,出新原有葡萄长廊等休憩场所,满足居民休息、健身需求.4.优化配套设施.统一原有进户线缆通道,同步实施广电、电信、移动、联通等弱电线缆下地,减少表箱设置,节约小 区户外空间.大 力建设生态停车场,着力缓解小 区停车难的 矛盾.项目案例3:南京市丁家庄保障房海绵城市整治项目一、项目概况2017年,南京获批江苏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丁家庄保障房成为试点片区之一,建成后将为高强度 建设区域海绵城市建设改造提供示范.丁家庄保障房片区的 燕春路,即寅春路至燕北路段,道路全长1030米,宽约42米.目前道路主体

12、部分已施工至路基层,接下来将打造道路绿化带及人行道.该路面在道路外侧6.5米至10米的 绿地空间,增设了 透水砖铺装、雨水花园、植草浅沟、下沉式绿地、渗透坝等海绵设施.人行道上则全部采用外形美观高雅、坚固耐用的 陶瓷透水砖,替代传统不能吸水的 路面.道路断面的 设计也得到了 优化,利用暗渠排水沟、成品排水沟使雨水径流穿越隔离带和人行道,最终流入道路外侧绿地进行消纳、净化,将路面快速排水、雨水采集、沉淀过滤以及植物滴灌系统相结合.为防止地下水污染,建设方还设置了 集雨水弃流、沉泥、快排于一体的 新型雨水口:小 雨进入人行道外海绵设施做沉泥等预处理;大 雨则进入雨水管道.针对道路洼点积聚水量较大

13、等特点,采用了 渗排一体式明沟,利用透水人行道的 储水空间,将径流雨水迅速排放至人行道外的 海绵设施.位于丁家庄保障房片区的 寅春路至创兴路之间的 铁路涵洞,是20多年来每年逢雨必淹的 地带,尤其是2015年6月,该处淹水达到1米深.海绵城市建设将彻底解决这一困扰周边居民多年的 顽疾.该区域的 海绵城市建设是利用寅春路桥下的 防护绿地空间建设2.9万平方米的 湿地公园,可增加调蓄水量3.5万立方米,通过湿地滞蓄雨洪水,合理组织雨水径流,可以让涂家营沟的 河道达到20年一遇标准,可承载2小 时内100毫米的 强降雨.具体来说,在常水位时,湿地公园内景观水位与涂家营沟景观水位基本保持一致,公园内形

14、成由景观水体向雨水湿地、生态旱溪逐步过渡的 景观风貌.并在局部区域结合现状标高,通过溢流坝拦蓄雨水,形成湿塘,增加海绵公园蓄水能力,保证整体公园景观效果.丰水位时,通过靠近寅春路处的 旱溪引水入园,扩展涂家营沟排蓄空间,缓解汛期涂家营沟排水压力.当公园内部水位达到一定标高时,净化的 雨水通过远离寅春路的 河口流出,减少城市河道水质污染和淤积.三、海绵城市先进技术和成果转化成熟性一)城市住宅区海绵技术1、宅间雨水花园:传统住宅区中的 绿地可以改造成下沉式宅间雨水花园,用来收集周边硬质铺装的 雨水.2、停车场雨水花园:传统住宅区中的 停车场可以改造成透水植草砖生物滞留带,用来收集周围雨水.3、活动

15、场地:传统住宅区中的 树池可以改造成滞留式生态树池,用来收集开放场地中的 雨水.4、宅间道路:传统住宅区中的 宅间道路和绿化带可以改造成透水路面和生物滞留池,用来收集道路上的 雨水,避免路面雨水沉积对居民生活造成影响.5、车行道:传统住宅区中的 车行道考虑机动车荷载,一般不建议使用透水路面,而是利用道路两侧绿化带收集、消纳路面雨水径流.6、住宅区地库顶板小 区园路7、地库顶板小 区广场:高层住宅区中的 硬质广场可以结合透水铺装、排水明沟及生物滞留设施,设计成一个集收集、净化、储存雨水于一体的 良性循环系统.8、住宅区地库顶板小 区绿地二)、绿色屋顶海绵技术雨洪来临时,建筑屋顶产生的 径流是导致城市内涝的 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将城市的 建筑屋顶改造为绿色屋顶能有效缓解城市雨水径流压力.一方面,通过海绵城市结构来收集、储存雨水,并利用雨水进行浇灌,可以节省各种能耗;另一方面,绿色屋顶将形成良好的 城市景观,提升城市的 整体绿化率.绿色屋顶海绵技术中,表面种植绿色植被,用以吸收雨洪期间多余的 雨水径流,通过植物根系净化过滤,将雨水收集到雨水桶进行存储回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