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说课模板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1436987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生物说课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初中生物说课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初中生物说课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初中生物说课模板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初中生物说课模板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生物说课模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物说课模板(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说课稿各位评委,人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济南版 年级 册第 页第 章第 节的 ,目前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反思五个方面来说说本节课的教学。一、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涉及地位和作用、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1、地位和作用本节是下册开篇中的第一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以爱好和生活经验为基本,从人与生物圈的关系出发,去探讨人类的食物来源,食物中的重要营养成分及其对人体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热情。本节中安排的活动有交流、演示、讨论等,重要目的是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整顿、加工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并体验合伙交流的快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可使学生从知识、能力、情

2、感等方面为后来的学习奠定基本。(本节的前一节已学过 ,背面将学习 内容,本节的内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创设情景中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探究,积极获取知识,并从中获得情感体验,注重科学与社会、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基于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课程理念的理解,我觉得初中生物课程的主线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作为对学生基本生物学知识的构建,我设定如下三维目的,2、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2)能力目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教学重难点(1)重点(2)难点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 年级上册的学习,对于生物学方面的知识已有了初步的理解。学生年龄虽小,但已具有了初步的观测事物、收集整顿信息、独立思考

3、和与她人合伙的能力。在教学中,倡导学生积极参与,勤于动手,进一步培养学生积极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伙交流的能力。年龄在十三四岁的初一学生,喜欢体现自己,乐于刊登自己的见解。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适时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三、教法、学法、教学措施:本节课的教学方略是通过学生观测、体验、合伙等方式使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伙者,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运用启发性的语言和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渐摸索人类食物的奥秘。通过探究、合伙、交流等活动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2、学法指引: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迅速地进入学习状态,在民主、轻松、

4、快乐的教学环境中仔细观测、认真倾听、积极发言、勤于思考。提高自身的分析、推理和归纳总结等科学思维能力,学会合伙。四、 教学流程涉及、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约分钟,2、 10分钟,3、 分钟,4、 分钟,机动教学5分钟。1、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五、 反思以上就是本人对整个教学过程的逻辑顺序安排。教学的核心不在于教师教了多少,而在于学生学了没有。本节亮点在于抓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性,以活动为线索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营造一种民主、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把课堂的积极权交给学生。让她们在活动中积累经验,在推理中领略知识,在思考中构建概念。让学生们体验到学习的愉悦。初中生物说课稿-人类的来源和发展、说教材:一

5、、教材的地位本单元贯彻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构建框架的思路,力求引导学生在生物圈这个大的背景下思考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这部分内容不仅与上册教材有密切的联系,并且又是本册的开头,因此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人类的来源和发展问题是一种重大的科学问题,容易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爱好,同步又是人类史上科学与伪科学斗争的一种过程,因此摸索这个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懂得:人类是由于环境的变化,通过极其艰苦、漫长的过程,通过劳动才进化来的。因而启发我们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去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形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同步也应意识到人既是生物圈中的一分子,又是自然界的强者,人类已强大到可以影响

6、生物圈的面貌,为此我们应当解决好与生物圈的关系。从以上可知,本节教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必须认真上好。二、教学目的一、知识目的:、能说出人类与现代类人猿共同来源于森林古猿。2、懂得人类是由于环境的变化,在与自然环境的艰苦斗争过程中逐渐进化来的。3、概述人类在来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能力目的:1、通过指引学生课前收集有关人类的来源和进化的资料等,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2、通过对人类的来源和进化的探究,打开学生思路,培养她们的观测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比较问题能力及口头体现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的:1、培养学生以科学的态度结识人类的来源和进化问题,树立

7、人类进化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培养学生树立珍爱生命、热爱劳动、爱惜我们的家园生物圈及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3、培养学生摸索科学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善于与人合伙的良好品质。、措施目的:1、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法来找出事物的异同点。2、培养学生运用证据、事实来阐明观点的科学措施。、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和解决问题。4、培养学生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来学习生物学。上述教学目的中,知识目的和能力目的体现了显性教育价值,而措施目的和品格目的则体现了隐性教育价值。三、教学重、难点:1、人类不仅依赖于生物圈的资源和环境,并且影响和变化着生物圈,因此要建立

8、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爱惜我们的家园生物圈。2、人类来源于森林古猿,并且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要珍爱生命。3、培养学生分析资料(如图片、化石等)、观测问题、思考问题、讨论问题、语言体现等能力。四、核心点:、解决好本节教材承上启下的关系。2、注意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教育。3、解决好基本观点及学术界中的争论的关系。4、要注意强调环境的变化与生物的来源和进化的关系。、说教法:新教材的指引思想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增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积极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使教材符合学生的实际,因此本人根据本节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状况重要采

9、用了如下几种教学法。1、精心整合教材。本节教材中的资料丰富,但提出的问题中有某些不能紧扣教学目的,且由于时间的关系也不能一一讨论,因此我对此进行了合适调节。如人与类人猿的数量问题让学生课前去查找资料并放在进化发展中去讲。而与教学目的无多大关系的四种现代类人猿的分布问题课堂就省略不讲,布置学生课外时间去完毕。此外有某些与本节教材关系密切的问题,如导言,由于关系到这册教材如何与上册衔接,并且还关系到我们该如何思考人类与地球关系的情感教育问题,因而花了较多时间,作为情感教育的重点来讲。同步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还注意与本单元第七章呼应,做到扣紧单元主题。2、把握好这节教材中有关科学的基本观点及开放性的关系

10、。这节教材内容丰富,资料多,但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且许多问题是学术界争论不休的。对这样悬而未解的问题,我们要在众多的争论中给出科学的基本观点,即生物是进化来的(即达尔文的进化论),而非由神发明的(即神创论)。但由于历史长远,且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因此存在着不同的学术观点,这是正常的。由此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摸索精神。3、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及情感教育。本节教材的知识目的不是诸多,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通过多种方式,如观测思考、技能训练、资料分析、信息查询、阅读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在多种活动中积极地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观测能力、分析能力、语言体现能力等,从而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及发

11、散性思维。此外情感教育也是本节教材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构成部分,不管是开始的导言,还是人类的来源和进化内容中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及教材的最后部分等,都波及到情感教育问题,因此要注意这方面的启迪教育。4、应用好多媒体这个重要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本节教材不仅资料多,且由于来源及进化的过程距离现代的生活极为遥远,因而难度大,因此必须借助多媒体手段,达到高效、简洁、直观的效果,还可以引起学生的想象力,此外情感教育更是需要录相片段来展示阐明,才干更加形象生动。如将东非大裂谷这部分内容,先通过阅读文字资料,再观测图片,这样起到非常形象直观的效果。总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多种措施的有机结合,才干达到最佳的

12、效果。、说学法: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构成双边活动,在新教材中,更注重增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引,教会学生学习。本人重要从如下方面进行指引。1、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学习。有关人类的来源和进化的观点虽然有多种争论,但归根结底人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而绝不是如神创论中所说的人是由神发明而来的;此外生物的进化是由于环境的变化而引起的,且是通过极其漫长的过程;观点要通过证据、事实来阐明总之,课文这方面的例子诸多,要注意引导学生用科学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2、善于运用不同的措施来解决不同的问题。本节内容波及的问题较多,因此要根据不同的问题,要运用不同的措施来解决。如分析人与现代类人猿的相似之处、人类的来源及发展过程中人发生了哪些变化等问题,要用观测比较法;而研究人的来源和发展的知识则要通过度析资料、地质考察、寻找证据、观测阅读、思考讨论等措施。、注重对课文的阅读和理解。本节教材的篇幅不大,但内容丰富且高度概括。本节前后有近8面的内容,不仅资料图片多,且活动也多,初看起来很繁杂。因此在注重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及学生能力培养的同步,还要注意知识的梳理,这样才干对整节内容有一种清晰的轮廓。而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就是一种极好的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