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琴俱亡_说课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1431984 上传时间:2023-12-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琴俱亡_说课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琴俱亡_说课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琴俱亡_说课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琴俱亡_说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琴俱亡_说课(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琴俱亡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你们好!我是 号今天我给大家汇报的是人琴俱亡 ,主要分为说课和 讲课两个部分。首先进行的是说课部分。我将从以下几个部分入手:下面我将从教材、 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六个方面 来谈谈我的课堂教 学设想:一、说目标二、说学情三、说教法和学法四、说教学过程说教材:1、教材地位及作用2、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设计一、说教材人琴俱亡选自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伤逝,苏教版中学语文教材把它编排在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一一至爱亲情专题中,其他几篇课文分别是:背影、甜甜的泥土、我的母亲、父母的心。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希望通过学习这几篇课文的学习让学 生们体会血浓于水

2、的亲情,明白家庭是生命的起点,人生的慰藉和社会的细胞,在浓浓的亲 情的氛围中学会热爱家庭,关爱亲人。人琴俱亡篇幅简短,字词难度也不大,但字里行间洋溢着浓厚的兄弟情谊,从中我们更能读出魏晋时代独特的世人心态,及其情感的个性表达。2、说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在课程标准中,对文言文的要求是:阅读浅显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 内容。同时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 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结合单元教学及课程标准的要求,确立本文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三点A准确而熟练地朗读课文B借助注释及上下文语境掌握主要文言字词的意思,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C体会文中身后的手

3、足之情重点,借助注释及上下文语境掌握主要文言字词的意思,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难点,体会文中身后的手足之情二、说学情初二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知识积累,本课的文言字词难度不大,借助课文注释及工具书基本上可以弄清楚课文的大概意思,但是由于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所以很难在生活中体验到手足深情,所以根据这种情况我确定了本课的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重要文言字词的意思,并学会积累整理,理解文意难点:体会深厚的手足之情三、说教法和学法教法:由于本篇篇幅短小,字词难度不大,主要让同学们通过朗读加深对文本的印象,便于学生理解文意,体会文中的手足深情。 在讲清楚字词和文意之余,我会给同学们补充一

4、些与文本相关的知识,比如:人与琴的故事可以同学们介绍春秋时期伯牙子期“高山流水”的故事。又如,讲到子猷“了不悲、都不哭”的时候可以给同学们介绍一下魏晋风度。既增强了 课堂的知识性,又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学法:学习过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培养学生有中心、有根据、有条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的能力。据此我拟定如下学法:运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学习。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分析归纳。小组内的合作交流学习,说出自己的独特意见和感受。三、说教学过程设计马说:一、 导入新课:由学过的前两篇课文背影、甜甜的泥土导入新课:父子深情 -母子情 深-兄弟深情(手足之情)并板书课题。二、

5、借助课下注释了解文学常识:刘义庆和世说新语三、教师范读,学生朗读课文,合作交流,解决文言字词和文意,如有错误,老师予以纠正四、认真朗读课文,理解文意五、思考并解决教学预设的问题,体会手足深情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总结全文。八、板书设计:十三、人琴俱亡人亡:了不悲都不哭一一压抑手足情琴亡:恸绝良久一一喷发深一、导入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已经学过两篇课文 背影和甜甜的泥土。学过之后我们知道,背 影字里行间的朴实而深厚的父子情感;甜甜的泥土告诉我们人间的至亲至爱犹如宽广厚实的大地般无处不有,无时不在。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看一看王子猷、王子敬兄弟之间有着怎样的情感。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到第十三课人琴俱亡。二:介

6、绍作者、作品同学们课前都预习过了吧,那么有谁能告诉我,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呢?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世说新语:是一部记载魏晋人物言谈逸事的笔记小说。故事短小、语言简洁是它的特点。世说新语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书中许多故事已经成为典故经久流传,如望梅止渴、口若悬河、一往情深、盲人骑瞎马、 夜半临深池等。同学们有兴趣的话可以找来进行课外阅 读。三:初读1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读一遍,老师读一句,你们读一句。O OOOOO2、第一段:由老师拎出重点字词,并且翻译重点词语:俱:都。笃:(病)重。而:表承接,不译。左右:近旁的人,近侍。何以:即以何,为什么。语,动词,说话。了:完全。索:要

7、。舆:轿子。都: 总、竟。译文:王子猷、王子敬都病得很重,子敬先死了。王子猷问手下的人说:“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说话时完全不悲伤。就要轿子来去看望丧事,一路上都没有哭。3、第二段,同学自己找出重点字词,并且学会翻译。重点。素:一向、向来。好:喜欢。琴:弹琴。径:一直。既:已经。掷:扔。因:于是,就。恸:痛哭,极度悲伤。绝:气息终止。良,很。(11)卒:死。 译文:子敬一向喜欢弹琴,(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 声音已经不协调了,(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子敬啊,子敬啊,你人和琴都死了。”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过了一个多月,

8、(子猷)也死了。4、认真朗读课文,理解文意,并且思考问题:A:子猷和子敬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子猷久不闻子敬的消息就认为子敬已经先死了呢? 由下文的注释可知,子猷和子敬是兄弟关系。(顺带介绍一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说明他们兄弟情深,即使在病重中也是互通消息的,久不闻消息,当然能判断出他已经先走了。B子猷为什么了不悲?都不哭?(同学各抒己见,老师补充知识) 明确:“了不悲”,“都不哭”并不等于他不悲伤。 反而说明子猷内心悲痛至极,所谓“物极必反”,因此在表面上什么都不能表现出来。 已知将不久人世,很快就要见面,因此不悲。 不是不悲,只是强自抑制自己的情感。教师总结,在这里与魏晋时期盛行的风气有关。C由

9、于子敬省钱素好琴,子猷用弹琴来悼念自己的亡弟,(补充“高山流水”的故事) 为什么那把琴会“不调”呢?因为:子敬病亡,琴久无人弹奏,弦松。子猷睹物思人,心中极为悲伤,无论如何总无法调正音弦。这些也说明了子猷内心的悲伤。D、人亡时“了不悲” “都不哭”,为何弹琴后竟“恸绝良久,月余亦卒。”是什么触发了他的悲痛之情?前面是强自抑制,情郁于中,此时睹物思人,偏“弦不调”,琴似乎也通了人性,人亡琴亦亡,更使人触景伤怀,悲痛之情再也无法抑制,喷发而出。琴随人亡,这更渲染出当时悲凉的气氛。小结:由“了不悲”,“都不哭”到“恸绝良久”,“月余亦卒”,这种兄弟情谊表达更加委婉曲致, 更加的深沉,感人至深。对比西方文学直接对人物进行大段的心理描写的写作手法,中国古典文学这种通过环境或人物的言行举止侧面刻画人物内心情感的手法,人物情感的表现更加丰富深厚。人物形象:子猷用弹琴来悼念他的弟弟,体现了他怎样的个性?(个性独特、与众不同)(可上网查阅“寄居种竹”和“夜访戴逵”的故事,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王子猷的独特个性、与众 不同)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总结全文人琴俱亡则用极为简洁的语言,刻画了王子猷的独特形象,表达了兄弟之间的深厚情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