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初三中考说明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1425255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初三中考说明文阅读训练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完整版)初三中考说明文阅读训练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完整版)初三中考说明文阅读训练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完整版)初三中考说明文阅读训练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完整版)初三中考说明文阅读训练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完整版)初三中考说明文阅读训练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初三中考说明文阅读训练及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说明文阅读训练(一)气候变化影响水资源水资源是指可以不断更新、具有一定数量及可用质量、能直接使用的淡水。淡水资源都来自大气降水。江、河、湖、水库中的水来自大气降水,地下水和土壤中的水分也依赖于大气降水,甚至冰咱和永久雪盖也源自千万年前的大气降水。因此,尽管某一地区的水资源与气候、土壤、植被、地貌、地质等多种自然因素有关,但最终还是气候起决定性的作用。气候变化将引起降水的地区、时间以及年际之间更加不平衡,将会使许多已经受到水资源胁迫的国家更加困难。由于水温升高,一般来说水质也会下降。气候变化对水短缺、水质量以及洪灾和旱灾的频度和强度的影响,都对水资源管理和洪水管理带来更大的挑战。管理较差的水

2、系统在气候变化带来负面影响的时候,表现得最为脆弱。我国的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只有世界人均量的26%,居世界第109位,中国属于人均水资源最少的13个贫水国家之一。中国的水资源分布也极不平衡。南方水多经常闹水灾,北方水少经常闹旱灾。由于受季风气候影响,我国洪水径流量约占年径流量的2/3,虽然现有的8万座水库有一定的蓄洪作用,但大部分洪水没有被利用就奔向了大海。我国水资源的这些特点决定了我们更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有关研究表明,全球性的气候变暖将会使我国天然河流的年径流量整体减少。特别是淮河及其以北地区的变化幅度较大,其中辽河流域变化幅度最大,黄河上游次之,松花江最小。气候变化还

3、会使我国各流域年平均蒸发量增大,其中黄河及内陆河地区的蒸发量可以增加15%左右。因而,随着径流量减少,蒸发量增多,气候变化将加大我国水资源的不稳定和更加突出的供需矛盾。为应对气候变化对我国水资源的不利影响,重要的是充分、合理地利用水资源,增强节水措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保护好雪山、冰川、湿地、河流、湖泊、森林、草原,让水资源在健康的生态中持久保存,永续利用。1、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第段中“因此”的“此”所指代的内容是什么?3、请简要概括我国水资源的特点。4、全球性气候变暖将对我国的水资源有什么影响?5、第段说明的内容是什么?请加以简要概括。6、请就“保护水资源”拟两条广告语。(二)

4、向地球要热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热库。大多数学者认为,地球中心地核的温度在37004500之间,这个温度比白炽灯丝热得多。如果人们真的能乘坐“地下火箭”去地核探险,必须穿上绝热材料制作的防护衣,并且戴上深色墨镜。那里可以说是一片火海了。地球内部的热量主要是地球内放射性元素衰变时释放出来的。这些放射性元素每年大约要发出27.3万亿亿焦耳的热。但是,地壳是热的不良导体,阻碍着地热外流,每年平均只有8.4万亿亿焦耳的热散发到宇宙空间,其余的内能就储存在巨大的地下热库里了。有人估计,仅陆地部分地面以下3km之内的地壳,它的地热能储量,大约相当140万亿吨标准煤,是全世界煤炭远景储量的13倍以上。我国是最早研

5、究和开发地热资源的国家之一。远在公元前五六百年的东周时代就有了开发地下热水的记载,汉代的张衡也着有温泉赋。我国已经发现的温泉有两千多处,温度大多在60以上,个别地方达到100140呢!利用地热发电,是开发地热的好办法。如果地热田不断地向外喷射蒸汽或者喷射蒸汽与热水的混合物,那就可以把蒸汽引入气轮机,直接推动气轮机发电。在我国的西藏高原,有一个羊八井地热区,地热电厂担负着拉萨市一部分电力供应。电厂用过的热水冷却后可以游泳。远处是白色的雪山,近处是热气腾腾的温泉浴池,看起来别有一番感受。直接把地下热水取来供暖,也是开发地热的一种好办法。北京市区已经开发了多处地热井,直接用来冬季供暖。地热是一种新能

6、源,怎样利用地热,还是正在探索的一个重大课题。1、给下面加线的字注音阻碍()供应()2、地热是怎么产生的?3、文中介绍了哪些开发地热的好办法?4、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5、文章第三段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6、文中提到汉代的张衡着有温泉赋。对于张衡,你还知道他的哪些成就?请最少写出一点。7、请从文中找出与例句加线词语表达效果相同的一个句子,把相关词语也用着重号标出,并说明它的表达效果。例句:我国已经发现的温泉有两千多处,温度大多在60以上。(三)松毛虫的行进行列法国作家拉伯雷在他所着的巨人传中,曾经说到有群绵羊,竟盲目地跟着一只被扔到海里的头羊走,结果一块被海水卷起。如果说这群羊的盲目

7、显得很愚蠢、荒谬,那么松毛虫“盲从”却是因为它的生存需要。的确,松毛虫出行时,第一条松毛虫爬到哪里,其余的松毛虫也排成整整齐齐的行列跟随其后,从不间断。他们的队伍就像一条长长的细带子。领头的松毛虫向东“走”,其余的也向东“走”,领头的松毛虫向西“走”,其余的也向西“走”,前后配合的十分协调。在路上,领头的松毛虫不断吐出丝来,很细。其他随行的松毛虫也分别吐出丝来,将这条细丝线加厚加宽,使它成为一条狭窄的带子,或者说是松毛虫的“绸缎轨道”。松毛虫为何要花如此大的代价铺设“轨道”呢?原来,松毛虫常常在夜间去吃松毛针。黑暗中它们从松树枝上的窝里爬出去,从上到下啃噬分支上的松针。吃饱后回它们的窝时,它们

8、便要在松树的树枝间上上下下左拐右拐,因此对它们来说回“家”的路温长而曲折,而松毛虫近视,在漆黑一团的夜晚行路更不便。同时,他们的嗅觉迟钝,也不能为它们在夜间行路提供帮助。在这样的情况下,它们要回到窝里就只有靠它们先前在路上吐丝结成的细带子了。只有借助这个细带子爬行前进才不会迷路。要回窝里时,它们会就近找到一条丝线并沿着它行走,不久松毛虫都集合到一条带子上来排队前进,就能顺利地回到它们的窝里。即使是在白天,这细带子也对松毛虫有用。比如它们远行时,就需要这小带子引导。于是所有同行的松毛虫都吐丝并固定在路上,这已成了它们的习惯。它们同行的数量越多,路程越远,它们铺设的带子就越宽大,以便返回时容易找到

9、。松毛虫行进的路线有一定的规律,从来不在途中作180度的大转弯。但也并非笔直,且路程长短不一。有时甚至不得不风餐露宿,这时它们便集合起来蜷缩成一团,互相靠在一起。第二天再重新探路,寻找到这导路的带子,然后沿着它赶回窝里去。1、给下面加线的字注音。啃噬()蜷缩()2、文章第二段说明的主要内容是3、松毛虫铺设的“轨道”有什么作用?4、请从生理角度说说松毛虫为什么会“盲从”?5、请你想一想松毛虫为什么从来不在中途做180度的大转弯?6、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读后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请说说松毛虫的生活给了你什么样的启发?(四)美丽的海洋世界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辽阔深su的海洋使人们心中充满了神往和迷茫。

10、变幻莫测的海上风云,早就引起了人们无限的憧憬和遐想。但那时人们还没有遨游海洋的能力,只能把美好的愿望编织到神话和传说里,借以满足人类的某种希冀和期待。于是就出现了、之类的神奇故事。科学发展到今天,我们有更大的能力设计一个无限美好的海洋世界。人们在海面和海底之间建立了各种交通和工业运输设施。从过去的水上运输,现在已发现到铺设海底电缆、管道,建设跨海大桥和海底隧道等许多方面。海底电缆具有无辐射、稳定性好,优质传播的特点。早在1855年,欧洲即在浅海区海底铺设电缆。时至今日,世界海底电缆长度已达14.1万海里。在大西洋底,海底电缆连接欧洲和北美;在北太平洋,中国和日本,日本和南朝鲜之间都铺设有海底电

11、缆。由加拿大到澳大利亚的海底电缆,贯通太平洋南北,为世界海底电缆之最。海底管道主要用来输送石油、石油制品、天然气等。英国北海布仑油田到苏格兰的海底输气管道,全长451.8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海底管道。为了实现各岛之间的陆路运输,有些国家着手营建跨海大桥。这方面成绩最为卓着的是日本。为了沟通海峡两岸的交通,不少国家还修建了海底隧道。修建海底隧道的优势在于:不受气候条件限制,车辆可全天候通行;不论地面局热如何动荡不安,都可保证车辆的畅通无阻;在许多方面比造桥有优势。目前,全世界已开凿了200多条水下隧道,最长的日本津轻海峡的青函隧道。该隧道于195年开始勘察,1964年破土动工,1986年jn

12、工。隧道全长53.8千米,海底部分长23.4千米,隧道最深处距海底140米,随海底走势为弧形。过去过津轻海峡乘轮船需要4小时,现在乘通过海底隧道的快速列车仅需50分钟。海底隧道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在世界的很多地方,例如大贝耳特海峡、多佛尔海峡等处,修建海底隧道已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针对各地区的地理和气候条件的复杂性,专家提出了独特的建造方案。如浮动隧道,其基本原理是:在水下40米处铺设三条直径各为10.5米的钢筋水泥管道,用特制的钢架结构将它们紧紧箍在一起。为了防止潮汐、海流等的影响而引起摇动,计划用大量铁锚和铁链把它们固定在海底。随着先进的施工设备的出现和海底施工技术的提高

13、,更多更先进的海底隧道必将出现在海峡之间,海底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新的活动场所。到那时,海底不再是一个黑暗、寂寞的世界,而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人类乐园。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深su()jn()工2、请为文章第段空缺处填上恰当的神话故事,写在下面的横线上。_3、请说说第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4、文章第自然段主要采用_的说明方法。5、文中介绍的海底隧道在哪些方面比造桥有优势?6、没有想像,就没有创意。请你大胆想像,在未来我们还可以怎样利用大海来为人类造福。请写一篇60字左右的科幻小短文,描述未来美好的海洋世界。(五)喜马拉雅之迷科学家经过测量,发现已高达8848米的喜马拉雅山脉仍在少数民族升高,近万年来,

14、喜马拉雅山脉升高了500米,即每年以5厘米的速度上升。人们不禁要问:喜马拉雅山脉会突破万米大关吗?一些地质学家认为:地球上的山脉是不会超过万米大关的。他们曾经用生活中的一个例子做了解释:如果我们用雪白细嫩的豆腐来“叠罗汉”,那么,不需要叠几层,最低层的豆腐将由于承受不了其上面的压力而最终“垮台”。这个例子同样适用于山脉的升高。因为山脉的升高也就像是在“叠罗汉”,因不过是用泥土、岩石在不断地堆积而已。在山体不断抬升之际,山体所承受的压力也是相应增大,一旦达到极限,偌大的山体就会像豆腐一样散架崩塌。那么,地球上的山脉底座究竟能承受多大的负荷呢?经过推算,科学家们认为这个极限我负荷是当山脉上升至10000米时的负荷。这一假说同样证明了地球上至今没有万米高山的原因。然而,喜马拉雅山脉还在不断上升,如果上升速度仍保持每年5厘米不变,那么不用25000年,它的高度将超过万米,到那时,喜马拉雅是散架崩塌,还是继续高耸在地球上,可以说至今还是一个迷。1、文中加点词“极限”的含义是_。2、本文使用的说明方法有_、_、_。(至少写出3项)3、文中用豆腐“叠罗汉”作比,是为了说明_。4、为什么“地球上至今没有万米高山”?5、根据本文的知识和你平时的积累,设想一下25000年以后,喜马拉雅山会是什么样?(六)人类未来的食品来源昆虫_?是的。现在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生物学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