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总结复习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1423040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9.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总结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总结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总结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总结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总结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总结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总结复习(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共产党宣言四、试述共产党宣言的重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重要内容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重要分为四个章节第一阶级斗争历史揭示资产阶级矛盾的斗争性 第二无产阶级大纲与方略第三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思潮批判第四共产党对各工人政党方略 具体内容如下唯物史观是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每个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在此基本上产生的社会构造是政治的精神的基本人类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史整个社会获得解放的最后阶级斗争 对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社会历史地位作了科学论述马克思觉得它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进步增进了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变革打破了封建专制制度的级别秩序履行一种建立在人的政治自由、平等基本上的新

2、社会秩序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形成推动了人类社会的都市化工业化现代化进程资产阶级具有不断调节生产关系革命社会关系的本性。 3对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的论断“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所有生产力发挥出来此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此前是决不会浮现的 4阶级斗争理论和无产阶级专政思想对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思想的科学论断 6对无产阶级政党大纲的论述历史意义 共产党宣言的伟大意义是多方面的对于社会主义、国际工人运动和无产阶级政党的发展都具有历史性的意义。 第一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同国际工人运动第一次结合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或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

3、志或者说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奔腾。这种理论奔腾表目前三个方面 一是理论基本不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本有两个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前者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后者阐明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两者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的重要理论根据。 二是对将来抱负社会的见解不同。科学社会主义把将来共产主义看做是一种从现存的资本主义社会矛盾运动中必然产生出来的现实的运动是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因而对于将来社会主义社会的设想仅仅是原则性的而空想社会主义则从头脑中想象出一种符合人的理性和永恒正义的尽善尽美的抱负社会并具体地加以规定和描述规定现实与之相适三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社会力量和道路不同。科学

4、社会主义揭示了实现社会主义的现实道路觉得社会主义替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的实现一方面是生产力自身的发展的强制另一方面要通过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而空想社会主义只是把无产阶级看做值得同情的受苦受难的阶级没有看到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总是想用和平的措施实现社会主义。 第二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工人运动从自发向自觉的新阶段转变的标志。共产党宣言把科学社会主义这个理论武器交给了工人阶级加速了其从自在阶级向自为阶级的转变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也由自发的经济斗争转变为自觉的政治斗争。 第三共产党宣言标志着社会主义运动和工人运动的结合。在这此前社会主义运动和工人运动基本上是互相分离的独立运动前者局限于知识分

5、子后者局限于工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增进了这两大运动的合流。从此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其每一步发展都打上了社会主义的烙印加速了资本主义的转型。 第四共产党宣言是世界上第一种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成立的标志。共产主义者同盟是世界上第一种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由于有一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引的科学的大纲共产党宣言。6、资本论内容:第一卷体系构造和重要内容资本论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是考察剩余价值的生产,考察剩余价值的来源和实质,以及剩余价值生产的发展趋势。资本论第一卷全文共七篇。第一篇:商品和货币。第一章商品。 1、商品的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体目前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价值形式或

6、互换价值。4、商品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第二章 互换过程。第三章货币或商品流通。对马克思的货币职能理论进行阐明。第二篇 货币转化为资本。第四章 货币转化为资本。、资本的总公式。2、总公式的矛盾。3、 劳动力的买和卖。第三篇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第五章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第六章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第七章剩余价值率。第八章 工作日。第九章 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量。第四篇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第十章 相对剩余价值的概念。第十一章协作。、 简朴协作是资本主义生产的起点。2、简朴协作的一般长处。、 资本主义协作的条件和特点。第十二章 分工和工场手工业。第十三章机器和大工业。第五篇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

7、值的生产。第六篇工资。第七篇 资本的积累过程。第二十一章 简朴再生产。第二十二章 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第二十三章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第二十四章 所谓原始积累。1、原始积累的秘密2、对农村居民土地的剥夺、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的产生 4、 农业革命对工业的反作用。工业资本的国内市场的形成5、 工业资本家的产生6、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第二卷体系构造和重要内容资本论第二卷的研究对象是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二卷资本的流通过程是抽象地考察剩余价值的实现,考察剩余价值实现过程中各生产部门资本的互相联系。(一)理解资本的流通过程必须注意的几种问题:这一卷研究的是资本流通而不是商品流通;这里的资本是产业资本而不

8、是商业资本;这里的流通是广义的流通而不是狭义的流通;其研究既涉及个别资本的流通,又涉及社会总资本的流通;其研究不仅涉及物的运动,并且重要是研究价值的运动。 (二)研究资本流通过程的内容资本流通的阶段、资本流通的形态、资本流通的速度、资本流通的条件、资本流通的比例关系。(三)研究资本流通的目的,是分析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资本论第二卷共三篇,二十一章。其重要理论可以概述为“三大理论、两个再生产、一种实现”。(一)三大理论1、资本循环论。即在第一篇中,重要以资本为中心,分析了个别资本运动的形态变化和过程。 2、资本周转论。 即在第二篇中,重要以生产资本为中心,分析了个别资本运动的速度和次数。 3、社

9、会总资本再生产论。 在第三篇中,重要以商品资本为中心,分析了社会总资本的运动和实现问题。(二)两个再生产 1、重要在第一、二篇中,论述了个别资本的再生产,这是属于微观经济的问题。2、重要是在第三篇中,论述了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这是属于宏观经济的问题。因此,该卷也可称为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三)一种实现 重要是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第三卷体系构造和重要内容资本论第三卷共写七篇。第一篇论述剩余价值价值如何转化成利润这种现象形态。第二篇论述利润在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的分派,因而转化为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的形成问题。第三篇论述利润率用资本的平均有机构成不断提高而趋向下降的规律。第四篇论述商业资本,剩余价值在产

10、业资本同商业资本家之间的分派和商业利润问题。第五篇论述生息资本,剩余价值在产业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同借贷资本家之间的分派和利息问题,以及资本主义的信用、银行和货币流通。第六篇论述资产阶级状态的土地所有权,剩余价值在农业资本家同土地所有者之间的分派和地租问题。第七篇总结考察工人阶级每年新发明的价值分割为工资、利润(涉及利息)和地租,最后论述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构造工人、资本家和地主三大阶级。意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研究本题,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生产关系和互换关系为研究对象的资本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必然会被更高形态的社会主义所战胜和替代的客观规律。在资本论中,马

11、克思不是孤立地研究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互换关系,而是紧密地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来观测和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变化,从而得出资本主义必然走向没落的客观结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一种新的社会生产方式,其生产关系必然经历同生产力互相作用而发展的历史进程。只有建立起自身的物资技术基本,确立其统治地位,才干最后战胜和替代旧的社会生产方式。目前有人对资本主义“腐而不朽,垂而不死”感到困惑,其实只要运用马克思的这一基本原理分析资本主义在当今社会的发展,就会苏醒地看到,一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历史趋势上必然没落,二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在一定的时间里还不能一时没落。从历史的进程来看,资本主义的经济运动

12、目前还经历着“同生产力互相作用而发展的历史进程”,特别是现代资本主义的某些社会改良措施缓和了某些社会矛盾、科技的进步和发展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更是延长了这个“历史进程”。同步由于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在世界浮现的时间还不长,尚处在“建立起自身的物质技术基本,确立其统治地位”的阶段,要指望社会主义立即就战胜和替代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是不现实的。社会主义的主线任务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建立社会主义自身的、超过资本主义的物质技术基本,才干最后战胜和替代资本主义。应当看到,这种战胜和替代是一种渐进的、漫长的历史过程,我们不能急于求成。我们既要认真学习和继承资本主义造就的、人类共同拥有的文明成果,涉及

13、先进的生产技术、科技成果、管理经验等,同步又要高度注重自主创新,不断地发展自己,最后战胜和替代资本主义。(二)、资本论充足运用唯物辩证法作为重要的研究措施,深刻剖析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运动规律,对我们具有措施论的指引意义。马克思在资本论前言中写到,“分析经济形式,既不能用显微镜,也不能用化学试剂,两者都必须用抽象力来替代”。资本论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其互换关系出发从中抽象出产品的商品形式、价值形式、价值的剩余价值形式等慨念,同步又从抽象的慨念、范畴到理论的具体论述过程中。按照由简朴到复杂、从低档到高档、逻辑与历史相统一地把研究对象的整体及其运动规律从理论上反映出来,通过依次论述商品、货币、资本

14、、剩余价值等经济范畴及其互相关系,从理论上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其互换关系的产生、发展和消灭的全貌过程,协助我们对的结识了资本主义的本质。资本论的这一研究措施对我们的实际工作具有措施论的指引意义。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唯物辩证法,进一步开展调查研究,善于抽象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使我们保持苏醒的头脑,对事物的发展变化有科学的结识和把握。(三)、资本论以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为最后目的,研究商品、货币、资本、市场等互相间的矛盾运动,把握这个规律对于我们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本领具有现实的指引意义。马克思通过对现实的经济生活的观测、分析和研

15、究,对经济生活的运动规律作出了一系列的判断和论断。马克思觉得,投资是为了追逐利润,投资必然作为资本来经营;资本追逐最大利润必然展开竞争;竞争增进了科技的进步和人才价值的发现,必然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必然促使社会向更高的社会历史阶段过渡。马克思有关商品经济存在的条件对我们结识“商品经济的充足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提供了理论根据;有关价值规律作用的原理指引我们探讨和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关资本循环和周转的理论指引我们注重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关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理论对于我们搞好宏观调控,实现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引

16、作用;有关“两个扬弃”的理论,指引我们确立股份制是公有制的重要实现形式,要发展和完善股份制经济和劳动者合伙经济。通过学习资本论,我们必须正视人类社会发展在现阶段必然依赖商品货币关系的客观规律,承认资本的生产经营,自觉地按经济规律办事,努力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而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四)、资本论把“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发展理解成为一种自然史的过程”,从而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对于我们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具有重要的意义。人类的经济社会制度和社会生产方式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和经济基本的矛盾运动中由低档向高档发展变化,这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