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空调系统解决方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1421148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4.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央空调系统解决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央空调系统解决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央空调系统解决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央空调系统解决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央空调系统解决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央空调系统解决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央空调系统解决方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央空调系统解决方案商业大楼年耗电统计空调用电占40%以上,因此如何选用好的中央 空调设备,设计一个好的中央空调系统解决方案是非常必要的,正确 使用中央空调空调系统及做好维护保养工作,乃当今节约能源之重要 课题 。所以中央空调系统解决方案的好坏直接决定着能源的浪费与 否。一、中央空调系统(一)如何选购中央空调系统1. 请选购高能源效率比值EER之空调冷水主机,政府公告最低标准之EER值。 2选购冷水主机EER值越高,则冷水机组愈省电,一般而言,EER值每提高0.1,就可节约4%冷水机组用电。冷水机组之容量以每小时能自室内移走 的热量表示,1冷冻吨为每小时自室内移出热量3,024kcal(相当1

2、2,000Btu),依此推算,每平方米房间约需0.15冷冻吨(相当于450kcal/h),选 用的空调主机冷冻吨容量太大,将使压缩机长时间轻载运转,或频繁启动, 比较耗电,而且减损压缩机寿命。注:1冷水机组能源效率比值(EER) kcal/h-W =冷却能力(kcal/h)除以规定试验之 冷却消耗电功率(W),2性能系数(COP)二冷却能力(W)/消耗电功率(W)=1.163EER。1 RT(冷冻吨)= 3,024kcal/h。(二)如何安装中央空调系统1. 冷水机组应放置于混凝土基础、平板或基 座上,利用螺栓固定并保持水平,以水泥浆 补平。冷水主机四周应留有适当之维护空间 以便将来抽换或清洗

3、铜管等保养工作。2. 水泵进出口管路应加装压力表,以了解实 际运转状况。3. 冷却水塔四周应通风良好,不可有阻隔物,以免影响散热能力。避免安装于有排热的地方,以免影响冷却水塔的冷却效果。4. 小型冷风机安装,水盘须保持一定的斜度,以利冷凝水排出;空调箱风 管上各个出风口之风量须调整分配适当,以免造成某个区域风量不足的现 象。出风口与回风口勿太近,以免造成短循环而影响冷房效果。5. 水管直径在65mm以下者使用螺纹式连接,80mm以上者使用焊接式或法兰连接。排水管每公尺应保持1公分之斜度。冷水管路高点或其它必要之处, 应安装自动排气阀;管路低点应加装放水阀,以备系统清洗。6. 风管在分歧处,应装

4、置分歧风门,以便调整及锁定。送风管与回风管应 予保温,保温材料应符合国家标准规范。(三)如何操作中央空调系统1. 冷气温度设定范围以26-28为宜,并应装设自动温控设备,以免过冷而 浪费能源。对于经常进出的房间,室内温度不要低于室外温度5C以上, 以免影响身体健康。2. 每日定时记录冷水主机运转时之油温、油压、水温、水压、冷媒温度、 冷媒压力、电流及电压等,以了解实际状况。3. 在不影响制冷的情况下,适度提高冷冻水出口温度,每提高冷水出口温 度1C,约可减少冷水主机耗电量2%。4. 应降低冷却水设定温度,每降低冷却水温度1C,可节省冷水主机耗电量 2%。5. 在下班前半小时关掉冷水主机,利用冷

5、水循环泵继续运转即可。6. 晚间若有少数单位加班,应分区只供应加班空间之空调,以节约能源。7. 冷水系统若是属于水路分离系统,且空调机使用二通阀控制冷水量,则 区域泵可加装变频器及台数控制系统,以达节约能源的功效。8. 地下停车场之排风,可增设控制器,在非车辆出入高峰时间,设定每小 时运转约15分钟,以节约能源。9. 空调使用期间应紧闭门窗,以防止冷能外泄或热风渗入,空调箱回风口 处勿堆积杂物,以免影响回风效果。(四)如何维护保养中央空调系统1. 水冷式冷凝器铜管易受水质不佳之影响,产生结垢,每年至少必须清洗 一次。2. 冷冻油的油质颜色变黑或有杂质,则宜立即换新。3. 压缩机马达每年须定期实

6、施绝缘测试。4. 随时注意冷媒量是否正常,倘有不足,应即检漏后并充灌。5. 定期检查水泵轴承,并添注润滑油,水泵轴封处若有漏水的现象,应尽 速修复;进出口压力表损坏时,应予以更换。6. 冷却水塔宜每月清洗一次。7. 随时检查冷却水塔水位、浮球开关及洒水头是否正常。8. 冷却水塔入风口之保护网如有脱落现象,应立即装上,以免冷却水大量 散失及杂物掉入,影响散热效果。9. 小型冷风机及空调箱之过滤网应每月定期清洗,并每月检查传动皮带松 紧度及控制系统是否正常。10. 电动机应定期保养(润滑加油),可减少电动机的摩擦损失。(五)中央空调系统之效率中央空调系统之效率除选用高EER值或高COP值之冷水主机

7、外,尚需考虑 水系统、空气系统及节能控制,以达确实之节能成效,简要说明如下:1. 水泵的扬程及流量须配合冷水主机之冷冻吨数,每一冷冻吨数所需之冷 却水量为13 lpm(liter per minute),冷水量则为10 lpm,并宜选用70% 以上效率泵及高效率马达。2. 空调箱系统风机,每1,000L/s送风量的耗电量应低于1.7kW。3. 冷却水塔吨数以冷水主机吨数的 1.25倍左右为宜。可采用多台并联组合 型,配合温度控制,开启运转台数。4. 选择适当容量的电动机,一般负载率在75100%之间效率最高。5. 空调区划与控制方面,每一空间或空调使用行为相似(例如:温度及空调 时程)的多空间

8、群组,应设置温度传感器,以进行温度自动控制,如下:(1). 自动停机:可由人员传感器、可程序空调使用程序控制器或手动之定 时器进行自动停机。(2). 独立空调区域:每一独立空调区域需提供自动关闭或控制空调送风、 新鲜空气和排气之独立控制装置。每一独立空调区域不宜大于2,000m2 空调楼地板面积及一个楼层。(3) .密闭停车场之排风机:送风量大于14,000L/s时,可设计根据停车空 间之一氧化碳浓度(ppm)值,进行风扇启停控制或通风量调整控制器, 同时当停车场使用强度降低时,可停止通风扇运转或调整通风量。(六) 空调系统节能设计1. 全面省能设计:基本上,全面性之省能设计应包含至少五部份之

9、节能措 施,如下:(1) .应用绿色建筑日常节能方法。(2) . 选用高效率空调设备。(3) .设计合理耗能的空调系统。(4) .以管理手法节约空调耗能。(5) . 正确的维护管理使系统处在最节能之状态。2. 空调负荷特性:以办公大楼而言,空调负荷特性如下所述:(1) .办公时间及使用人数较为固定,易于估算空调负荷。(2) .夜间加班应避免空调全开供应给少数人员使用。(3) .少部份24小时作业空间,如值班室、计算机房等,应采用独立空调较 有节能之效果。(4) .一般人员密度设计参考值为每人7至19m2的空间,取中间值为13m2/ 人,会议室人员密度可高达每人2m2。(5) .外周区(离外墙5

10、m内)的空调负荷变化较大,空调需设计适当容量控 制,以避免有时太冷、不舒适且浪费能源。3. 空调系统节能控制设计:(1) .变风量(VAV)设计以部份负载控制器节约能源,以风管内静压控制送 风机转速及风量,适当的静压设定点为在总设计静压约三分之一处(较 下游处),当送风量为设计风量的50%时,送风机耗电量会小于设计耗 电量的30%以下。(2) .空调的水泵系统应设计为可变流量(VWV)控制,其流量可控制至原设 计流量的50%或以下。在50%的设计水量时,须有控制及装置(例如以马 达变频器改变马达转速) ,使水泵耗电不大于全载之30%。变流量控制 或装置需具有流量需求控制或最小差压力的控制功能,

11、差压量测点应 位于最远程的热交换器或热交换器最大差压需求的地方。含有多台冷 水机的空调冷水系统,当部份台数冷水机关闭时,必须相对的减少冷 水流量以节约送水耗能。(七) 系统测试与验收注意事项空调系统在完工时应作性能测试、各别风量与水量调整,以将系统平衡 至设计点,除为达设计功能外,更有节能运转之效果,以下为此方面一些 注意事项:1.系统验收文件:在系统验收时,应有实际安装图说的建造文件,图上的记载应包括每 一个设备的位置和性能数据,风管和水管系统的一般平面配置,包括尺寸 及终端空气或设计的水流量。除外,操作与维修手册至少需包含以下各项:(1) .每一个设备需要维修的数据,说明设备尺寸及选择的选

12、配件。(2) .每一个设备皆需要操作及维修手册,并且需明定例行的维修动作。(3) .至少一个维修代理商的名称及地址。(4) .空调控制系统的维修和校准信息,包含线路图、示意图,控制顺序的 描述,设定点等,需永久记录在控制装置的控制图上或数字控制系统 程序设计的批注中。(5) .对每一个系统未来的操作方法及建议设定点的完整叙述。2. 系统平衡测试;(1).空调系统完工验收时需依相关标准进行量测、平衡及调整,使风管的 风量及水量与设计值之差异低于10%。(2).空气系统的平衡时,需首先打开风门使其损失减到最少,然后除了可 变流量分配系统的调节装置不需平衡外(例如,校准过的VAV终端箱), 其余皆须被调整至设计的流量值。(3) .水系统的平衡时需首先打开节流阀使其损失减到最少,然后修整水泵 叶轮或调整水泵转速至设计的流量。每个水系统应具有测量水泵的差 压的功能或者在各水泵的每侧皆留有测试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