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1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1416240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实践活动1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综合实践活动1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综合实践活动1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综合实践活动1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综合实践活动1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综合实践活动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实践活动1(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综合实践活动是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中规定的一门必修课程。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三个部分,总共配置 23 个学分,其中研究性学习占 15 个学分,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分别为 2 个和 6 个学分。研究性学习是普通高中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最重要的内容。作为指导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研究性学习对学生的发展价值和意义,把握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规范,掌握研究性学习的各种操作方法,提高指导的有效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

2、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 【课程解读】 作为普通高中的一门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它不是一门学科课程,而是有着不同于学科课程的规定性的课程。一般来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如下基本规定。 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经验性课程。 所谓经验性课程,是指一方面课程的设计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背景、生活中感受到的问题与需要为中心的,强调学生经验在课程中的独特地位和价值;另一方面,课程的实施是建立在学生的活动经验和活动过程基础之上的,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和参与。 经验课程的基本规定之一是强调学

3、生经验的发展价值。一般来说,经验课程反对把书本知识作为现存的结论或定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通过经验获得、经验的重新组合或经验重塑,使学生获得成长的意义。经验课程基本组织方式是“问题中心”,注重学生通过自主的问题探究与问题解决实现课程的发展价值。可以说,在教育史上,经验课程从来都是与学科本位或知识本位课程相冲突的。经验课程重视的不是系统的知识的获得,而是经验重组与改造过程中学生兴趣、爱好、能力、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以及在经验生成与改造过程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发展乃至生活方式的变革。 经验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应该说,历史上的各种经验课程的共同之处就在于强调学生在教育中的主

4、体地位和自主发展的能力。学生是经验者、是经验改造者,是自主发展者。经验课程设计的意义在于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发展环境。如果在经验课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尊重和发挥,那么,其课程价值就难以得到实现。 经验课程的设计面对的不是符号系统,而是鲜活的生活世界,面向学生的生活情景,面向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生活领域,并以整合的方式组织经验,是经验课程的基本特点之一。在生活情景中发现问题、明确问题,通过自主探究和实践,形成问题解决的能力和组织生存的能力。日本新课程中的“综合学习时间”的基本活动领域之一就是自主生存。因为学生的发展不应该完全是在预设的课堂教学和学科知识的传递过程中实现的,如何面

5、向现实的生活,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实践、批判反思来获得发展,成为经验课程关注的核心问题。 作为一种经验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和生活背景。因而,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背景往往来自于学生自身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是这些生活领域中遇到的各种感兴趣的现象和问题。经验课程的基本特征就是超越单一的“书本世界”,回归学生自我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或生活经历中发现问题,并从中提出活动主题,便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质的规定和要求。 作为一种经验性课程,它不存在内在的知识逻辑和知识体系,它的内容组织不是以知识的逻辑顺序来组织的,而是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为线索组织

6、的,因而,可以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组织遵循的是问题逻辑。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综合实践活动活动突出主题,即按活动主题的形式来展开设计活动内容。从课程实施的过程上看,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学生亲身经历亲近自然,接触社会,反思自我的过程,就是学生不断地获得新的经验,重整人生经验的过程,这也许是经验课程的核心价值之所在。如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不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忽略了学生新经验的获得与形成,其课程价值也就丧失殆尽了。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经验性课程,它的独特性就在于通过经历来获得体验,包括对生活中遭遇的各种情景和问题的体验。获得新经验是经验性课程的目标之一,但不能仅仅停留在经

7、验的获得上,而是通过经验的获得,产生体验和感悟,在经验的基础上有所知、有所得、有所悟,则体现了经验课程的根本价值。 2.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实践性课程 作为一种基本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尤其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授受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实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属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集中地体现了实践的课程观。实践的课程观不再把课程仅仅视为“学科”、“知识”或“教材”,而把课程视为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所进行的一种批判性、反思性、建构性的实践活动。实践的课程观念强调:第一,课程不仅仅是知识的罗列,不仅仅是以文本形式来设计和组织的

8、,而是以一系列活动为基础的,可以说,在实践的课程观指导下的课程,是以活动为中心的。第二,课程实施中的实践情境包括课堂活动情境和开放的社会活动情境。如果把综合实践活动仅仅理解为课堂或教室里的活动,那实际上与学科的活动教学就没有了本质的区别。综合实践活动应包含着并同活动情境下的实践。第三,实践的课程观强调的实践一方面不是指人类一般的、普遍的实践活动,而是指以学习和自我发展为目的的实践,这种实践依然是一种学习方式,是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为基础的学习过程,如“研究性学习”的侧重点依然在“学习”上,而不在“研究”上,它首先是一种实践性学习方式或活动方式;另一方面,实践不是形式上的活动,不能为了活动而活

9、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实践具有明显的“任务取向”,是围绕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或活动主题来开展的各种实践性学习活动。第四,实践的课程观注重的实践不纯粹强调实践的实际产品,它注重的是学生通过实践的实际体验,通过体验,进一步获得感悟,获得能力发展和情感升华,形成良好的态度和价值观。当然,离开了实践和活动本身,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名存实亡了。 从此意义上说,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实践性课程,它是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以主题为活动为组织方式,以任务为取向,注重学生亲历实践的活动形态的课程。这种课程的实施,不能以“成人参照”或“科学参照”来评论其实践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因此,可以说,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实践”具

10、有尝试、经历、亲历、做中学等特性。 作为一种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实践方式是多样化的,它包括:第一,以问题探究为主的实践方式,如探究、调查、实验、观察、研究等等;第二,以社会参与为主的实践方式,如参观、考察、访问、服务、宣传等等;第三,以劳动和技术为主的实践方式,如设计、制作、操作、劳动、生产等等。因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比其他任何课程都更强调学生对实际的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实践性课程,它所强调的“实践”,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为了做而做,各种不同的实践方式都是一种学习方式,实践性的学习方式的根本目的在于引起学生各种观念的反思和能力的建构。 3.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综

11、合性课程 作为一种基本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密切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综合性课程。 首先,作为一种综合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不同于学科综合,它不是对学科知识的综合,也不是跨学科的学习,而是对学生生活领域和生活经验的综合,因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是综合性的学科课程。因为学生生活中面对的问题是单一任何一门学科都难以回答或解决的。之所以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综合课程,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综合实践活动面对的是学生鲜活的生活经验和丰富多样的生活领域和生活背景,是经验和生活的综合性所

12、决定的。因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特别强调整合学生的经验,整合学生的生活领域,并把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与现实的生活情境的问题加以整合。学生提出的任何一个活动主题,都难以划归哪个独立的学科领域或某几个学科领域,它本身就不是一个纯粹的学科活动。 虽然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或活动的主题带有活动领域的特征,但任何一个活动主题都应是综合性的。这种综合性不仅仅表现在设计的问题的综合性,而且还包含活动情景的综合性、活动方式的综合性。我们不能简单地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解为一个多学科的综合性课程。 第二,作为一种综合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突出课程整合的理念。课程整合( curriculum

13、integration )是与课程分化相对的一种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理念和策略。课程整合,又称为“课程一体化”,是指把分门别类的课程或学习科目,以及特定的一系列学习活动紧密联结在一起,构成具有整体效应的课程结构。在课程设计的层面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把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作为一个根本的课程价值来追求。在课程实施的层面上,要求在使学生获得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逐步使中小学生具备经济全球化时代、信息时代、可持续发展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所要求基本素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及关爱自然、尊

14、重人格、承担责任和确立自信等基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而,在课程实施中,教师要研究和思考新课程共同的价值追求在一门课程中如何得以实现。 课程整合的根本依据是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需要,以及学生的“生活世界”的整体性。进行课程整合的原因之一就是社会的整体性和学生生活世界的整体性。社会的整体性和学生生活世界的整体性,决定了学生时刻处在一个复杂的关系世界之中,面对这种“关系中的人”的发展,教育一刻也不能脱离其生存的关系世界。学生的生活世界的整体性客观地要求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把学生从单一的“书本世界”和封闭的知识体系中解放出来,把他们对知识的习得过程与处理世界的各种关系的过程结合起来,引导他们通过知识的习得

15、,从容地面对生活世界中的各种复杂的关系: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以及人与文化等关系。因而,课程的整合是学生发展的内在要求。 一般来说,课程整合的方式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使不同的课程门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二是使每门课程内部的内容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根据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需要,以及学生“生活世界”的整体性整合课程内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整合的一个基本理念和策略。在课程设计方面,强调课程与学生生活、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超越单一的“学科中心”,强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我的关系,发展他们对待与自然、社会和自我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养成负责任的生活态度和生

16、活能力,以及综合的实践能力。加强课程的整合,是学生生活的整体性和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内在要求。在课程内容层面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克服以往那种按单一的学科知识的“逻辑序列”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的弊端,突出“领域意识”和“问题中心”,强调课程内容与社会和科技发展,以及学生生活的适切性,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以及人与文化的关系作为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的基本尺度和主题,通过课程整合,引导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和对自我的深层次的反思,克服片面的重视知识结果的学科中心课程和机械训练的片面教学状况。 要体现课程整合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树立全面的课程资源观,注重从学生的生活背景、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等方面对教材加以拓展、延伸和补充,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书本知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探讨问题,发展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或者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问题的探讨,引导学生获得书本知识。此外,各门课程的教学实施,都应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经验,增长他们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和体验。 另外,作为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 财务表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