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转化个案研究》实施方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1415424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困生转化个案研究》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学困生转化个案研究》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学困生转化个案研究》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学困生转化个案研究》实施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学困生转化个案研究》实施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困生转化个案研究》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困生转化个案研究》实施方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困生转化个案研究实施方案学困生转化的个案研究实施方案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每个班集体中都有学习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这一部分学生容易被大集体所遗忘,久而久之会使他们失去自信心,产生自卑心理,从而影响各个方面的发展。因此,转化“学困生”是教师工作中既棘手又特别重要的环节,一个班级的班风、学风与“学困生”转化工作息息相关。我们不能冷漠、歧视、放弃“后进生”,应亲近、关爱他们,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与他们进行长期“磨合”,引导他们走向健康发展的道路。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 新课程标准中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新理念。2教育界关于学困生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关于学困生转化的矫

2、治理论和对策有很多。在国外,霍姆林斯基的“矫治难教儿童”的理论和实践;赞克夫关于转化“后进生”的理论和实践等。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1、以人为本,正确转化,促进学困生和谐发展。学困生是现代教育客观存在的一个群体,对”学困生“的教育和管理是构建和谐校园,体现以人为本的一项重要工作。能否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衡量教育成败的一个重要标志。”学困生“转化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和道德素质。新课程要求教师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和提高,是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的要求。2、提升学困生的信

3、心,促进学困生的全面发展。转化一个学困生与培养一个优秀生是实现学生个性发展落实新的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学困生的转化是社会、家长、学生的需要,需要广大教师善于利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的生成资,对这些生成资充分挖掘,不断提升学困生学习信心,使这些学困生能走上正确的成才之路。提升学困生家庭幸福指数,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一个孩子的命运代表着一个家庭的幸福,每个家长,都望子成龙,都希望孩子能够健康正常地发展,放弃一个孩子,对于一个教师来说也许算不了什么,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却意味着一代人的幸福。一个班级,如果不注重对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将很难形成“班风正、学风浓”的良好育人环境。四、课题研究的原则研究原则:1

4、、科学性原则2、实践性原则3、创新性原则应用原则:1、目的性原则2、功效性原则3、动态性原则五、课题研究实施( 一)、研究内容及目标1、本课题涉及“学困生”是指由于不同原因在学习上达不到教学常规之规定,与实际教学目标有一定差距的学生。2、通过研究找到转化学困生的措施,落实新课程理念,以人为本,正确转化,促进学困生和谐发展。使每一位学困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3、从实际出发,查找学生成为学困生的根,探索培优补差的科学方法,尽量提升学困生学习信心,使这些学困生能走上正确的成才之路。4、挖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用之材。从而提升学困生家庭的幸福指数,促进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有利

5、于学校和班级的可持续发展。5、把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升华为一套可行性和操作性较强的理论体系。(二)、具体实施步骤第一阶段:( 20_.12 20_.1 )确立课题研究对象,有针对性的对初三年级 学困生进行调查,寻找学困生的成因,完成申报工作。第二阶段:(20_.2 20_.5 )制定研究计划及研究方案,课题开题,全面启动研究。依据研究方法,有计划的、有效的开展研究,积累有效材料,为结题做好准备。第三阶段(20_.5 20_.6)课题实施,建立相关培养平台,做好培养评价考核,积累。(三)、研究方法1. 问卷调查法(通过调查明确学困生形成的根,找到合适的转化策略。)2. 查找资料法(查阅相关理论资料找

6、到适合实际情况的做法)3. 行动研究法(把课题和实际教学情况结合起来,不断寻找与课题相关有价值的问题,使课题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提高)4. 经验总结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有效经验,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际基础)六、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Ap我们之所以选择如何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反思意识这一课题,有以下几点可行性及相关保障:1、近年来,学校对教科研的重视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成立了专门的组织机构 - 教科处,并有专职的领导机构给予较专业的行政指导。同时为我们提供必需的软、硬件环境及充足的资金保障。2、学校强有力的教科研东风及校内课题研究专家级人士的不断增多是我们的后盾。同时有“十一五”部级科研规划课题发展性课堂教学手段研究总课题优秀的【参考文献】: Ap 。总之,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不断发展,今年来学校在教科研方面的支持和投入不断增加,教师的参与意识和整体素质在不断提高,研究型、学者型教师也在不断增加,致使学校的教科研大环境已成良好的发展势头,这一切都给我们的课题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七、课题研究最终成果1、形成相关论文,有效支撑课题成果。2、形成调查报告。3、形成课题结题报告,有效分析午研究过程。4、形成有效培优补差和学困生转化的理论体系,在各班级推广,全面提高各班级整体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