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株洲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文综地理部分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141232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株洲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文综地理部分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湖南株洲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文综地理部分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湖南株洲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文综地理部分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湖南株洲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文综地理部分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湖南株洲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文综地理部分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株洲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文综地理部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株洲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文综地理部分(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8届湖南省株洲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部分本试题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H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页。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分别填写在答题卡及答题纸上。3选择题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4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一、选择题:(共 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下列甲、乙图为世界某两个海区示意图,读图回答14题。图例盐度戟湖泊1珂乙1.A、D两岛屿附近海水盐度偏低,其原因主要是()A. 都受陆地径流的影响B.都受海陆性质差异的影响C.都受寒流的影响D.A岛附近受海冰融化的影响,D岛附近受暖流的影响2.A、E两岛屿以东海域是世界著名的渔场或区域性渔场,与其形成原因无关的是()A.有寒、暖流交汇,鱼类的饵料丰富C.位于浅海大陆架,光照条件好3.C、D两岛地表景观A.都被森林覆盖C.C岛为亚寒带针叶林,B. 有上升流,将海洋深处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D陆地径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D岛为温带落叶阔叶林B.都为荒漠景观4当A岛春分日出时,D岛见到的地理现象可信的

3、是A. 校园旗杆影长在当日内达到最长B.夜幕降临,万家灯火C. 曙光初露,旭日东升D.太阳当空,春暖融融2006年上海浦东商品住宅一季度均价8596元/m2,二季度9045元/m2。上海市人口增长分布表时期人口增长率中心区近郊区远郊区19901997 年-12.724.31.9019972006 年-17.1427.23-3.37根据上述相关资料回答 56题。5上海近郊区商品住宅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 郊区城市化 中心城区危、旧房改造与近郊区新住宅区建设加快 近郊区比市区更接近地价最贵的商业中心 近郊区比市区就业机会更多A.B.C.D. 6近几年,上海浦东新区的商品住宅价格快速超过珠江三角洲

4、商品住宅价格,其主要原因是长三角”经济腹地比 珠三角”更广,国际直接投资比重超过珠三角”长三角”科技实力比 珠三角”更强,科技人才流入超过珠三角”长三角”阳光比珠三角”更充足长三角”农业比珠三角”更发达A.B.C.D.北京时间2006年11月15日19点15分左右,在某海域(46.6153.3 E)发生8.1级强烈地震,并引发周边沿海2起小规模海啸。回答 78题。7.地震发生时,东半球所处区域A .全部处在11月15日B .大部分处在11月15日C.少部分处在11月15日D .全部处在11月14日&地震发生地区当天与下列几个日期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最接近的是A. 1月28日B. 4月15日C. 6

5、月18日D . 10月17日下图中甲是我国东部河流某河段示意图,乙是EF河段河床示意图,丙是河流A、B两水文站测得的水位变化图。据此完成911题。9. 甲图中AB段河流A 由西北流向东南B 由东南流向西北C 水位A处低于B处10. 丙图中河流出现最高水位时,可能是由于出现下列现象中的造成的A .气旋活动频繁B .梅雨连绵C.冰雪融化11 关于乙图EF的河床剖面的描述及形成理由正确的是E岸河床较缓,F河床较陡E岸河床较陡,F河床较缓 由于地球的自转使河水发生偏向,F岸遭受冲蚀力大 由于该处河流是弯道,E岸遭受冲刷力大()D .不能确定()D.春雨霏霏( )A.B.C.D.第n卷(非选择题,共 1

6、60分)36.(36分)保护和挖掘现有土地资源的潜力是党中央、国务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举措。下表是我国三个不同地区的相关资料,据表分析回答:A地区B地区C地区经纬度103E,41N117E,38 N114E,26N海拔高度10001500 米35米500800米面积5000km228100km220000km气候要素1月均温-17 C-6 C6 C7月均温26 C27 C28 C年降水量120mm600mm1350mm7 8月降水92mm452mm181mm46月降水12mm27mm853mm森林覆盖率3%12%42%人口密度12 人 /km22278 人 /km2103 人 /km

7、(1)从气候方面分析,A地区农业生产限制性因素及其形成原因。(6分)(2)从土壤方面分析,B地区农业生产限制性因素及其形成原因。(16分)(3)从保护和挖掘土地资源潜力,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分析,你认为C地区应采取哪些措施。(12分)(4)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为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光照资源,在三地区分别建设 两栋高20米的楼房,三地区楼间距最宽的地区是 地区(填字母)。(2分)39. 2007年I月9日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没的若干意见 明确提出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 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

8、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农业效益和竟争力。根据相关资料,回答下列 问题。材料一 改进生产工具,引进、改良农作物品种,是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图 12、13、14为我国先民发明的一系列灌溉工具。(1 )请分别指出材料一图12、13、14所表示的古代灌溉工具的名称。(3分)as n田曲h材料二:1952年我国粮食产量为1.639亿吨,比1949年增加49%,比历史最高水平增加9.3%。1957年我国粮食产量为1.95亿吨,比1952年增加19%,比历史最高水平增加30%。1958年我国粮食产量为 2亿吨,1959年为1.7亿吨,比上一年减少 0.3亿

9、吨;1960 年为1.435亿吨,比上一年减少 0.265亿吨。1961年我国粮食产量为 1.475亿吨,1965年为1.9455亿吨;1992年为4.42亿吨,比1949年增加3.3倍;2002年为4.571亿吨,比上 2001年增加0.9亿吨。(2 )从建国以来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状况中,可以总结出哪些重要历史启示? (9分)材料三 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以前,是我国大规模现代化建设进程真正起步的第一个阶段,农业的现代化实际上还没有真正步上正轨,只是靠农民组织起来的力量,先解决粮食和温饱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第二个阶段。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带动农村经济发展领跑的是

10、粮食等农产品产量的快速增长。80年代中后期到 90年代前期,领跑的是乡镇企业,是农村工业化进程的推进。90年代中后期到现在,领跑的是什么呢?是 I亿多的民工潮,是农民进城打工。一一张文茂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历史思考,人民网2006年5月31日(3 )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我国为“解决粮食和温饱问题” 在生产关系方面采取了哪些重大政策。(4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加快,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4分)材料四:图11是我国某省县域局部示意图 11* 宓 BbU绅wwr G= Mr 俪 农柚禺11(4)图中聚落分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A、B两聚落兴起的共同区位因素

11、是什么?(6分)(5 )与20世纪80年代初相比,说出该区域21世纪初农村面貌已发生的明显变化。(6分)(6 )为防止水土流失,该区域村民应如何进行区域综合开发。(8分)材料五: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创新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体制机制。 积极探索“生产在家, 服务在社”。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 自愿联合、民主管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携手闯市场。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新技术和新品种、防治动植物病虫害、搞好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民素质。(7)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对发展现代农业有何意义( 10 分)8)运用社会关系实践的知识说明深化农村改革的必要性。(10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