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稻飞虱屡“治”不止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1411135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48.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为何稻飞虱屡“治”不止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为何稻飞虱屡“治”不止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为何稻飞虱屡“治”不止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为何稻飞虱屡“治”不止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为何稻飞虱屡“治”不止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为何稻飞虱屡“治”不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何稻飞虱屡“治”不止(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何我国稻飞虱屡“治”不止水稻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说到种水稻很多人的印象就是水稻好多病虫害 啊。是的,水稻种植在我国历史悠久,但是病虫害也是依旧长时间发生,这个就 和水稻品种以及病原菌小种、昆虫习性有关了,今天我们来关注一下水稻上的主 要害虫:稻飞虱,为何稻飞虱发生这么多年还是依旧屡治不止?安徽省青阳县是一个单双季水稻混栽种植区,在防治稻飞虱上面临问题更加 复杂,特别是2005年、2006年和2007年发生最重,百丛稻飞虱虫量近万头。 2012年四川达州200多万亩水稻田中,有虫面积达到165万亩。近些年,像这 样的数据不胜列举,想要水稻大丰收,就一定要把稻飞虱控制住。那防治稻飞虱的农药也是

2、很多以及很高效,比如说毗虫啉,但是很多地区已 产生稻飞虱对毗虫啉产生抗性,甚至还有不是官方的声明说由于稻飞虱的高抗性, 毗虫啉已被禁止在水稻上使用。当然抗性是稻飞虱难治的其中一个原因,还有一 个原因就是现在很多农户使用的是毗虫啉的复配剂,导致亩使用毗虫啉有效含量 不够影响防效,所以有调查表明使用毗虫啉复配剂的一般防效在50%-60%,而 使用10%毗虫啉可湿性粉剂的防效一般在80%-90%,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防治方 法要正确,水量一定要充足,施药部位也应该在水稻基部,很多农户都是习惯打 药在中上部,由于稻飞虱一般都是在水稻茎基部停留吸取汁液,所以这种习惯一 定要改正。回到正题上来为什么稻飞虱隔几

3、年还会有大发生,这就要从稻飞虱的习性上 说起。其实在我国只有海南、广东、广西、云南南部等地由于冬季温热会有少量 虫源能在冬季存活,其他大部分地区均不能越冬,这些不能越冬地区的春秋季初 始虫源主要来源于国外。从国外迁入我国的稻飞虱可以分为三个来源:一:由泰 缅北部凭藉西南季风迁入,主降地区为云南西南边境的局部地区;二:由菲律宾 于78月随台风外围气旋迁入,主降地区为东南沿海;三:由中南半岛随盛行 的西南季风于56月迁入,主降两广,随后迁向全国稻区。越南我阈的六大地理匾首界地H界c 直#南肉、y:淄 ircn成斗r戒疽理愠北A、芯;fiF?江A益在水稻栽培制度、季风风向和地理位置的共同作用下,由中

4、南半岛迁入我国的稻飞虱为我国广大稻区的主要虫源。总体来说,稻飞虱具有“国际性、迁飞性、 爆发性、毁灭性”的特点,严重威胁着水稻生产。所以说就算防治方法得当今年 稻飞虱消灭干净后,还是由于稻飞虱的迁飞习性随着季风等原因迁入。稻飞虱防 治已经必须从国际行为入手。并且稻飞虱是r-对策型昆虫,且具翅二型现象,因此对寄主和环境的适应能 力极强。意思就是当环境适宜时稻飞虱以短翅型存在,产卵量也会增大,20天 即可繁殖一代,但是当所处环境恶化时,例如食料减少,稻飞虱就会生产成长翅 型存在,以利于远距离飞行,之后就可以借助气流迁飞寻找新的适宜的生活环境。 这一点也是稻飞虱容易爆发成灾的生物学潜力。对于稻飞虱的生物防治,至今还没有可供人工大量繁殖的有效生物制剂,因 此,稻飞虱的生物防治主要是通过保护和利用本地天敌资源,使其在田间建立强 大的群落来增强对稻飞虱的自然控制作用。近年,不少研究表明稻鸭共育对稻飞 虱有良好的控制作用。有研究表明:如品种混植对白背飞虱有明显的抑制效果; 采用稻鸭共育方式,对稻飞虱的控制效果可达到63.77 - 86.89%,且减少了施 肥施药的投入,节约了成本。本文作者丁杰,由大丰收农技中心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