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马政经讲义 第4至6章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1407447 上传时间:2023-08-2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政治马政经讲义 第4至6章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考研政治马政经讲义 第4至6章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考研政治马政经讲义 第4至6章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考研政治马政经讲义 第4至6章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考研政治马政经讲义 第4至6章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研政治马政经讲义 第4至6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政治马政经讲义 第4至6章(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研政治马政经讲义 第4至6章第四章一、资本循环 1、资本循环着重分析产业资本运动的形式和条件。产业资本的循环运动要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分别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这三种职能形式都属于产业资本内部,是按照各自完成的职能划分的。 2、产业资本循环运动顺利进行的条件是: 时间上的继起性; 空间上的并存性 二、资本周转 1、资本的周转时间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要把握资本的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各自的具体内容构成。商品经济中销售阶段的重要性和困难性。 2、只有生产资本才能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划分的依据是生产资本各个组成部分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 3、影响

2、资本周转速度的三个因素和加速资本周转的三大作用意义。 4、固定资本的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概念和表现形式),充分考虑无形损耗的意义在于,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和设备更新改造。运用这一原理,可用来分析我国改革前后拆旧政策的变化和调整。 三、社会资本再生产 1、社会资本再生产和资本循环、资本周转在研究对象上的共同点和区别点。 2、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马克思分析社会资本再生产的两大理论前提。 3、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条件(基本公式和补充公式,要求记住) 4、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核心,是强调再生产必须按比例,这一点具有一般性,可用来分析社会主义经济运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调整

3、经济结构的必要性,经济结构) 四、国家垄断资本 1、国家垄断资本的概念、实质、产生的原因、地位和作用。 2、国家垄断资本的三种表现形式(融为一体、内部结合、外部结合) 3、资本主义国家干预调节社会经济的方式和手段(五个方面) 4、如何看待西方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调节,我们为什么要借鉴西方国家这方面的作法和相关理论,为什么要遵循国际惯例和国际接轨: 西方国家对社会经济的干预是为了维护稳定资本主义制度,体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这些干预调节也反映了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市场作用与政府宏观调控的有机结合。 宏观调控具有一般性,我们发展现代市场经济,也需要遵循上述一般规律,因此需要借鉴西方

4、国家这方面的作法和理论,要与国际惯例接轨。 五、当今世界的两种重要经济关系 1、发达国家之间经济关系: 它们之间经济关系的实质,是按照各自的资本实力及其变化在经济上争夺瓜分世界。 战后它们之间经济关系的总的状态,是既联合又斗争。联合是因为,经济全球化导致它们这间共同利益的存在和发展;斗争是因为,战后它们之间经济实力发生了此消彼长的变化。 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 它们之间始终存在着剥削反剥削、控制反控制的关系。 经济全球化又导致它们之间出现了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经济关系。 联系实际的考点:亚洲金融危机及其后果表明双方依存和制约;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基本目标,强调促进共同发展。 第五

5、章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与经济制度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实行这一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和本质特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的发展不平衡和多样性,决定生产关系的多样性;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确立是坚持贯彻“三个有利于”生产力标准的结果。 2、如何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两个毫不动摇,一个不能”。 二、社会主义公有制 1、公有制在内容上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也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公有成份。 2、公有制的具体实现形式属于经济体制的范畴,可以多样化并积极探索。要积极推行股份制,把

6、股份制作为现阶段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3、公有制为主体是指: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以上两条是就全国范围而言的,不要求每个部门一切照搬。 4、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应当主要体现在对经济发展全局的控制力上。为此,要求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布局的大调整。要适当收缩战线“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要在国企改革中实行“抓大放小”的方针。 三、非公有制经济 1、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主要有: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 2、非公有制经济的性质: 共同点是都是非公有制的,都是私有制的; 区别点在于:个体经济属于小私有制,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属于资

7、本主义私有制。 3、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从必要补充到被承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提法的变更依据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四、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1、实行这一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生产关系决定分配关系,这是由初级阶段的生产关系即基本经济制度所决定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市场经济下企业经营方式和个人收入来源的多样化决定了分配方式的多样化。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 是主要的但又不是唯一的分配方式; 采取商品货币的形式; 在每个企业、单位内部进行分配; 按照实现的价值来分配; 五、生产要素参与价值和收入的分配 1、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必

8、要的分配原则; 2、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生产要素都在创造价值,劳动价值论(技术,知识,管理都属于) 3、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所遵循的规律不同。 六、兼顾效率和公平,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促进社会公平 1、效率和公平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二者之间既统一又存在着矛盾。中央对这个问题的提法: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转为“兼顾效率和公平”。 2、为什么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加大社会收入分配和调节力度? 这是当前社会经济生活的热点和矛盾焦点; 这是社会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的内在要求(共同富裕); 这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 实行西部大开发,解决“三农问题”,加快社

9、会保障制度建设等等,都体现在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都是在促进社会公平。 3、如何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促进社会公平 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 扩大中等收入者在整个社会中的比重; 调节过高收入; 取缔非法收入。 第六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容: 市场的基础性调节作用与政府宏观调控指导性作用的结合;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 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基础是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3、市场经济的一般性即共性: 市场对社会资源配置起基础性调节作用; 企业面向市场自主经营; 政府的主要职能不是经营企业而是宏观

10、调控;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即基本特征: 它是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的,要体现制度的性质和要求; 这种结合主要表现在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和宏观调控三个方面。 二、建立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的现代企业制度 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改革尤其是国企改革的根本方向。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要理顺企业的产权关系。 2、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要性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存发展的要求; 放权让利改革实践中暴露的问题:权利和责任不相制约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和“穷庙富方丈”的现象。 3、现代产权制度

11、 产权的概念和内容:(产权是指财产的所有权,包括:物权、债权、股权和知识产权) 产权和产权制度的地位: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建立健全产权制度是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基础。 现代产权制度的基本要求是: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 建立和完善现代产权制度的作用和意义(四个有利于) 三、培育和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1、现代市场体系的基本要求: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现代市场体系在内容上包括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两个方面。 2、培育市场体系得必要性: 市场发挥作用的前提; 企业面向市场自主经营的条件 政府实施有效宏观调控的基础 3、培育市场体系的主要

12、任务: 着重发展和完善各种生产要素市场; 深化价格改革(放开价格,宏观调控); 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法制经济、公平竞争) 四、政府宏观调控 1、宏观调控的重要性: 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内在要求; 弥补单纯市场调节的缺陷(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基本经济职能。 2、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和任务:保持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基本平衡,现阶段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是防止经济从偏快走向过热。 3、宏观调控体系的内容(发展战略、经济计划、宏观调控经济政策);宏观调控的手段: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不排除必要的行政手段。 4、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提高宏观调控水平,必须贯彻运用好我们这样年来宏观调控的成功经验: 深化改革; 对症下药; 掌握力度 五、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1、要把握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目标、职能及其重要地位; 2、我国现阶段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和要求: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水平要适合国情;保障体系覆盖全社会) 3、社会保障制度本身是一个包含多方面内容的制度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