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共6页)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1405068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共6页)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共6页)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共6页)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共6页)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共6页)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共6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共6页)(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姓名: 第一单元:生物的进化 第一课:生命的历程1、古时候,人们认为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是 神 创造的。2、科学家们认为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是 进化 而来的,最古老的生命可追溯到 35亿 年前。3、 化石 是研究地球生物演变的重要证据。 4、 居维叶 认为生物的种是不变的, 拉马克 认为生物的种是可以改变的,生物学家 达尔文 提出的进化论得到了全世界的赞同。 5、地层被称为“记载地球历史的万卷书” 。 6、科学家在 5亿 多年前的生物化石中,发现只有海洋生物。7、距今4.08亿年前的化石中,出现了最早的 陆生动植物 。8、科学家发现3.60亿年前陆

2、生脊椎动物化石中,只有 两栖动物 。9、距今1.44亿年前的生物化石中,出现了 哺乳动物 。 10、生物的进化规律: 由水生到陆生,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 11、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痕迹可以追溯到 35亿 年前。 12、古生物 遗体 、遗物 和他们生活 遗迹 被埋在沉积物中,经过数百万年的演变,就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化石。 第二课:物竞天择1、自然选择的结果,是 适者生存 。在自然进化的过程中,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有很多。例如:一种动物“模拟”其他生物的 形态 ;动物的 体色 与其周围环境的颜色相似。2、现在的马是由 始祖马 进化而来的。始祖马出现在 6500万 年前。生物的进化是一个 漫长

3、 的过程。3、在进化过程中未被淘汰的生物,都具有一定的可 适应环境 的构造特征,这些构造特征具有 自我保护 的效果。第三课:人类的起源1、科学家发现300万年前的 南方古猿 的化石,能直立行走;距今115万65万年前的 蓝田猿人 ,能制造石器;距今70万23万年前的 北京猿人 ,会人工取火。 2、人们很早就发现 猩猩 、 黑猩猩 、 大猩猩 、和 长臂猿 这些动物与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因此称它们为类人猿。第四课:动物的驯化1、猪、马、牛、羊都是家畜,它们都是由 野生动物 驯化而来的。2、我国考古学家研究了距今6000多年前的西安半坡遗址和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当时猪的骨骸已与现代的家猪相似。

4、可以肯定,我国对猪的饲养在6000多年以前就开始了。3、有些传染病是人与动物共患的,例如 狂犬病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 禽流感 等。因此,人类在驯化动物时要注意防范人畜共患传染病。第二单元:水环境污染与保护 第一课时:小河的“哭诉”1、我国制定的地面环境质量标准把水分为 五 类。当水质下降到 三 类标准以下,水中所含的有害物质高出国家规定的指标,就会影响 人体健康,因此不能作为 饮用水源 。2、水的污染有两类:一类是 自然污染 ;另一类是 人为污染 。 3、水污染可根据污染杂质的不同而主要分为 化学性污染 、 物理性污染 和生物性污染 三大类。 4、水污染考察方法有:看、闻、采、记。 第二

5、课:污染来自哪里1、污染物质主要来自 工业污染 、 农业污染 、 生活污染 等。2、工业对水的污染源主要有: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矿山污水、把固体工业垃圾堆放在水边。 3、农业对水的污染源主要有:过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的农田污水、养殖场排放的畜禽污水、水土流失 4、生活对水的污染源主要有:把生活垃圾倒在水边、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把餐饮泔水直接或间接排入水体中、车油泄漏和在河边洗车。第三课:清洁剂的“威力”1、水域污染直接给 淡水养殖带来巨大的损失;水域污染还造成 部分生物产生畸形变异 ;水域污染造成的 赤潮 ,给海洋生物带来灭顶之灾。 第四课:保护我们的生命之河1、污水处理技术一般通过以下程

6、序:(1)格栅:去除大体积的漂浮物;(2)沉砂池:沉淀砂石等粗颗粒物质;(3)生化处理设施:用微生物分解部分有机污染物;(4)二次沉淀池:对生化处理后的混合液进行泥水分离,以保证出水水质;(5)混凝沉淀池:加入混凝药物,使更细小的物质凝结沉淀;(6)出水提升泵站。2、人们常用 沉淀 、 过滤 、 蒸馏 等方法来净化水。 3、3月12日是植树节,3月22日是世界水日,4月22日世界地球日,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4、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提出“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我国政府发布的中国21世纪议程确定将 可持续发展 作为国家民展战略。 5、中国环保

7、标志上图案绿色橄榄枝,既代表 和平、安宁,又代表 一切植物和生态环境 。 6、“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让我们也参与到环境保护的活动中去。第三单元:宇宙探索 第一课:太阳和太阳系1、如果没有 太阳 ,地球上就不会有生命。2、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星球,它内部的温度高达1500万,表面温度约为6000。太阳的体积大小相当于130万个地球。 3、像太阳这样能自己发光发热的星球叫 恒星 。 4、太阳系是由 太阳 、 行星 、 卫星 、 彗星 和 流星 等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 是太阳系的中心,其他天体都围绕 太阳 运行。 5、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

8、星。 6、在 火星 与 木星 之间存在着数十万颗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小行星,天文学把这个区域称为 小行星带 。7、 土星 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环绕着其赤道的巨大光环。 彗星 在靠近太阳的时候会出现长长的彗尾。 8、迄今2300年前的世界上最古老的彗星图天文气象杂占。 9、我国有关哈雷彗星的文字记录,最早见于2600多年前的春秋。 10、金星 比地球略小,自转一周要243天,公转一周225天,有厚厚的二氧化碳大气,表面的温度最高可达447。11、人们把日出之前看到的金星叫做 启明星 ,把日落之后看到的金星叫做 太白星 。第二课:浩瀚宇宙1、在银河系里,恒星的总在 1000亿 颗以上,它的直径约 1

9、0万 光年。2、光年 是天文学中使用的距离单位,是光在真空中经历1年所走的距离。1光年的距离是 94608亿 千米。 3、银河系以外还有许许多多像银河系一样的恒星集团,称为 河外星系 ,简称星系 。目前,已发现约 10亿 个河外星系。每一个河外星系也是由数十亿至数千亿颗 恒星 、 星云 和 星际物质 组成。 4、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整个宇宙 5、在很久以前,人类只是靠肉眼来观测天象,能看到的星只有60007000颗。6、河南登封县告成镇的古天文台遗迹登封观星台,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天文台之一。7、公元10世纪的 中国古星图 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星图之一,现存于英国不列颠博物馆。8、1609

10、年,意大利天文学家 伽利略 制作出了第一架天文望远镜。 9、望远镜有:天文望远镜、光学天文望远镜、射电天文望远镜、大口径射电天文望远镜、哈勃太空望远镜。10、用现代科学技术装备起来的天文台和太空探测器,将人类的视野延伸到了150亿 光年的宇宙空间。第三课:灿烂星空1、1928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决定,将全天划分成 88 个星座,用人物、动物和器具来命名的。 2、北斗七星属于 大熊星座 的一部分,位于大熊的背部和尾部。北极星属于小熊座 ,发生流星雨特别有名的是 狮子星座 。 3、我国的古书鹖(h)冠子中通过观察北斗七星的位置,来判断当令季节的记载:“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

11、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这种以观察天象有规律的变化来定四季的方法,就叫做“观象授时”。4、春季在南天可以看到 狮子星座;夏季在南天可以看到天蝎星座;秋季在北天可以看到飞马星座;冬季在南天可以看到猎户星座。 5、通过观察,天空中除 北极星 之外,星星都逐日西移。第四课:宇宙畅想曲1、我国代号为“嫦娥工程”的月球探测计划已于2004年开始实施,分3个阶段,可以用“ 绕 、 落 、 回 ”3个字分别概括。 2、探寻外星生物:一是广泛接收和研究各种来自太空的电磁波信号;二是主动向太空发射出信号;三是发射探测器 。3、欧洲宇航局1997年10月发射升空的“卡西尼”号飞船经过7年多的飞行,于2

12、005年1月14日成功登陆泰坦。这也是人类探测器首次登陆距离地球最远(35亿千米)的天体。 第四单元:我们学习了科学探究1、探究的一般过程是:提出问题;合理假设、猜想;设计研究方案;实验、调查、搜集数据;整理分析数据,做出判断做出科学结论。2、确定选题的过程为:提出选题;分析甄别选题,即可行性分析;确定选题,确定选择的题目,并梳理出研究的基本思路。3、研究计划一般包括:研究的问题;我的假设;研究方法;材料准备;研究步骤。4、水的温度越高,盐在水里溶解的速度越快;温度越低,溶解的速度越慢。第五单元:科学的历程1、在原始社会,人类就能利用 石器 等工具。 2、进入农业社会, 铁 的发现,镰和犁等工

13、具的发明、制造提高了工作效率。3、中国古代科技有着辉煌的成就,如 造纸术、 印刷术 、 火药 和 指南针 的发明进一步推动了人类生产生活的发展。4、哥白尼写出天体运行论,否定了地球是宇宙的中心的错误认识。 5、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力学三定律,以及他对光学、数学、化学的研究,为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以 蒸汽机 的发明为标志的技术革命把人类带入了工业时代。 7、达尔文提出的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为精髓的进化论为生物学带来了一场革命。8、爱因斯坦 是20世纪伟大的物理学家,原子能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和他的理论基础有着密切的关系。 9、1969年问世、1993年对公众开放的 因特网 迅

14、速发展,到1999年底,全球因特网使用者达2.6亿。计算机网络已经把全世界联成了一个 地球村 ,人类进入了 信息时代 。 10、人类到现在已经经历了 3次科学技术革命,并正在萌发第 4 次科学技术革命。11、在原始社会,人类由 食物采集者 转变为 食物生产者 ,开始了定居生活,农业生产成了社会的支柱,人类从此进入农业社会。简 答 题1、 什么是化石?答:古生物遗体、遗物和它们的生活遗迹被埋在沉积物中,经过数百万年的演变,就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化石。2、 环境的变化对马的进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答:始祖马生活在原始森林中,以植物嫩叶为食。森林中植物繁多,有很多可以躲避天敌的藏身之处。随着气候越来越

15、干燥,部分树木枯死,森林面积大量减少,始祖马不得不走出森林。失去森林的庇护,只有奔跑速度快的马才能获得足够的食物并躲避天敌。于是体形变大,更加有力,脚趾的中趾变得更加粗壮,进化为草原古马。等森林完全消失,体形更大、奔跑速度更快的现代野马才能得以生存。因此不能适应环境变化的马遭到自然的淘汰,能适应新环境的马生存了下来。3、 骆驼刺是如何适应沙漠这种环境的?答:骆驼刺的叶片很小,并且上面有一层蜡质层,减少水分蒸发,防止水分流失;针状的枝,防止天敌落在植物体上啃食叶片;发达的根系有利于植物吸收水分。这些特征让骆驼刺能够适应沙漠高温、少雨、强蒸发的生存环境。4、 人类是怎样把野生动物驯化成家畜的?答:距今约15000年前,人类发明了弓箭,狩猎本领提高了。人们狩猎的动物多起来,有时还有剩余,人们把多余的动物圈养起来,留下来的母兽所产的仔兽长大后比较容易与人相处,人类便开始驯养野兽。人们选择体肥肉多的野生动物后代,继续一代一代繁殖下去,选择并保留了那些基因发生突变,体态、习性有了变化的个体,野生动物最终被驯化为家畜。5、 为什么要开发月球?答:第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