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家语通解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1401956 上传时间:2023-11-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7.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孔子家语通解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孔子家语通解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孔子家语通解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孔子家语通解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孔子家语通解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孔子家语通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子家语通解(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权威郑重声明:文档全部内容均孑L了语通.。信息(官方报道)为准!弟子行第十二【原文】卫将军文子问于子贡曰:“吾闻孔子之施教也,先之以书,而道之 以孝悌,说之以仁义,观之以礼乐,然后成之以文德。盖入室升堂者,七十 有余人,其孰为贤? ”子贡对以不知。文子曰:“以吾子常与学,贤者也,不知何谓? ”子贡对曰:“贤人无妄,知贤即难。故君子之言曰:智莫难于知人。是 以难对也。”文子曰:“若夫知贤,莫不难。今吾了亲游焉,是以敢问。”了贡曰:“夫子之门人,盖有三千就焉,赐有逮及焉,未逮及焉,故 不得遍知以告也。”文子曰:“吾子所及者,请问其行。”子贡对曰:“能夙兴夜寐,讽诵崇礼,行不贰过,夫称言不苟,是颜回

2、 之行也。孔子说之以诗曰:媚兹一人,应侯慎德。”永言孝思,孝思惟 则。若逢有德之君,世受显命,不失厥名。以御于天子,则王者之相也。“在贫如客,使其臣如借。不迁怒,不深怨,不录旧罪,是冉雍之行也。 孔子论其材曰:有土之君子也,有众使也,有刑用也,然后称怒焉。匹夫之 怒,唯以亡其身。,孔子告之以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不畏强御,不侮矜寡,其言循性,其都以富,材任治戎,是仲由之行 也。孔子和之以文,说之以诗曰:受小拱大拱,而为下国骏庞,荷天 子之龙。不憨不悚,敷奏其勇。强乎武哉,文不胜其质。“恭老恤幼,不忘宾旅,好学博艺,省物而勤也,是冉求之行也。孔 子因而语之曰:好学则智,恤孤则惠,恭则近礼

3、,勤则有继。尧舜笃恭以王 天下。其称之也,曰宜为国老。“齐庄而能肃,志通而好礼,傧相两君之事,笃雅有节,是公西赤之行 也。子曰:礼经三百,可勉能也;威仪三千,则难也。公西赤问曰:何谓 也? 子曰:貌以傧礼,礼以傧辞,是谓难焉。众人闻之,以为成也。孔子 语人曰:当宾客之事,则达矣。谓门人曰:二三子之欲学宾客之礼者,其 于赤也。“满而不盈,实而如虚,过之如不及,先王难之。博无不学,其貌恭, 其德敦;其言于人也,无所不信;其桥大人也,常以浩浩,是以眉寿,是 曾参之行也。孔子曰: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 德之正也。参中夫四德者也。以此称之。“关功不伐,贵位不善,不侮不佚,不傲无告

4、,是颛孙师之行也。孔子 言之曰:其不伐,则犹可能也;其不弊百姓,则仁也。诗云:岂悌 君子,民之父母。夫子以其仁为大。“学之深,送迎必敬,上交下接著截焉,是卜商之行也。孔子说之以诗 曰:式夷式已,无小人殆。若商也,其可谓不险矣。“贵之不喜,贱之不怒;苟利于民矣,廉于行己;其事上也,以佑其下, 是澹台灭明之行也。孔子曰:独贵独富,君子耻之,夫也中之矣。“先成其虑,及事而用之,故动则不妄,是言偃之行也。孔子曰:欲能则学,欲知则问,欲善则详,欲给则豫。当是而行,偃也得之矣。“独居思仁,公言仁义,其于诗也,则一日三覆白圭之玷,是宫绍 之行也。孔子信其能仁,以为异士。“自见孔子,出入于户,未尝越履。往来过

5、之,足不履影。启蛰不杀, 方长不折。执亲之丧,未尝见齿。是高柴之行也。孔子曰:柴于亲丧,则难 能也;启蛰不杀,则顺人道;方长不折,则恕仁也。成汤恭而以恕,是以日 隋。凡此诸子,赐之所亲睹者也。吾子有命而讯赐,固不足以知贤。”文子曰:“吾闻之也,国有道则贤人兴焉,中人用焉,乃百姓归之。若 吾子之论,既富茂矣,壹诸侯之相也。抑世未有明君,所以不遇也。”子贡既与卫将军文子言,适鲁见孔子曰:“卫将军文子问二三子之于赐, 不壹而三焉,赐也舌辛不获命,以所见者对矣。未知中否,请以告。”孔子曰:“言之乎。”子贡以其舌辛状告孔子。子闻而笑曰:“赐,汝次焉人 矣。”子贡对曰:“赐也何敢知人,此以赐之所睹也。”孔

6、子曰:“然。吾亦语 汝耳之所未闻,日之所未见者,岂思之所不至,智之所未及哉? ”子贡曰:“赐 愿得闻之。”孔子曰:“不克不忌,不念旧怨,盖伯夷叔齐之行也。“思天而敬人,服义而行信,孝于父母,恭于兄弟,从善而教不道,盖 赵文子之行也。“其事君也,不敢爱其死,然亦不敢忘其身。谋其身不遗其友,君陈则 进而用之,不陈则行而退。盖随武子之行也。“其为人之渊源也,多闻而难诞,内植足以没其世。国家有道,其言足 以治;无道,其默足以生。盖铜鞮伯华之行也。“外宽而内正,自极于隐括之中,直己而不百人,汲汲于仁,以善自终。 盖蘧伯玉之行也。“孝恭慈仁,允德图义,约货去怨,轻财不匮。盖柳下惠之行也。“其言曰:君虽不量

7、于其身,臣不可以不忠于其君。是故君择臣而任之, 臣亦择君而事之。有道顺命,无道衡命。盖晏平仲之行也。“蹈忠而行信,终日言不在尤之内。国无道,处贱不闷,贫而能乐。盖 老莱子之行也。“易行以俟天命,居下不援其上。其亲观于四方也,不忘其亲,不尽其 乐。以不能则学,不为己终身之忧。盖介子山之行也。”子贡曰:“敢问夫子之所知者,盖尽于此而已乎? ”孔子曰:“何谓其然?亦略举耳目之所及而矣。昔晋平公问祁奚曰:羊 舌大夫,晋之良大夫也,其行如何?祁奚舌辛以不知。公曰:吾闻子少长乎 其所,今子掩之,何也?祁奚对曰:其少也恭而顺,心有耻而不使其过宿; 其为大夫,悉善而谦其端;其为舆尉也,信而好直其功。至于其为容

8、也,温 良而好礼,博闻而时出其志。公曰:曩者问子,子奚曰不知也?祁奚曰: 每位改变,未知所止,是以不敢得知也。此又羊舌大哭之行也。”子贡跪曰:“请退而记之。”【译文】卫国的将军文子问子贡说:“我听说孔子教育弟子,先教他们读诗 和书,然后教他们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道理。讲的是仁义,观看的是礼 乐,然后用文才和德行来成就他们。大概学有所成的有七十多人,他们之中 谁更贤明呢? ”子贡回答说不知道。文子说:“因为你常和他们一起学,也是贤者,为何说不知道呢? ”子贡回答说:“贤能的人没有妄行,了解贤人就很困难。所以君子说:没 有比了解人更困难的了。因此难以回答。”文子说:“对于了解贤人,没有不困难的。现在

9、您本人亲身在孔子门下 求学,所以敢冒昧问您。”子贡说:“先生的门人,大概有三千人就学。有些是与我接触过的,有 些没有接触,所以不能普遍地了解来告诉你。”文子说:“请就您所接触到的谈谈,我想问问他们的品行。”子贡回答说:“能够起早贪黑,背诵经书,崇尚礼义,行动不犯第二次 过错,引经据典很认真的,是颜渊的品行。孔子用诗经的话来形容颜渊 说:如果遇到国君宠爱,就能成就他的德业。水永远恭敬尽孝道,孝道足以 为法则。,如果颜渊遇到有德的君王,就会世代享受帝王给予的美誉,不会失 去他的美名。被君王任用,就会成为君王的辅佐。“身处贫困能矜持庄重,使用仆人如同借用般客气。不把怒气转移到别 人身上,不总是怨恨别

10、人,不总是记着别人过去的罪过,这是冉雍的品行。 孔子评论他的才能说:拥有土地的君子,有民众可以役使,有刑罚可以施用, 而后可以迁怒。普通人发怒,只会伤害自己的身体。孔子用诗经的话告 诉他说:万事都有开端,但很少有善始善终的。“不害怕强暴,不欺辱鳏寡,说话遵循本性,相貌堂堂端正,才能足以 打仗带兵,这是子路的品行。孔子用文舌辛来赞美他,用诗经中的话来称 赞他:接受上天大法和小法,庇护下面诸侯国,接受天子授予的荣宠。不胆 怯不惶恐,施神威奏战功。强力又勇敢啊!文采胜不过他的质朴。“尊敬长辈,同情幼小,不忘在外的旅人,喜好学习,博综群艺,体察 万物且勤劳,这是冉求的品行。孔子因此对他说:好学就有智慧

11、,同情孤寡 就是仁爱,恭敬就接近礼义,勤劳就有收获。尧舜忠诚谦恭,所以能称王天 下。孔子很称赞他,说:你应当成为国家的卿大哭。“整齐庄重而又严肃,志向通达而又喜好礼仪,作为两国之间的傧相, 忠诚雅正而有节制,这是公西赤的品行。孔子说:礼经三百篇,可以通过努 力学习来了解;三千项威严的礼仪细节,则难以掌握。公西赤说:为什么 这样说呢?孔子说:作傧相接待宾客要有庄重的容貌,要根据不同的礼节 来致辞,所以说很难。众人听到傧相的致辞,认为仪式就完成了。孔子对大 家说:接待宾客这件事,他已经做到了。孔子又对弟子说:你们想学习接 待宾客礼仪的人,就向公西赤学习吧。“完满却不自我满足,渊博却如同虚空,超过却

12、如同赶不上,古代的君 王也难以做到。知识广博无所不学,他的外表恭敬,德行敦厚;他对任何人 说话,没有不真实的;他的志向高明远大,他的胸襟开阔坦荡,因此他长寿, 这是曾参的品行。孔子说:孝是道德的起始,悌是道德的前进,信是道德的 加深,忠是道德的准则。曾参集中了这四种品德。孔子就以此来称赞他。“有大功不夸耀,处高位不欣喜,不贪功不慕势,不在贫苦无告者面前 炫耀,这是颛孙师的品行。孔子这样评价他:他的不夸耀,别人还可能做到, 他在贫苦无告者面前不炫耀,则是仁德的表现。诗经说:平易近人的 君子,是百姓的父母。先生认为他的仁德是很伟大的。“学习能够深入理解其义,送迎宾客必定恭敬,和上下级交往界限分明,

13、 是卜商的品行。孔子用诗经的话评价他说:能够用平和公正的态度处人处事,就不会受到小人的危害。像卜商这样,可以说不至于有危险了。“富贵了他也不欣喜,贫贱了他也不恼怒;假如对民众有利,他宁愿行 为俭约;他侍奉君王,是为了帮助下面的百姓,这是澹台灭明的品行。孔子 说:独自一个人富贵,君子认为是可耻的,澹台灭明就是这样的人。“先考虑好,事情来临就按计划而行,这样行动就不会有错,这是言偃 的品行。孔子说:想要有才能就要学习,想要知道就要问别人,想要把事情 做好就要仔细审慎,想要富足就要先有储备。按照这个原则行事,言偃是做 到了。“个人独居时想着仁义,做官时讲话讲的是仁义,对于诗经上的白 圭之玷,尚可磨也

14、的话牢记在心,因此言行极其谨慎,如同一天三次磨去白 玉上的斑点,这是宫绍的品行。孔子相信他能行仁义,认为他是与众不同的 人。“自从见到孔子,进门出门,从没有违反礼节。走路来往,脚不会踩到 别人的影子。不杀蛰伏刚醒的虫子,不攀折正在生长的草木。为亲人守丧, 没有言笑。这是高柴的品行。孔子说:,高柴为亲人守丧的诚心,是一般人难 以做到的;春天不杀生,是遵从做人的道理;不折断正在生长的树木,是推 己及物的仁爱。成汤谦恭而又能推己及人,因此威望天天升高。以上这几个 人是我亲自目睹的。您向我询问,要求我回答,我本来也不能够知道谁是贤 人。”文子说:“我听说,国家按正道行事,那么贤人就兴起来了,正直的人

15、就会被任用,百姓也会归附。接照您刚才的议论,内容已经很丰富了,他们 都可以做诸侯的辅佐啊。大概世上没有明君,所以没有得到任用。”子贡和卫将军文子说过话之后,到了鲁国,见到孔子,说:“卫将军文 子向我问同学们的情况,再三地问,我推舌辛不掉,把我所见到的告诉了他。 不知道是否合适,请让我告诉您吧。”孔子说:“说说吧。”子贡把和文子对话的情况告诉了孔子。孔子听后笑 着说:“赐啊,你能给人排座次了。”子贡回答说:“我怎敢说知人,这是我亲 眼看见的啊。”孔子说:“是这样的。我也告诉你一些你没听到、没看到的事, 这些难道是头脑想不到的,智力达不到的吗? ”子贡说:“我很愿意听。”孔子说:“不苛刻不忌妒,不计较过去的仇恨,这是伯夷叔齐的品行。“思考天道而且尊敬人,服从仁义而做事讲信用,孝敬父母,友爱兄弟, 从善如流而又教导不按正道而行的人,这是赵文子的品行。“他侍奉国君,不敢爱惜自己的生命,然而也不敢不爱惜自己的身体。谋求自己的发展,也不忘记朋友。君王任用时他就努力去做,不用则离开而 退隐。这是随武子的品行。“他的为人思虑深邃,见闻广博难以被欺骗,内心修养足以终身受用。国家按正道治理,他的言论足以用来治国;国家不按正道治理,他的沉默足 以用来保存自己。这是铜鞮伯华的品行。“外表宽容而且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