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3352220化学药品使用安全手册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1397799 上传时间:2023-12-27 格式:DOC 页数:71 大小:2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13352220化学药品使用安全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613352220化学药品使用安全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613352220化学药品使用安全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613352220化学药品使用安全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613352220化学药品使用安全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613352220化学药品使用安全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13352220化学药品使用安全手册(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化学药品使用安全化学药品使用安全一、属于危险品的化学药品1 易爆和不稳定物质。如浓过氧化氢、有机过氧化物等。2 氧化性物质。如氧化性酸,过氧化氢也属此类。3 可燃性物质。除易燃的气体、液体、固体外,还包括在潮气中会产生可燃物的物质。如碱金属的氢化物、碳化钙及接触空气自燃的物质如白磷等。4 有毒物质。 5 腐蚀性物质。如酸、碱等。6 放射性物质。 二、化验室试剂存放、使用要求1 易燃易爆试剂应贮于铁柜(壁厚1mm以上)中,柜子的顶部都有通风口。严禁在化验室存放大于20L的瓶装易燃液体。易燃易爆药品不要放在冰箱内(防爆柜冰箱除外)。2 相互混合或接触后可以产生激烈反应、燃烧、爆炸、放出有毒气体的两

2、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合物称为不相容化合物,不能混放。这种化合物系多为强氧化性物质与还原性物质。 3 腐蚀性试剂宜放在塑料或搪瓷的盘或桶中,以防因瓶子破裂造成事故。4 要注意化学药品的存放的期限,一些试剂在存放过程中会逐渐变质,甚至形成危害。 5 药品柜和试剂溶液均应避免阳光直晒及靠近暖气等热源。要求避光的试剂应装于棕色瓶中或用黑纸或黑布包好存于暗柜中。6 发现试剂瓶上标签掉落或将要模糊时应立即贴好标签。无标签或标签无法辩认的试剂都要当成危险物品重新鉴别后小心处理,不可随便乱扔,以免引起严重后果。7 化学试剂定位放置、用后复位、节约使用,但多余的化学试剂不准倒回原瓶。 安全防护知识 化验工作中接触的

3、化学药品,很多是对人体有毒的。它们对人体的毒害途径和程度各不相同,有些毒物可有几种途径进入人体,而有些毒物对人体的毒害是慢性的、积累性的,因此必须加以足够的重视。三、防毒的原则和办法 1、必须对实验室的有毒物品强化管理,专人保管,限量发放使用,并妥善处理剩余毒物和残毒物品。 2、在实验过程中,尽量采用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剧毒物质。若必须使用有毒物品时,事先应充分了解其性质,并熟悉注意事项。 3、进行产生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尽可能密闭化,有回收可能的要回收。实验室要有良好的排风设备,直至增设送风设备。 4、工作人员要注意保持个人卫生和遵守个人防护规则。严禁在使用有毒物或有可能被毒物污染的实验室内存

4、放食物、饮料或吸烟。工作时要穿专用工作服,戴好防毒面具。禁止用手直拉接触毒 物。实验完毕,要及时洗手,专用工作服单独存放,以免污染扩散。 五、防菌办法 1、针对实验室产生的细菌、真菌、毒菌等不同菌种,定期进行消毒灭菌,以保持工作环境的洁净,消灭细菌繁衍生长的条件。消毒可采用紫外灯照射、辐射灭菌、药液高温熏蒸及喷洒灭菌、消毒药液等办法。 2、操作时必须十分谨慎,减少细菌向容器外繁衍的可能及长途径。细菌室的废弃物应及时妥善处理,不能随意丢弃。 3、操作时工作人员必须穿戴好工作服、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避免皮肤直接接触细菌及其培养基、液体等。操作完毕应及时用肥皂或消毒液等洗手,用过的防护用品应及时清

5、洗消毒。 4、严禁在有细菌繁殖的场所休息、吃饭、喝水、吸烟。 六、防腐蚀办法1、实验室(或库房)的腐蚀物品应避开易腐蚀物品存放,注意其容器的密封性,并保持室内通风良好。酸性和碱性物质不能混放,应分区分类隔离贮存。2、产生腐蚀性挥发气体的实验室,要有良好的局部通风或全室通风,并要远离有大型精贵仪器设备的实验室。如在同楼设置时,应将使用腐蚀性物品的实验室设到高层,以使腐蚀性挥发气向上扩散。3、装有腐蚀性物品的容器,必须用耐腐蚀的材料制作。使用腐蚀性物品时,要仔细小心,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在通风框内进行。使用完毕,应立即盖好容器,谨防腐剂溅出灼伤皮肤,损坏仪器设备和衣物等。4、酸、碱废液应经过处理后排

6、放,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腐蚀性气体、液体流经的管道、阀门应经常检查,定期维修更换。 5、搬运、使用腐蚀性物品要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若不慎将酸或碱溅在皮肤或衣服上,可用大量水冲洗,如溅到眼睛里,应立即用水冲洗后就医,以免损伤视力。七、实验室常用毒物的中毒症状及防护知识如下:氯气:主要经呼吸道和皮肤粘膜使人中毒,吸入后立即引起咳嗽、气急、胸闷、鼻塞、流泪等粘膜刺激症状,严重时可发生支气管炎、化学性肺炎及中毒性肺水肿,心力逐渐衰竭而死亡,水溶液也具腐蚀作用。救治:1、室内通风良好,操作时带口罩2、立即离开现场,重患者应保温、吸氧、注射强心剂(禁用吗啡)3、眼受刺激时用2苏打水洗眼;咽喉疼痛时吸入2苏

7、打水热蒸气 一氧化碳 及 煤气:通过呼吸道进入体内,与血液中血红蛋白和血液外的其它含铁蛋白结合,使血色素丧失输氧能力轻度中毒时头晕、恶心、全身无力;中等中毒时并发生意识障碍;重度中毒时立即陷入昏迷,呼吸停止而死亡救治:1、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注意保温2、停止呼吸者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并给以含57二氧化碳的氧气3、发生呼吸衰竭者,同时注射强心剂.硫化氢:强烈的神经毒物,具臭蛋味,由于易产生嗅觉疲劳而失去警觉,从而造成急性中毒轻度中毒时头晕、头痛、恶心、呕吐;重度中毒时呼吸短促,突然失去知觉,死亡.救治:1、室内通风应良好,感到不适时立即离开现场.2、眼受刺激时用2苏打水冲洗,湿敷饱和硼酸液和橄榄

8、油. 二氧化硫:由呼吸道吸入,对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引起结膜炎、流泪、流涕、咽干、疼痛;重度中毒能产生喉哑、胸痛、吞咽困难、喉头水肿以至窒息死亡.救治:1、立即离开现场,呼吸新鲜空气。如发现肺浮肿应输氧.2、服碳酸氢钠或乳酸钠治疗酸中毒、3、眼受刺激时用2苏打水冲洗.氮的氧化物(NO、NO2):通过呼吸道对深部呼吸器官起损害作用,可能发生各种程度的支气管炎、肺炎和肺气肿,严重者可致肺坏疽。由于损害神经系统,吸入高浓度时迅速窒息死亡.救治:1、立即离开现场,保持绝对安静,呼吸新鲜空气.2、静脉注射50葡萄糖2060mL.3、进行对症处理. 氨:可由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粘膜侵入人体。强烈刺激眼

9、睛,流泪,咳嗽,声音嘶哑。0、45g/m3接触30min可危及生命. 救治:1、室内通风,操作氨或浓氨水时带口罩或瞬时停止呼吸2、吸入中毒者立即离开现场;误食中毒者谨慎洗胃,皮肤接触中毒者立刻用水或稀醋酸充分洗涤.氟化氢:经呼吸道侵入,腐蚀骨胳、造血神经系统、牙齿、皮肤、粘膜等。水溶液为氢氟酸,对肌体组织有强烈的腐蚀作用。被低浓度氢氟酸灼伤后几小时才会感觉到疼痛,造成的溃疡不易愈合,引起剧痛.救治:1、严格按规程操作,特别注意带好胶皮手套2、慢性中毒及骨胳、神经、造血系统受损害者应长期治疗3、氢氟酸腐蚀的救治,参见表114甲醇:通过呼吸道及皮肤吸收中毒。吸入中毒损害神经系统,引起视神经疾病;误

10、服中毒引起恶心、呕吐,全身青紫,重者很快停止呼吸而死亡.救治:1、通风应良好,中毒者移至新鲜空气处.2、严禁当乙醇使用.3、吸入中毒者注射解毒剂. 四氯化碳:由呼吸道吸入中毒。主要引起肝脏、肾脏以及神经系统的损害。急性中毒会引起头晕、呕吐、视力紊乱、黄疸、肝肿大;慢性中毒引起神经衰弱、胃肠功能紊乱.救治:1、使用时应通风良好,不要滴洒在台面上.2、急性中毒者立即移至空气新鲜处,施以人工呼吸,吸氧. 苯及其同系物:主要通过呼吸道和皮肤渗透侵入而中毒。急性中毒会有沉醉状,继而面红、头晕、头痛、呕吐,甚至肌肉痉挛昏迷而死;慢性中毒损害造血、神经系统,鼻腔、牙龈出血,肝、肾受损、全身无力.救治:1、使

11、用时应通风良好2、尽量用其它无毒或低毒溶剂代替3、急性中毒者施以人工呼吸,吸氧。全身性中毒者静脉注射器0硫代硫酸钠.附:化学药品使用安全手册01氨08氢氧化钠15丙酮22汽油02硫酸09重铬酸钾16乙醚23二甲基甲酰胺03硝酸10三氯化铁17苯24四氯乙烷04盐酸11氯酸钾18三氯甲烷25热箱清洗剂05高锰酸钾12硫酸亚铁19苯酚(酚)06过氧化氢13氯化铵20乙醇07氯化钙14硝酸银21煤油 原辅料化工品使用安全手册26PTA27乙二醇28二氧化钛29氟化氢一、氨(一)理化性状无色气体,具有很刺激性臭味。蒸气密度:0.6,沸点:-33.35,自燃点:651.22,易溶于水。在醇中溶解中等。爆

12、炸极限:1625%。(二)毒性高浓度时,对粘膜和皮肤有碱性刺激及腐蚀作用。最高容许浓度:30mg/m3(三)短期过量暴露吸入:大量吸氨气后可出现流泪、咽痛、胸闷、呼吸困难,出现紫绀,严重者发生肺水肿、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窒息。500ppm浓度下,五分钟可死亡。眼睛接触:液氨或高浓度氨气可致灼伤。皮肤接触:液氨可致灼伤。(四)长期暴露的影响长期低浓度接触氨气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五)火灾和爆炸氨或空气与氨混合物遇火能爆炸,遇热放出氨和氮及氮氧化物的有毒烟雾。本品可燃,应严禁烟火和吸烟。着火时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灭火。(六)人体防护:吸入: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带防毒口罩。紧

13、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佩带呼吸器。眼睛: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皮肤:穿戴工作服、手套。(七)急救:吸入:迅速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维护呼吸、循环功能。眼睛:立即用流动清水或凉开水冲洗至少10分钟。皮肤: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物用流动清水冲洗至少30分钟。误服者给饮牛奶。一切患者应请医师协同处理。(八)泄漏处理要点迅速撤离泄露污染区至上风处,并隔离至气体散尽,切断火源。现场喷含盐酸的雾状水中和、溶解,然后抽排,室内通风。二、硫 酸(一)理化性状和用途无色油状腐蚀性液体,有强烈的吸湿性。密度:1.8,熔点10.4,沸点: 280。用于制造硫酸铵、磷酸、硫酸铝合成药物、合成染料、合成洗涤剂合金属酸洗剂。(

14、二)毒性 属中等毒类。对皮肤粘膜具有很强的腐蚀性。最高容许浓度:2 mg/m3 (三)短期过量暴露的影响吸入:吸入高浓度的硫酸酸雾能上呼吸道刺激症状,严重者发生喉头水肿、支气管炎甚至肺水肿。眼睛接触:溅入硫酸后引起结膜炎及水肿,角膜浑浊以至穿孔。皮肤接触:局部刺痛,皮肤由潮红转为暗褐色。口服:误服硫酸后,口腔、咽部、胸部和腹部立即有剧烈的灼热痛,唇、口腔、咽部均见灼伤以致形成溃肠,呕吐物及腹泻物呈黑色血性,胃肠道穿孔。口服浓硫酸致死量约为5毫升。(四)长期暴露的影响长期接触硫酸雾者,可有鼻粘膜萎缩伴有嗅觉减退或消失、慢性支气管炎和牙齿酸蚀等症状。(五)火灾和爆炸本品虽不燃,但很多反应却会起火或爆炸,如与金属会产生可燃性气体,与水混合会大量放热。着火时立刻用干粉、泡沫灭火等方法。(六)化学反应性本品为强氧化剂,与可燃性、还原性物质激烈反应。(七)人身防护吸入:硫酸雾浓度超过暴露限值,应佩戴防酸型防毒口罩。眼睛:带化学防溅眼镜。皮肤:戴橡胶手套,穿防酸工作服和胶鞋。工作场所应设安全淋浴和眼睛冲洗器具。(八)急救吸入: 将患者移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有呼吸道刺激症状者应吸氧。眼睛:张开眼睑用大量清水或2%碳酸氢钠溶液彻底冲洗。皮肤:用大量清水冲洗20分钟以上。口服:立即用氧化镁悬浮液、牛奶、豆浆等内服。注:所有患者应请医生或及时送医疗机构治疗。(九)储藏和运输与可燃性和还原性及强碱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