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资料(2021-2022年收藏)就业基本情况济源职业技术学院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1397443 上传时间:2022-11-10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资料(2021-2022年收藏)就业基本情况济源职业技术学院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精品资料(2021-2022年收藏)就业基本情况济源职业技术学院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精品资料(2021-2022年收藏)就业基本情况济源职业技术学院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精品资料(2021-2022年收藏)就业基本情况济源职业技术学院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精品资料(2021-2022年收藏)就业基本情况济源职业技术学院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资料(2021-2022年收藏)就业基本情况济源职业技术学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资料(2021-2022年收藏)就业基本情况济源职业技术学院(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济源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引 言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是济源市政府举办的一所普通高校,1993年建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2000余人,生源覆盖全国21个省、自治区。学校秉承以育人为目标,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党建为保障“五位一体”的办学理念,贯彻夯实基础,注重内涵,提高质量,打造特色,树立品牌,提升层次“二十四字”工作方针,稳步推进了学院的又好又快发展。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学生之本、教师之责、学校之命”,始终把就业工作作为“民生工程、生命工程和一把手工程”来抓,在保证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前提下大力提升就业质量,成绩斐然。在就业创业方面

2、,学院先后被授予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最具特色高职院校、河南省普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高校就业工作评估优秀院校、河南省创业教育示范校等荣誉称号。第一章 就业基本情况一、毕业生规模和结构1.总毕业生数济源职业技术学院2014届总毕业生数为3447人。2.毕业生性别结构2014届毕业生中男生1592人,女生1855人。3.生源地分布2014届毕业生生源分布如下:河北省5人,山西省9人,内蒙古27人,吉林省1人,江苏省1人,安徽省4人,河南省3373人,海南省4人,云南省6人,甘肃省11人,青海省6人。4.各专业毕业生数表1.本校2014届各专业毕业生人数专业毕业生数(人)

3、机电一体化技术463数控技术37模具设计与制造82机械设计与制造90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19应用电子技术35电气自动化技术56机电一体化(电气设备及其自动化方向)27国际经济与贸易61会计电算化491电子商务86市场营销138旅游管理71文秘23涉外旅游14计算机应用技术81计算机信息管理44计算机网络技术69软件技术25冶金技术80应用化工技术38工业分析与检验27材料工程技术(轧钢方向)21会计(国际会计方向)10装潢艺术设计182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影视广告与动画设计方向)58动漫设计与制作23音乐表演42舞蹈表演17建筑装饰工程技术191建筑工程技术225护理621二、毕业生就业率1.毕业

4、生的就业率本校2014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4.83%,最终就业率为95.21%(截止到2014年11月25日,下同)。2.各专业的就业率本校2014届毕业一年后就业率较高的专业是文秘、涉外旅游、冶金技术、应用化工技术、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均为100%),就业率较低的专业是会计(国际会计方向)(60%)、工业分析与检验(88.89%)、电气自动化技术(91.07%)。表2.本校2014届毕业生分专业就业率专业毕业生数就业人数就业率()机电一体化技术46344095.03数控技术373594.59模具设计与制造827692.68机械设计与制造908897.78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1919100应用

5、电子技术353497.14电气自动化技术565191.07机电一体化(电气设备及其自动化方向)272696.30国际经济与贸易615895.08会计电算化49147396.33电子商务868497.67市场营销13813497.10旅游管理716895.77文秘2323100涉外旅游1414100计算机应用技术817795.06计算机信息管理444193.18计算机网络技术696594.20软件技术252496.00冶金技术8080100应用化工技术3838100工业分析与检验272488.89材料工程技术(轧钢方向)212095.24会计(国际会计方向)10660装潢艺术设计18217495

6、.60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影视广告与动画设计方向)585696.55动漫设计与制作232295.65音乐表演424197.62舞蹈表演171694.12建筑装饰工程技术19118194.24建筑工程技术22521796.44护理62157893.07三、就业流向1.就业去向分布表3.本校2014届毕业生就业去向分布表省份就业人数河北省7山西省8内蒙古自治区22吉林省1安徽省4江西省1河南省3221湖北省1海南省4四川省1云南省5甘肃省11青海省52.毕业生从事的职业结构表4.本校2014届毕业生从事职业结构分布表工作职位就业人数工程技术人员331农林牧渔业技术人员1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61经济业务

7、人员7金融业务人员3教学人员43其他专业技术人员1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278商业和服务业人员259生产和运输设备操作人员665军人1其他人员11233.毕业生就业的行业结构表5.本校2014届毕业生从事行业结构分布表单位行业就业人数军队2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20文化、体育和娱乐业30卫生和社会工作274教育100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213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8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34租赁和商务服务业76房地产业76金融业18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87住宿和餐饮业9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31批发和零售业298建筑业38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30制造业1

8、052采矿业10农、林、牧、渔业194.毕业生就业的用人单位类型结构表6.本校2014届毕业生的用人单位类型分布表单位性质就业人数机关12高等教育单位1中初教育单位27医疗卫生单位264其他事业单位7国有企业30三资企业9其他企业2617部队1城镇社区2自主创业3升学1585.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城市本校2014届就业的毕业生中,有28.3%的人在济源就业,其毕业一年后月收入为3001元;有11.9%的人在郑州就业,其毕业一年后月收入为3096元。表7.本校2014届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城市城市就业人数河南省济源市978河南省郑州市413河南省开封市120河南省洛阳市115山西省晋城市97安徽省芜湖市

9、154上海市27福建省厦门市82第二章 就业主要特点一、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措施(一)创新理念,引领就业在办学过程中,学院明确提出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学生之本、教师之责、学校之命”,始终把就业工作作为“民生工程、生命工程和一把手工程”来抓,在思想认识上重视就业工作,在经费投入上倾斜就业工作,在体制机制上保障就业工作,在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上创新就业工作,形成了开放式、多元化、多层次就业指导模式,探索了校企合作推动就业的新途径,构建了“教、练、孵”创业教育体系,就业工作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发展道路。(二)坚持导向,强化就业学院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把高校传统的“招生、培养、就业”

10、三个环节逆向排列为“就业、培养、招生”,突出就业对人才培养和招生工作的导向作用。以就业引导招生,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学院每年定期进行就业市场与社会需求的调研分析,认真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及时收集产业结构调整和就业市场变化的信息,调查结果及时向相关部门反馈。学院明确提出新增专业论证会和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必须有就业部门参加,使得学院专业结构调整和课程设置能够很好的适应就业市场需求。学院在安排招生计划时,充分发挥就业导向作用,对就业质量低、学生不满意的专业减少招生计划或停止招生,同时核减专业建设的各项费用。以就业引导教学,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学院坚持专业设置对接产业发展、课程设置对接岗位能力、实践教学对

11、接企业生产、教育服务对接社会需求,以用人单位需求和岗位能力要求为导向,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积极探索分阶段、分层次教学模式改革,构建了多元化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以“基本技能、专项技能、综合技能”,“认识实习、项目实训、专项实习、毕业综合训练、顶岗实习”为主要内容的“三层次、五环节”实践教学体系,实践学时数占到总学时数的50以上,将学生社会实践列入教学计划,强化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2010年以来,学生在全国和全省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奖100多项,提升了学生的就业能力。(三)指导服务,促进就业抓指导促就业。探索形成了开放式、多元化、多层次的就业指导模式。一是将就业指导作为必修课纳

12、入人才培养方案,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举办了创业大讲堂,开展了SYB和KAB创业教育,为学生提供开放式的课程体系。二是设置就业指导教研室,在全院遴选14名校内专任教师,同时外聘20余名校外兼职教师,组建了由专职教师、兼职教师、专家学者组成的多元化的教学团队。三是积极开展职业测评、职业咨询与指导、就业心理疏导与危机干预、创业咨询、项目孵化等多层次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服务,有效提高了就业指导水平。抓服务促就业。采取点对点就业岗位开发、心贴心就业信息服务、一对一就业困难帮扶等措施,丰富服务内涵,提升服务质量。一是每年9月份,学院对毕业年级学生进行就业意愿调查,根据学生就业意愿,到全国各地联系对口就业单位,

13、强力开发就业市场,邀请用人单位到校举行专场招聘会。特别是近几年,主动强化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理念,加强了对济源企业的沟通联系,及时了解其用工需求,积极为地方企业做好服务,每年为济源企业储备优秀毕业生1000多人,2010年以来,为豫光金铅公司、济源钢铁集团、济源富士康、中原特钢公司、华能沁北电厂、重庆力帆公司、济源人民医院、济源市旅游局等单位输送优秀毕业生5000余名。二是与省内六所职业院校结成了校际就业联盟,与济源市人社部门合作共同举办双选会,共享就业资源信息,千方百计开辟就业市场,2010-2014年共举办专场招聘会208场。三是针对个别就业困难的毕业生,开展一对一的帮扶指导,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其择业期内继续为其提供勤工俭学岗位,开通绿色通道,对身体有缺陷的学生有针对性的重点推荐就业。四是利用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全国大学生就业一站式服务系统、就业手机短信平台、校园电子屏、就业专干会议等途径,及时发布各类就业信息,每年发布的就业岗位数与毕业生数比例超过了2:1,充足的就业岗位信息和心贴心的真诚服务,赢得了毕业生的高度评价。(四)完善机制,保障就业学院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全面落实保障机制,做到体制、队伍、经费、设施、制度“五到位”。体制保障到位。学院确立了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地位,成立了由党委书记、院长任组长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对就业工作负总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