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表自控率改进方法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1387324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仪表自控率改进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仪表自控率改进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仪表自控率改进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仪表自控率改进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仪表自控率改进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仪表自控率改进方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提高仪表自控率仪表自控率是判断装置自动化程度水平的核心指标,是生产装置自动化程度的具体体现,仪表自控率越高,越能反映出该装置生产效率高、能耗小、创效能力强。背景:案例一:某炼油事业部三大主要装置:联合装置、苯乙烯装置及MTBE装置共有仪表控制回路296个,自控投用率仅为62.46%,产能、能耗、物耗等指标高,通过分析查找,确定为系统、PID参数整定及人为等三大类原因,后对所有未投用仪表进行分类并分别采取措施,仪表自控率均超过了84%,在降低能耗、物耗的情况下,产能有较大提升。案例二:某炼化分公司现仍采用原工艺停用审批的方式进行控制率剔除计算,2017年截止到5月19日仪表实际控制率83.23%

2、,通过分析发现,个别装置自控率太低,影响了整体装置自控率,后对X#常减压等8套装置进行自控率优化,提高控制精度、改善控制效果,自控率达到95以上,实现装置的全流程自动、一键操作和黑屏操作。如何提升仪表自控率呢?STEP1 针对装置情况,做基础评估仪表自控率就是实际投用自控回路数与在用自控回路数的比值。它的计算公式是:控制率投用自控回路数/(总回路数-工艺原因未投自控回路数)100仪表自控率是生产装置自动化水平的具体体现,从生产管理需求来说,需要对装置的自控率指标进行监督、指导和考核,仪表自控率越高,越能反映出该装置生产效率高、能耗小、创效能力强。STEP2 查找装置自控率底的原因,帮助改善和解

3、决问题分析控制回路控制回路的组成部分中对于仪表自控率影响最大的两个环节主要是检测单元以及调节器。检测单元的主要运作程序在于将被检控对象的数据采集整理起来并与预设值进行差异比对,并将差异值输入调节器进行相应的运算处理。由于检测单元的功能主要在于采集数据这一环节、如果采集的数据出现准确度方面的问题,往往会对延续的处理过程产生重大的影响,调节器影响的主要是PID参数的选择、影响仪表自控率的主要因素集中在运算处理的反应速度、超调量、稳态精度以及整体系统运的稳定性方面。作为控制回路的综合处理部分,对于仪表自控率会产生重大的影响。设计选型不合理常见的有:控制方案不合理;仪表不好用;仪表选型设计不当;部分调

4、节回路因PID参数设定不合适;部分回路复杂;先控(如初馏塔、常减压、加热炉)不好用;工艺生产负荷低;控制回路之间互相干扰;管理欠缺等;人为因素影响企业仪表自控率的人为思想观念主要在于技术人员对自动化仪表运作的不信赖。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有部分操作人员往往会将控制回路切回手动的模式,在操作中大大地提升了设备操作的频次,认为如此能够确保设备运行的准确性。STEP3 五大步骤助力解决问题建立完善的自控率监控系统实现各级管理人员实时查询各装置的自控率情况,督促各装置实时投用;用好自控率监控系统,实现自控率系统指标的科学合理,形成自控率考核的基础。成立自控率提升攻关团队团队成员包含机动仪表管理人员、生产

5、管理人员、电仪维护人员及各运行部工艺技术人员,逐一对接各装置控制分析和措施,对已投用自控回路的控制效果进行调查并对逐个未投控的回路及投用效果不好的回路,通过自控率提升攻关团队的攻关工作优化控制,提出解决方案并实施方案进行优化,通过开展控制攻关,实现自控率稳步提升。制定仪表设备改造计划确保仪表设备完好查找制约回路投自控和影响装置平稳的仪表原因,提出仪表设备改造计划,确保仪表设备完好,仪表设备灵、稳、准,仪表本质安全可靠。如对因长期使用磨损泄露量大,仪表调节阀控制效果稳定性差的9台调节阀进行更换;对焦化装置使用年限久,定位器精度低的5台调节阀更新等。及时进行产品更新或改造对于因工艺原因某个生产条件偏离设计指标,如控制阀门选型不合适,调节开度大于80%(或开度小于10%),设计参数远离实际运行工况,影响了控制回路投自动的调节阀进行重新核算,对调节阀进行更新或部分改造。优化控制方案加强各部门合作优化控制方案,与工艺、设备及仪表共同攻关,对控制方案进行优化变更,确保控制回路投自动控制。往期精彩回顾仪表知识 | 每周掌握5个仪表知识点,菜鸟变大神原创 | 全面防护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的六个措施知识 | PLC编程九大步骤全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