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人口与城市专题总结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1386590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人口与城市专题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考地理人口与城市专题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考地理人口与城市专题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考地理人口与城市专题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人口与城市专题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人口与城市专题总结(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高考地理人口与城市专题总结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改变包括人口机械增长(人口迁移)和人口自然增长。2、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自然增长率、诞生率、死亡率、生产力水平(根本因素)3、人口发展模式:原始型(“高凹凸”):极高的死亡率,平均寿命短,极低的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慢。传统型(“凹凸高”):高诞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代表:尼日利亚)过渡型 死亡率低,诞生率高但起先下降,人口压力大(代表:巴西)现代型(“三低”):低诞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人口老龄化(代表:德国)4、人口发展模式地区分布:全世界:属于“过渡型”,正处向“现代型”转变的阶段发达国家:“现代型”德国、匈牙利

2、等负增长,美、加、澳、新西兰等国自然增长率稍高,日本等大多发达国家自然增长率接近零增长发展中国家:多为“过渡型”,但韩国、新加坡、古巴、乌拉圭、中国已进入或刚要进入“现代型”。人口一亿以上的国家:中国、印度、美国、印尼、巴西、俄罗斯、日本、孟加拉国、尼日利亚、巴基斯坦5、人口增长模式与相应人口问题人口增长阶段 人口问题发展中国家增长减缓阶段过渡模式过渡型人口压力大发达国家低速增长阶段“低低低”模式现代型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承受人口经济压力最大的国家是儿童与老年人比重大的国家。城市人口死亡率高于农村的缘由:人口老龄化问题更突出6、人口迁移迁出区:发展中国家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我国的中西部地区

3、、农村,发达国家的城市中心区。人口迁移迁入区:发达国家西欧、北美、西亚(中东),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城市。7、环境人口容量:即环境承载力,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资源、人口消费水平、科技发展水平、地域开放程度8、合理人口容量-人口适度规模,一般要小于环境人口容量。9、城市化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不同类型国家城市化的不同进程:发达国家特点: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70%以上);发展趋缓,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缘由?)发展中国家特点:起步晚,发展快;城市化水平低(50%以下);城市发展不合理(个别大城市畸形发展)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根本缘

4、由:城市规模的无限制扩大、城市人口的过度集中)城市化问题解决途径:(爱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措施)a.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 b.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c.爱护和治理城市环境;10、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工业化是推动城市化促进力气。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有:珠三角模式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工业化、城市化;温州模式小商品经营个私企业工业化、城市化;苏南模式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边贸发展的云南德宏模式;靠资源开发促进城市化发展的东北模式。11、城市地域结构功能区 地位 分布 特点商业区:占地小,大多呈点状或条带状分布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道路口,是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之地,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很大,建筑物高大密集工业区:占地较大,分布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河流的下游,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住宅区:占地最广,分布在最大风频的上风向、河流的上游,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12、不同等级城市供应不同的服务种类和服务范围城市等级 服务范围 职能种类 服务级别 城市数目 相互距离高级城市 大 多 高 少 远低级城市 小 少 低 多 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