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西南大学1157课程与教学论作业答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1385213 上传时间:2022-08-2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8西南大学1157课程与教学论作业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18西南大学1157课程与教学论作业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18西南大学1157课程与教学论作业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18西南大学1157课程与教学论作业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18西南大学1157课程与教学论作业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8西南大学1157课程与教学论作业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西南大学1157课程与教学论作业答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项选择题1、在教科书内容设计中,( )就是把教科书的内容按照线性方式来排列,组织成一条在逻辑上前后直接联系的直线,前后的内容基本上不重复。1. 学科逻辑2. 心理逻辑3. 直线式组织4. 纵向组织2、在课程与教学变革模式中,以下属于“情境模式”的特点的是( )。1. 极为强调专家学者的作用2. 主张教师是积极创造的主体3. 其通则包括非正式的个人接触4. 由“启动、实施、合作”三个阶段构成3、以下属于学生学业成就评价实施阶段的内容的是( )。1. 采用质性的评价方式2. 评价学生成绩3. 依据事先确定的目标进行总结4. 确定评价目标可能的各种非预期效应4、课程评价的模式中,与CIPP评价模式

2、的不同决策类型相对应的评价包括( )。1. 目标评价2. 过程评价3. 回应性评价4. 课程差距评价5、在课堂教学管理的策略中,以下处理方式属于正面激励策略的是( )。1. 强化情感因素2. 慎用批评3. 发现并管理学生的对抗行为4. 常规-奖赏-处罚6、在教学模式中,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的独立活动,着眼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的模式被称为( )。1. “探究式”教学模式2. “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3. 范例教学模式4. “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7、( )是指学校范围之外的课程资源,包括学生家庭、社区和整个社会中各种可用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设施和条件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1. 校内课程资源2.

3、校外课程资源3. 自然课程资源4. 社会课程资源8、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为使教学设计方案能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整个过程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1. 开放性2. 多维性3. 系统性4. 基本性9、西汉建立不久主张设置( )课程。1. 射2. 御3. 数4. 六经10、课程与教学研究关注的实质性范畴是指( )。1. 使其目的和手段呈现政治和社会过程2. 课程与教学研究共同要素的本质、特征和价值3. 课程与教学的研究领域4. 教学案例等的设计与制作11、以下不属于课堂教学管理的特点的是( )。1. 协作性2. 及时性3. 自组织性4. 个体性12、教科书内容的选择考虑的要素不包

4、括( )。1. 家长的需要2. 课程目标3. 社会发展的需要4. 学生的兴趣13、校本课程开发具有( )的特点。1. 开放性2. 多维性3. 校本性4. 基本性14、课程价值取向以( )为中介对教学目标产生重要影响。1. 教学媒介2. 教师3. 课程体系内诸多要素4. 教学方法15、1896年,( )创办了“芝加哥实验学校”,把当时的手工训练、新教学方法以及学校与社会的联系等因素融在一起。1. 约翰逊2. 杜威3. 帕克赫斯特4. 华虚朋16、以下哪一种观点不能描述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1. 大课程观2. 大教学观3. 相互作用观4. 媒体说17、下列属于课程与教学研究技术专业性范畴的是(

5、)。1. 使其目的和手段呈现政治和社会过程2. 课程与教学研究共同要素的本质、特征和价值3. 课程与教学的研究领域4. 教学案例等的设计与制作18、施良方将繁多的课程定义加以归类,以下属于其分类的是( )。1. 可接受课程2. 广义课程3. 课程即学习经验4. 狭义课程19、以下属于课堂教学管理中的课堂教学交流管理的是( )。1. 集体促成纪律的管理2. 课堂外向问题管理3. 管理学生的课堂不良情绪4. 无效交流管理20、在教科书内容设计中,( )指在不同阶段上根据课程目标使教科书内容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重复出现。1. 学科逻辑2. 螺旋式组织3. 直线式组织4. 纵向组织21、在课程与教学的

6、基本原理一书中,泰勒提出并阐述的课程开发的四个基本问题不包括( )。1. 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2. 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3. 这些目标对学生有什么实际意义?4. 学校应该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达到这些目标?22、以下属于课程的外在功能的是( )。1. 课程的文化功能2. 课程的发展功能3. 课程的教育功能4. 课程的完善功能23、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在教学实践领域,苏联的教育学著作大量引介到国内,其中以凯洛夫主编的( )影响最为巨大。1. 中学暂行规程(草案)2. 教育学3. 中学暂行教学计划(草案)4. 中小学各科教学大纲(修订草案)24、课程开发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1. A

7、. 系统性2. B. 多维性3. C. 层次性4. D. 原发性25、以下不属于课程的内在价值的是( )。1. E. 推动受教育者心智成熟2. F. 发展学习者能力3. 有助于人格的培养和完善4. 课程的社会本质多项选择题26、布卢姆于1956年出版了专著教育目标分类学一书,将认知教学目标分为 层次。( )1. 综合、评价2. 知识、领会3. 掌握、分析4. 应用、分析27、教师要有效地进行课程开发必须借助相应的途径,具备相应的方法,那么课程资源开发的方法有( )。1. 讲授法2. 探究法3. 体验法4. 反思法28、斯巴达教育为使公民英勇善战,设置了等军事体育教育课程。( )1. 跑步2.

8、铁饼3. 投标枪4. 跳跃29、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多层次、多侧面的,通过对不同学者观点的比较,可以归纳出目前得到认同的教学过程本质的特征有( )。1. 教学过程是一个价值中立的过程2. 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学生认识和实践的过程3. 教学过程是教养和教育的统一 4.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交往过程30、夸美纽斯详尽地论述了教学过程中各个重要的教学原则,其中包括( )。1. 循序渐进原则2. 巩固性原则3. 量力性原则4. 直观性原则 31、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各国的课程改革也会呈现出一些相同的趋势。目前课程与教学变革趋势是( )。1. 渐进性2. 整体性3. 复杂性4. 平衡性32、在课堂教学管理中,能

9、否与学生进行有效交流十分重要,那么教师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需要注意( )。1. 尽力而为即可2. 常用批评3. 充分尊重学生4. 接纳每一位学生33、根据呈现方式的不同,课程资源可分为( )。1. 信息化资源2. 活动资源3. 文字资源4. 实物资源 34、按照教师课堂教学管理的态度,课堂教学管理可以划分为( )。1. 悲观的课堂管理2. 乐观的课堂管理3. 积极的课堂管理 4. 消极的课堂管理35、从课程领导含义可以看出,课程领导是关注参与主体的自主性以及人的自我发展,注重人的价值、团队力量的展现,由此课程领导特征有( )。1. 共同参与性 2. 互动对话性3. 民主平等性4. 实践生成性3

10、6、综观国家课程的开发,可以认为,国家课程开发具有如下特点。( )1. 强制性 2. 统一性3. 基础性4. 多元性37、教学可以看作由若干要素组成的一个有机系统,下列属于教学的构成要素的有( )。1. 教学评价2. 教学目标3. 教学环境 4. 教学方法和手段38、在兼顾多种教学设计模式的基础上,以系统思想为根本指导,认为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是: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评价设计。( )1. 教学过程设计2. 教学实施设计3. 教学目标设计4. 教学内容设计39、学生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主要表现在( )。1. 学生的错误2. 生活经验3. 兴趣与爱好4. 思维差异40、课程与教学变革作为社会变革的一个

11、有机组成部分,有着自身独有的特点。这些特点集中表现为( )。1. 创新性 2. 教育性3. 政策性4. 协调性41、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的操作一般分为 等阶段,每个阶段都需要运用相应的评价方法和措施。( )1. 实施 2. 准备3. 总结4. 反馈42、课程与教学变革策略是指课程与教学变革的产生可采用的方式方法,则基本变革策略有( )。1. 自中而上策略2. 自上而下策略 3. 自中而下策略4. 自下而上策略43、从课程开发主体的角度看,主要有等几个层次。( )1. 地方课程开发2. 国家课程开发3. 师本课程开发4. 校本课程开发44、课程的定义纷繁复杂,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有( )。1. “包容

12、”说2. “经验活动”说3. “科目进程”说4. “媒体”说45、以下属于课程与教学变革的基本模式的有( )。1. 情境模式2. 兰德变革模式3. “研究开发推广”模式4. 社会互动模式判断题46、科学主义范式是课程与教学研究的一大主流,这种范式深受行为和实证研究的影响,把课程与教学的主要任务看作是因果关系的解释。1. A.2. B.47、课堂教学管理的中观层面主要是指以国家教学管理部门为主体对课堂教学的宏观把握、规范与导向,制定相应的课堂教学管理制度。1. A.2. B.48、情知说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完整的动态体系,由情感因素和认知因素两部分组成。1. A.2. B.49、原始社会的教育内容是零散的生活知识和生产技能,教育的手段主要是口耳相传以及观察模仿。1. A.2. B.50、人文主义的课程与教学研究根据主体的期望对课程与教学中的行为进行意义诠释,可以运用数字化的方法来进行。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