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背景资料07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1384254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洞庭湖背景资料07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洞庭湖背景资料07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洞庭湖背景资料07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洞庭湖背景资料07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洞庭湖背景资料0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洞庭湖背景资料0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洞庭湖背景资料1 洞庭湖自然地理 洞庭湖南近湘阴、益阳,北抵华容、安乡、南县,东滨岳阳、汨罗,西至澧县。在 北纬27392951;东经1111911334之间。湖体呈近似“U”字形,城陵矶水位31.50m 时(56黄海基面),湖长143.00km,最大湖宽30.00km,平均湖宽17.01km,湖泊面积2625km2; 最大水深18.67m,平均水深6.39m,相应蓄水量167x108m3。洞庭湖北面有松滋、太平、 藕池、调弦(1958年封堵)四口分泄长江水,西面和南面有湘、资、沅、澧四水汇入, 东面有汨罗江和新墙河入湖,经过洞庭湖调蓄后由岳阳城陵矶注入长江。洞庭湖也是我 国最大的调蓄湖泊,担

2、负着调蓄长江、湘、资、沅、澧四水洪水的调蓄任务,为长江中 下游的防洪保安特别是对武汉和两湖平原的防洪保安作出了重大贡献。洞庭湖水系汇水 面积26.3万平方公里(其中湖南境内20.48万平方公里), 1995年天然湖泊面积2625平 方公里,与天然湖泊相通的洪道面积1418平方公里。2 洞庭湖社会经济洞庭湖区位于长江中游荆江南岸,跨湘、鄂两省。包括荆江河段以南,湘、资、沅、 澧四水控制站以下的广大平原、湖泊水网区。湖南省辖常德、益阳、岳阳、长沙、湘潭 株洲等六市的37个县(市、区)。湖北省辖荆州地区松滋市部分、公安县、江陵县和石 首市。我省洞庭湖湖区总面积 15200 平方公里,其中受堤防保护面

3、积 11094平方公里, 现有千亩以上堤垸215个,保护固定资产2000多亿元。洞庭湖湖区人口密集,区内总人 口1008万,人口密度为全省的2.1 倍。洞庭湖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物产丰富,是我国有名的鱼 米之乡,素有“湖广熟、天下足”的美誉,唐宋以来,洞庭湖区就成为农业商品基地,明 清两代粮食生产地位日益突出。建国以后,洞庭湖区是全国商品粮基地,也是湖南省粮 棉经济作物的重要商品生产基地。 2005 年统计,粮、棉、油、麻、甘蔗、蚕茧、水产 产量(未包括湖北省)分别占湖南省的 37.1、 83.9、 40.9、 90.7、 75、 78、 55.8,与农业有关的加工业,如

4、纺织、食品、造纸分别占全省的 45、 52、 55。 洞庭湖区(行政区划统计)2005年GDP达3055.2亿元,占湖南省的47.2%,在湖南省国 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3 洞庭湖经济区位长江中游地带地处我国南方中部地区,京九、京广、枝柳三大铁路干线纵贯全境, 其间又横穿有长江黄金水道,并联结诸多支流湖泊,交通运输十分便利,战略地位相当突 出,对于国家生产力总体布局自东向西推进具有重要意义。洞庭湖区地处长江中游的枢 纽位置;东有工业实力雄厚的华东经济区,西有自然资源极为丰富的大西南,东西之间存 在着巨大的经济发展梯度差;南有外向型加工业发达、经济迅速成长的华南沿海开放地 带,北有重化

5、工业完整、煤炭资源极为丰富的华北经济区,南北之间表现出巨大的经济部 门结构差。洞庭湖区北枕长江一级开发轴线,两侧纵京广、枝柳两大铁路动脉,东则通江 达海,西则上溯川滇。随着我国生产力由沿海向内地的逐步推移,洞庭湖区的经济区位 将逐渐改善,发展地位日益突出,既可作为国内第一流特大型商品农业基地,又将成为 承东启西、北靠南联的枢纽地带,经济区位非常优越。4 洞庭湖防洪重要地位洞庭湖是长江中下游的一个宝湖,也是一个保国安民的湖,在长江防洪和调节生态 环境的过程中起到了“胃”和“肾”的作用。洞庭湖是一个洪道型的过水湖泊。它吞吐长江, 接纳四水。19512005年平均年径流量2916亿立方米(相当鄱阳湖

6、的3倍、黄河的5倍、 太湖的 10 倍,比三者总水量还多一半)。其中来自长江的为 951 亿立方米,占入湖总水 量的 32.6%,这些入湖水量主要集中在汛期(510 月)。多年平均汛期入湖水量达 2240 亿立方米,占全年入湖总水量的 76.8%,其中汛期长江为 920 亿立方米,占长江年入湖 总量的 92%。洞庭湖多年平均承纳长江枝城以上径流量的 22.3%、汛期洪水的 3040%, 使长江无数次洪患化险为夷,为长江中下游的防洪保安,特别是对武汉和江汉平原的防 洪保安作出了重大贡献。洞庭湖区人民也因此承受了十分严重的水患,作出了巨大的牺 牲。5 洞庭湖水资源,是世界重要湿地之一 洞庭湖水资源

7、总量虽然十分丰富,但由于洞庭湖水系和长江上游降水的年际年内分 配很不均匀,故入湖径流量和流量亦都相应地表现出年际之间和年内季节分配上的明显 差异。入湖水量主要集中在汛期(510 月),占全年入湖总水量的 76.8%,其中长江入 湖水量占长江年入湖总量的 92%。洞庭湖在调节气候,调节生态环境,净化污水,沉积泥砂的作用,也是十分明显的。 洞庭湖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湿地之一,有水生植物 160 多种,鸟类 258 种,是生物多样 性的原发地,是长江生物基因库,具有独特的水文功能,对调节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具有 无法替代的多种功能和价值。6. 洞庭湖的洪涝灾害洞庭湖区水网密布,江湖关系复杂,防洪堤线漫长,

8、是闻名全国的治水难点,“万里 长江,险在荆江,难在洞庭”。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脆弱的防洪治涝体系,决定了洞庭 湖区是一个洪涝灾害多发区,建国以来洞庭湖区就有38 年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 平均 1.5 年发生一次洪涝灾害。从大的洪涝灾害情况看,发生频率明显呈上升恶化的趋 势,上世纪5070年代平均每5年发生一次大水灾,80年代34年发生一次大水,90 年代以来洪水发生更为频繁,尤其是19951999年5年中城陵矶莲花塘连续发生了 4次 超长江防洪控制水位的洪水。由于洞庭湖区综合抗灾能力不强,一遇大洪水,洪灾损失 巨大,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洪灾损失也越来越大, 1996、1998 年

9、洪灾损失分 别高达 303 亿元、197 亿元。虽然 1996 年后开始实施了洞庭湖二期治理,但洞庭湖区防 洪治涝标准依然很低,目前洞庭湖区蓄洪垸、一般垸堤防防洪标准仅 35 年一遇,洞 庭湖区治涝标准仅 68 年一遇,防洪减灾任务依然十分繁重。江河来水进入洞庭湖后,经过湖泊调节,由城陵矶北注长江,大大减轻了长江中游 荆江河段的防洪压力。在高洪水位期间,洞庭湖区蓄洪堤垸还可破垸分洪,削峰效益更 为显著。特别是长江干堤得到了全面加高加固后,遇长江大洪水时,沿江分蓄洪区可能 难以按确定的度汛方案分蓄洪水,分蓄洪压力绝大部分将转移到洞庭湖,洞庭湖对长江 中游洪水的调蓄作用将变得更为重要。7. 洞庭湖

10、区水利工程建设1 、堵支并垸、排涝建设、撇洪河、园田化从 1949 年至 1985 年,主要进行堵支并垸、排涝建设、撇洪河配套等初期建设,洞 庭湖区堤垸数由解放初期的 933 个减少到 226 个(千亩以上堤垸 215 个),一线堤防长度 由 6400 公里减少到 3471 公里,完成了烂泥湖、南湖、冲柳湖、野湖等撇洪河为主的撇 洪工程,撇走山洪面积 3000 多平方公里,同时完成园田化建设 500 多万亩,基本形成了 目前的防洪治涝格局。2、堤防除险加固、蓄洪垸紧急救生转移、安全建设从 1986 年到 1996 年,实施洞庭湖一期治理,共完成土方 2.32 亿立方米,石方 316.81 万立

11、方米,砼 103.53 万立方米。主要是对重点堤垸进行堤防除险加固,对蓄洪安全建设、 洪道整治进行试验性建设,改善了防汛通讯报警设施。通过工程的实施,湖区 11 个重 点垸 1191 公里防洪大堤普遍比 80 年代以前加高了 12 米,加宽了 23 米,可以基本 保证在 1954 年洪水位情况下不漫堤, 24 个蓄洪垸紧急救生转移、安全建设得到加强, 较大地提高了湖区堤防的抗洪能力,在洞庭湖区抗御 1995、1996、1998、1999 年几次特 大洪水中发挥了重大作用。3、从1996年至今,实施洞庭湖综合治理,共完成国家投资81.01亿元,主要进行 了以下工程:(1) 二期治理三个单项工程。

12、重点是针对洞庭湖区松澧垸等11个重点垸堤防加 固和南洞庭湖、藕池河洪道进行整治等三个单项工程进行建设。总投资规模46.58亿元。 工程自1996年开始组织实施,到2005年底三个单项工程重点垸加固共完成大堤培修 210.9公里,护坡290公里,护脚193公里,涵闸整修接长467处,基础处理315.4公里, 大堤灌浆624公里,堤顶防汛公路943公里。(2)长江干堤(湖南段)加固工程。长江干堤(湖南段)上起华容县五马口,下至黄 盖湖铁山咀,堤防总长142.055公里。1998年汛后组织对长江干堤进行加高加固和护岸 保脚工程建设,主要建设内容为加固培修大堤136.44公里,新建5.65公里,护坡1

13、40.56 公里,护脚45.01公里,填塘压浸120.27公里,涵闸整险接长65处,大堤灌浆133.72公 里,基础防渗帷幕4.83公里,防汛路面硬化140.66公里,总投资18.07亿元,其中国家 投资14.15亿元。(3)蓄洪安全建设应急工程。1998年国家开始启动应急安全建设,到2005年底共 投入资金5.3亿元,主要在城西、民主、安澧、大通湖东、共双茶及钱粮湖等垸修建大 型安全台41处,面积328万平方米;安全区4处,面积32.87平方公里;转移道路38 条195.6公里;转移桥24座;转移船只2艘。(4)河湖疏浚工程。1999年国家开始投入资金进行洞庭湖区河湖疏浚建设,到2005 年

14、底共安排国债专项资金4.08亿元,结合堤防加固,洞庭湖区共完成河湖疏挖土方4628 万立方米,拆迁房屋42.91万平方米。(5)平垸行洪退田还湖工程。1998年起,我省按照国家有关政策,组织实施洞庭 湖区“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工程,到2005年底基本完成15.8万户、55万多人 的搬迁任务,完成移民迁建资金26.5亿元。同时,为充分发挥平垸行洪、退田还湖工程 的效益,巩固建成成果,1999以来我省先后完成了澧南、围堤湖2处大型进洪闸建设和 112处双退堤垸的阻洪堤坝的平废,建设了 5处单退堤垸的进退洪设施,目前正进行西 官垸分洪闸的建设,到2005年底共完成巩固工程投资2.4亿元,其中国家投资1.76亿元。(6)以工代赈电排更新改造工程。根据国家以工代赈计划安排,1998年以来,我 省共完成新建、扩建和改造电排1500多处,更新改造总装机9.5万千瓦,完成国家以工 代赈资金6.4亿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