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考点总动员系列:专题01地球和地球仪含解析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1382893 上传时间:2023-10-1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地理考点总动员系列:专题01地球和地球仪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考地理考点总动员系列:专题01地球和地球仪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考地理考点总动员系列:专题01地球和地球仪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考地理考点总动员系列:专题01地球和地球仪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考地理考点总动员系列:专题01地球和地球仪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地理考点总动员系列:专题01地球和地球仪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地理考点总动员系列:专题01地球和地球仪含解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地球和地球仪【考点解读】1.提出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2.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划分;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意地点的位置和方向。【考点归纳】(一)地球1.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 中国人:天圆地方“盖天说”“浑天说”古代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印度人:大地是个圆盾巴比伦人:大地是个空心山2.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1)帆船的远去和返回(2)登高望远(3)月食时的阴影是圆形的(4)麦哲伦环球航行(最早证明地球是个球体)(5)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6) 天涯海角总是走不到边(7)相同长度的杆子在地球不同地区的同一时间所

2、形成的影子长度不同3.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地球概况:地球实际上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并不是正圆的。(形成的原因:地球的自转)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赤道半径:6378千米两极半径:6357千米地球赤道周长:约40000千米 地球由三部分构成(从外到内): 地壳 、地幔 、 地核4.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1)地球自转和公转概况的比较比较项目地球自转地球公转运动轴心绕地轴旋转,太阳方向自西向东自西向东周期1天1年(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产生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异等。(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变化、四季的更替、五带的形成

3、(二)地球仪1.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1)地球仪: 就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的地球模型。可直观地表现地球面貌和地理事物的分布,能演示地球运动等自然现象。(2)经纬线比较经线纬线定义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在地球仪上,沿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圆弧状况半圆,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组成经线圈圆,每一条纬线自成纬线圈长度每一条经线长度都相等(等长)就半球来说,每一条纬线长度都不相等;就全球来说,纬度相同的纬线,长度相等指示方向南北方向东西方向(3)经度和纬度的划分方法经度的划分是以本初子午线为0经线,向东、西各分为180、0

4、经线以东(右)为东经,以西(左)为西经。纬度的划分是以赤道为0纬线,向南北各划分90,赤道以南(下)为南纬,以北(上)为北纬。(4)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东西半球:以西经20,东经160为界,分为东西半球。注:自西往东(即越往右),经度数升高的为东经;自南往北(即越往左),经度数升高的是西经。南北半球:以赤道为界,分为南北半球。注:自南往北,纬度数升高的为北纬,纬度降低的为南纬。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0-3030-6060-902.用经纬网确定任意点的位置。【核心突破】1. 地球的大小、形状、表面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赤道半径:6378千米两极半径:6357千米地球赤道周长:约40000千

5、米 2. 地球运动的判读(1)地球自转和公转概况的比较比较项目地球自转地球公转运动轴心绕地轴旋转,太阳方向自西向东自西向东周期1天1年(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产生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异等(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变化、四季的更替3.经纬线比较经线纬线定义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在地球仪上,沿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圆弧状况半圆,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组成经线圈圆,每一条纬线自成纬线圈长度每一条经线长度都相等(等长)就半球来说,每一条纬线长度都不相等;就全球来说,纬度相同的纬线,长度相等指示方向南北方向东西方向4.经度和纬度的划分方法经度的划分是以本初子

6、午线为0经线,向东、西各分为180、0经线以东(右)为东经,以西(左)为西经。纬度的划分是以赤道为0纬线,向南北各划分90,赤道以南(下)为南纬,以北(上)为北纬。5.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东西半球:以西经20,东经160为界,分为东西半球。注:自西往东(即越往右),经度数升高的为东经;自南往北(即越往左),经度数升高的是西经。南北半球:以赤道为界,分为南北半球。注:自南往北,纬度数升高的为北纬,纬度降低的为南纬。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0-3030-6060-906.用经纬网确定任意点的位置。【真题剖析】1. (四川省自贡市2015年中考地理试题)同学们每天看到的太阳东升西落,是因为A地球自西向

7、东绕太阳公转 B地球自东向西绕太阳公转C地球自西向东不停地自转 D地球自东向西不停地自转【答案】C【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运动。2(上海家市2015年中考地理试题)我们看到太阳每天东升西落,主要是因为地球()A自西向东自转B自西向东公转C自东向西自转D自东向西公转【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球体,地球上就会出现昼半球和夜半球两种现象,加上地球在自西向东不断地自转,就会出现昼夜现象不停地更替,就会看到太阳的东升西落,故选A.【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地球的自转.3(广东省梅州市2015年中考地理试题)下列关于地球形状和大小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的形状是规则的正圆球体B、地球表

8、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C、地球赤道周长约8万千米D、地球的形状是两极略鼓、赤道稍扁的球体【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地球的形状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地球的赤道周长是4万千米,故选B.【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地球形状和大小的认识(福建省福州市2015年中考地理试题)小明于2014年6月21日(夏至日)这一天进行了“立竿见影”的探究活动。读图10回答下列问题。4、从日出到正午,竹竿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是A、逐渐变短 B、逐渐变长 C、先变短再变长 D、先变长再变短5、若小明观察到正午时刻竹竿的影子长度为0,则穿过当地的纬线是A、赤道

9、 B、北回归线 C、北极圈 D、南回归线【答案】4、A 5、B【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夏至日的有关知识.(广东省梅州市2015年中考地理试题)读下图“地球上昼夜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第6题。 6、A地的季节和此时的昼夜长短状况是A、夏季、昼长夜短 B、夏季、昼短夜长 C、冬季、昼长夜短 D、冬季、昼短夜长【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图可知,该图表示的是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所以地此时是一年中的冬季,此时是昼短夜长,故选D.【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地球运动。(黑龙江省龙东地区2015年中考地理试题)读经纬网简图,完成下列各题。7图中各点位于中纬度

10、、东半球、北温带的是 ( )AA点BB点CC点DD点7图中C点位于B点的什么方向 ( )A东北B西南 C东南D西北【答案】7.B 8.B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和地球仪。9(黑龙江省龙东地区2015年中考地理试题)对于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描述正确的是 ( )A方向相同B周期相同C自转产生的现象是四季变化D公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其方向都是自西向东运动,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1天,而公转一周的时间为1年;地球不停地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地方时、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等现象;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

11、的变化以及地球五带等现象,故本题选A。【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运动。10(黑龙江省龙东地区2015年中考地理试题)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A北半球夏至日哈尔滨白昼最长B南温带和热带的分界线是南回归线C北半球春分日是9月23日前后D北半球冬至日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答案】C【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运动。(湖北省随州市2015年中考地理试题)读太阳光照图,完成下列各题11此时,美国华盛顿的时间大概是()A早晨B正午C傍晚D子夜12此时正值你生活中的什么季节()A欢度春节时B参加中考时C枫叶红似火时D清明祭祖时【答案】11.C 12.B【解析】试题分析: 11.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

12、的球体,所以太阳同一时间里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产生昼夜现象;地球不停地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地方时、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等现象。据图可知:此时东八区的北京正处于凌晨,则西五区的美国华盛顿的时间大概为傍晚,故本题选C。12.地球在公转时,由于黄赤交角和地轴空间指向不变,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据图可知:此时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的夏至日,也就是北半球的夏季,所以此时为参加中考的时间,故本题选B。【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运动。

13、13(湖南省怀化市2015年中考地理试题)科学家经过长时间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一个()A正球体B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C平面D透明的不规则球体【答案】B【考点定位】本小题考查地球形状的有关说法. (山东省临沂市2015年中考地理试题)2014年10月8日晚,亚洲和美洲地区出现月全食现象:即月球进入地球的影子,没有太阳光直射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4月食现象可以作为以下哪个地理现象的证据()A地球的大小 B地球的形状C地球的公转方向 D地球的自转方向15本次月食发生时,地球运行在图乙中所示的()A段B段C段D段【答案】14.B 15.C 【解析】试题分析: 14.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远方的帆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麦哲伦环球航行、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等,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据图可知:月食现象能够说明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球体,故本题选B。15.地球在公转时,由于黄赤交角和地轴空间指向不变,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据图可知:本次月食发生时(2014年10月8日晚)位于秋分日(日期是9月23日前后)与冬至日(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