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第一单元阅读篇章复习要点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1375573 上传时间:2023-12-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第一单元阅读篇章复习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初一第一单元阅读篇章复习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初一第一单元阅读篇章复习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一第一单元阅读篇章复习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第一单元阅读篇章复习要点(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阅读篇章复习要点 石榴 1、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从特征到精神),文章表现石榴的什么内在精神? 答:突出了石榴外在:枝奇崛、叶清新,花深红、匀称,果实圆润饱满、籽粒透明、光嫩、饱满;内在:(1)不畏炎阳不怕威压;(2)充满生命力、活力、蓬勃、奋发;(3)奇崛、清新、隽逸的风度。2、首段修辞手法?(对比)作用?答题模式:运用了修辞,生动形象/鲜明具体/强调突出了特点/精神/品质,表达作者感情。答:第一段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和对比的手法,表现出了石榴不畏威压的精神;总领全文;设下悬念,突出了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3、“最可爱”的作用?(文眼,总领全文,奠定作者喜爱石榴的感情基调) “最可爱”三个

2、字眼突出了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4、作者从哪些方面来结构文章?答:爱石榴画石榴赞石榴。其中又从几个方面来“画”石榴? 答:枝干、叶片、花朵、果实、子粒、枝叶、花朵、果实(外在)5、写石榴枝叶时运用什么修辞?作用是?答:运用了对比和对偶、(拟人),更加突出了石榴奇崛清新的风度,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6、为何称骨朵为“奇迹”?为何称花朵的变化过程为“妙幻的演艺”? 答:因为石榴的骨朵想红玛瑙的花瓶一样匀称,是一种比喻的、带有夸张的手法,突出了石榴花很精致、华贵(华美),表现了作者喜爱与惊叹的感情。由花瓶安普剌金罍,深红锈彩,形与色结合,使人感到不可思议,十分神奇,因

3、此作者称花朵的变化过程为“妙幻的演艺”。7、描写石榴子粒运用什么修辞?作用是?答:皓齿“笑”:比喻、拟人,突出了籽粒的透明、光嫩、饱满,体现了它欢乐、满足、可爱,有生命力、有动感、充满着趣味,表达了作者惊叹、赞美、喜爱的思想感情。8、文中两处“夏季的心脏”有什么不同的含义? 答:第一处是石榴的外形、色彩相似,第二处是石榴不畏炎阳、不怕威压充满活力、生命力、蓬勃、奋发、奇崛、清新、隽逸的风度。体现了石榴给作者留下的印象之深,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与赞美之情。9、将石榴这篇课文联系时代背景、写作手法,表达作者所想表现的主题。 答:以托物言志的写法,赞美了石榴,并含蓄地抒发了作者对革命的执着信念与热烈追求

4、,表达了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与赞美之情。海燕 1、托物(家燕,海燕)言志(乡愁),象征的手法。2、文章的写作顺序?答:先倒叙后顺叙。 3、家燕的特点?(从外形、活动背景、飞翔、憩息等分析;动静结合的手法,突出家燕什么样的形 象,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4、海燕的特点?(从外形、活动背景、飞翔、憩息等分析;动静结合的手法,突出家燕什么样的形 象,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5、作者为何反复问海燕是不是故乡的小燕子?作者的乡愁真如轻烟般“轻”吗? 答:这是作者思乡之情浓的表现,是他的思念之情无以寄托,这是他心中对自我的安慰,借此抒发乡愁。这是一种举重若轻的写法。作者的乡愁就像烟雾一样缭绕,挥之不去,像

5、乱麻一样“剪不断,理还乱”。 6、作者为何关心海鱼? 答:海鱼是海燕的粮食,作者担心海燕的温饱问题,是一种借物抒情的写法,是作者将乡愁寄托于海燕上的表现,是他思乡之情的表现。 7、积累关于乡愁的诗词。 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3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4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5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

6、衡:人日思归)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7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8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9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白鹅 1、白鹅的性格?(“傲慢”)作者从几个方面写白鹅的傲慢? 答:从白鹅的头颅、叫声、步态、吃相,描绘了白鹅与众不同的“傲慢性格”。2、为何用贬义词“高傲”来形容白鹅?答:“傲慢”一词的运用是贬义褒用的手法,用一系列形容人的词

7、形容鹅是一种“庄词谐用”。3、白鹅对作者一家的贡献?(物质、精神)为何说白鹅在精神上能慰我寂寥? 答:物质上白鹅所生的蛋给作者家里带来了福利,既能吃,又能够靠卖鹅蛋增加收入;精神上白鹅在作者心灵世界极度岑寂的时候,陪伴着他度过了那段最艰难的时光,是作者的朋友,给作者的家人带来了乐趣,使荒凉的死气沉沉的环境有了生气,使作者苦闷的心灵得到了一份安慰。 4、本文采用的写作手法?(拟人、对比),结合例子具体分析。 答:拟人、对比、贬义褒用。拟人使鹅富有灵性,将鹅当作朋友,可见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深;对比更加衬托出了鹅的傲慢;贬义褒用作者对白鹅实际上市欣赏与敬佩,也表明了对那段生活和白鹅的怀念。5、文中重点

8、词语句子赏析。 (结合语境,通过修辞手法、写法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行具体分析,提出看法。)鹤群1、文章结构?答:谈论鹤群观看鹤群祝福鹤群。 2、其中观看鹤群部分又分为?答:鹤群翔空、鹤鹰大战、祝福鹤群。3、作者写鹤群翔空时如何描写队形的变化?答:由“一字形横队”“单列纵队”“圆形队飞旋”“漩涡状”“圆形队”,富有规律性,又令人觉得十分神奇,令人惊叹。 4、在鹤鹰大战中体现鹤群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在救助伤鹤中又体现鹤群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答:在鹤鹰大战中:团结互助、勇于拼搏、生死相依的精神;在救助伤鹤时:爱护弱小、团结互助的精神。整体上表现出了一种亲情美、协作美,表现了作者对鹤群得赞美与敬佩之情。5、鹤群最后能否顺利到达北国? 答:可以。鹤群拥有最令人敬佩与畏惧的团结精神,总是在困难到来是奋勇作战,它们之间又有组织性、纪律性,带着作者的祝福,它们一定能够到达北国,到达它们的天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