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鹬蚌相争的教学设计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1372620 上传时间:2023-04-11 格式:DOC 页数:58 大小:51.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鹬蚌相争的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2023年鹬蚌相争的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2023年鹬蚌相争的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2023年鹬蚌相争的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2023年鹬蚌相争的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鹬蚌相争的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鹬蚌相争的教学设计(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鹬蚌相争的教学设计 2023年鹬蚌相争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2、整体感知内容,理解寓意。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3、诵读古文,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培养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积累语言。2、整体感知内容。教学难点:1、读准字音:曝、雨、夹、即。会写本课出现的生字。2、正确理解“方、曝、箝、雨、得、禽”的意思,为正确理解古文意思奠定基础。教学方式:激趣自学交流诵读拓展实践。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点燃兴趣 。( 讲述赵王欲伐燕的历史故事。)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有一段时期,各个诸侯纷争形成了许多国家,其中有齐、楚、燕、韩、赵、

2、魏、秦实力较为强大,称之为战国七雄。在战国七雄中,秦国最强了。它总想一统天下,可一举吞并六国又不太可能,所以秦国只能等待机会。有一次,赵国和燕国闹了一点小矛盾,赵王为了出这口气,想出兵攻打燕国。燕王听说了,就委托当时著名的游说家苏代,去劝阻赵王出兵。苏代只给赵王讲了一个故事,就使赵王打消了出兵的念头。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是什么故事有这么大的力量,居然能制止一场战争呢?大家粗略的浏览一下课文,说说课文给你什么初步印象?(1)全文只有59个字,就起了这么大的作用,制止了一场战争,真是一字千金、字字珠玑啊。(2)古文乍一看晦涩难懂,读起来也感觉拗口,可细研究起来你会深刻的感悟到他的精辟、内敛、精炼

3、。你们想让老师讲给你们听坐享其成,还是想通过自己的力量去把这个故事读懂呢?只有拥有一颗勇于探索的心,才能发掘出一片片未曾涉足的领域。二、 激励自学,探究文意1、出示自学方法:(1)读文:多读几遍古文,直到读得通顺流畅为止。(2)质疑:有不懂的地方标出来,可以也可以向组内同学请教。(3)理解:联系上下文,参考译文,弄懂这个故事的意思。准备好了吗?那就开始我们的探索之旅吧!2、学生自学,师巡视指导。三、展示成果,体验成功快乐1、检查朗读情况,适当指导。(正确、流利、停顿适当即可。)同学们,想不想展示一下你们的探索成果啊?谁敢第一个站起来读?评议:通顺、有感情、有没有读出古文的味道来。(一条一条逐步

4、增加难度)个别读,个别读,个别读,后齐读。2. 有谁把重点字的意思也弄明白了?谁能站起来给大家讲一讲?除了讲这个字的意思,还要讲一讲它在文中指的是什么。(方、曝、箝、雨、得、禽。)在字词理解方面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如果还有问题,要注意把它放回语言环境中去感悟,去理解。3、讲故事以检查学生是否读懂。哪个同学能把这个故事简单明白地讲给大家听吗?(指出直译与意译。引导学生意译,感悟两者的直接与生动、传神。)4、归纳条理。后人从这个故事提炼出了一个成语,叫什么?鹬蚌相争。鹬蚌相争,故事是围绕哪个字展开情节的?争。为什么争?怎样争?争的结果如何?(师板书:渔翁得利。)5、明理。两千多年前,聪明的苏代就

5、是给赵王讲了这个故事,巧妙地劝阻了赵王,免去了燕国的一场祸患。 你能体会到这个故事的言外之意吗?这个故事在今天同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它可以警示我们什么?(做事要权衡得失,不要只想自己有利的一面,要相互谦让,退一步海阔天空。一味地相互钳制往往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得利。)(板书:权衡得失。)四、指导诵读,感受古文魅力。古文学懂了学透了,这回咱们再来读,看谁既能读出古文的味道,又能读出鹬蚌相争的厉害劲儿。我想找3名同学来分角色朗读,想选一名朗读最好的同学当旁白,再选一只厉害的鹬鸟,一只厉害的河蚌。咱班谁最厉害?(师根据学生的推荐指两人;教师当旁白,全体男生读鹬,全体女生读蚌。)这回呀,要求提高了,自己

6、扮演3个角色,应该用3种不同的语调来演3个人是不是啊。练习一下,最好能背下来。谁能做到有感情地背诵?举手的同学把书合上,站起来一齐背诵。五、总结、拓展:西汉的刘向专门把战国时候劝说君王将士的高招编成一部书,叫战国策。战国策一共有33篇。我们以前学过的成语惊弓之鸟狐假虎威南辕北辙都出自这部书。今天,同学们通过鹬蚌相争,却让渔人得利的故事,知道了做事要权衡得失。在学习过程中,初步懂得了怎样学习古文。如果通过学习,大家更愿意读古文了,那老师就太高兴了!六、作业:1、给文中的鹬、蚌设计一个合理的结局。(相争则死;相助则生)2、搜集古文,运用学法,感受快乐。板书:鹬蚌相争 渔翁得利权衡利弊教学反思:鹬蚌

7、相争是一篇文言文寓言故事。这则寓言通过描述鹬和蚌相互争斗,两败俱伤,最后让渔翁得利的故事揭示了双方争利、互不相让,结果两败俱伤,反而使第三者得利的道理。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课文穿插到苏代劝阻赵王出兵的故事之中,旨在激发学生兴趣。课堂伊始我用故事导入,产生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效果,将孩子们的目光、思绪吸引过来。后在学法提示下鼓励孩子们自学研究,讨论交流、小组合作学习,把大量的时间用于引导学生诵读、自学古文。接着鼓励学生展示学习成果,体验成功快乐。 学生读古文要入情入境。最重要的是他们的情感和文字本身产生共鸣。鼓励他们背诵,积累优秀的古诗文。后再进行拓展实践,培养学生学古文的能力。2023年鹬蚌相争的教

8、学设计2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涟漪心旷神怡无计可施肌肠辘辘反唇相讥轻而易举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蕴含的哲理,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从中受到的启发教学重点:领会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和自己从鹬蚌相争中受到的启发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祖国灿烂辉煌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个时期,中国被分割成七个国家,知道是哪七个国家吗?对,这就是战国其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发生在七国时期的故事播放课件:鹬蚌相争的故事你感觉这个故事有趣吗?,那我们就一起学习25鹬蚌相争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把课文读准确,理清课文的只要内容2沟

9、划优美的.语句多读几遍,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三精读课文,指导学生读懂故事1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环境怎么样?2了解故事是怎么发生的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朗读描写河蚌的语句,一组读描写鹬鸟的语句读出河蚌的生气,鹬鸟的后悔3了解故事的发展情况思考:鹬蚌为什么要一直相持下去?分角色朗读4了解故事的结果鹬蚌相争,结果怎么样?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四联系生活,升华理解在我们的生活中,有鹬蚌相争的现象吗?你想对这样的人说什么?五作业六板书设计25鹬蚌相争鹬相争渔瓮得利蚌互不相让两败俱伤第三者得利2023年鹬蚌相争的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知道这则寓言所讲的故事。2、能通过讨论解决问题。3、能自编自演

10、课本剧。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懂得互不相让只能让别人得利的道理。重点目标:知道寓言所讲的故事。难点目标:懂得互不相让只能让别人得利的道理。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几个谜语。不过,这是几个画谜。认真地看,从每一张图中都能猜出一个成语来呢!(出示图画:滴水穿石、藕断丝连、狐假虎威、守株待兔。生猜。)呀,都猜对了!瞧,电脑博士奖励我们一本书作为奖品。(出示一本书。)认真看,你发现了什么?(“寓”字里面有“道理”,“言”字里面有“故事”。)聪明的孩子们,这回,你知道什么是寓言了吧?那你知道学习寓言要先学什么?再学什么?(先学故事,再学道理。)这节课,我们就

11、来学习鹬蚌相争。(板书课题,“鹬”“蚌”两个字写在田字格里。)二、实施目标:(一)、初读。1、自由读这则寓言,读准字音。2、同桌读,互相听一听,他读的正确吗?3、读词:鹬“鹬”是一个生字,而且非常不好记,不好写,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呀?(指名说)从这个字的字形我们就能知道,“鹬”是一种,瞧,(出示图),所以它是鸟字旁。认识了,也记住了。能在本上端端正正地写一个吗?别着急,先观察一下老师在田字格里写的这个字。相信你能比老师写得好!(实物投影展示两个。)蚌 从这个字形你知道了什么?出示图,这有一个蚌,你见过吗?啄 什么意思?能做个动作吗?啄一下。夹 什么意思?能做个动作吗?能把这四个词都用上,结合

12、课文内容说一两句话吗?别着急,先快速地把课文浏览一下。(鹬啄蚌,蚌夹鹬。)过度:鹬和蚌之间又会怎么说,怎么做?结果怎样呢?(二)、读故事1、自己读课文,想一想,鹬和蚌的话应该怎样读呀?2、同桌试着读一读。3、指一组读。 追问: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再指一组读,评读。4、同桌再练着读读,可以加上表情、动作。再指读。评价:从你的表情、动作老师看出来了 男女生读。5、双方互不相让,谁也不可让谁,结果怎样?6、把这则寓言再完整地读一读,注意读出语气。(三)、明道理1、问:谁还想读?谁这只鹬?你就是这只鹬,你就是这个蚌。老师给你们旁白。其他同学,咱们要看动画片喽!2、 问:你们笑什么呢?(指名34人。)3

13、、动画片挺好看的,想不想把这个故事自己演一演?四人一组自编自演。看那组分工快,合作的好!4、指1组演。(要有所拓展,让渔夫说句话。)其他同学思考:你想对他们谁说些什么?(指导:光批评他们也不行呀,还应该告诉他们错在哪。)师对鹬和蚌:听了他们的提醒,你想说些什么呀?4、出示图:假如,鹬和蚌从渔夫那里逃了出来,有一天,鹬和蚌又相见了,他们之间会怎样说?渔夫又来了,他们又会怎么做?5、看来他们也明白了互不相让,只能让别人得利的道理。再读这个小故事,体会其中的道理。(四)、延伸1、这个寓言故事出自古书战国策,这是原文,读一读吧!出示原文读一读。2、“鹬蚌相争”也由此变成了一个成语。像这样出自寓言的成语

14、还很多,如:自相矛盾、掩耳盗铃。你还知道哪些?三、总结:一个简短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这就是寓言的魅力。有兴趣的话,课下可以多读一些寓言故事,你懂得会更多。四、作业:续写鹬蚌相争2023年鹬蚌相争的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9个生字和相关词语,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通过观察字形特点、联系上下文推想“涟漪”、“心旷神怡”、“无计可施”、“懊悔”等词语的意思。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文中所蕴含的哲理。【教学重难点】1.学习通过观察字形特点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推想“涟漪”、“心旷神怡”等词语意思。2.能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_所蕴含的哲理。【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1.老师讲战国策燕策二的故事,导入新课。2.板书课题,借助图片认识鹬和蚌,了解蚌的两种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