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修改)(精品)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1371521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修改)(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修改)(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修改)(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修改)(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修改)(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修改)(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修改)(精品)(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专业及骨伤、养生康复方向使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二零一零年八月制定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专业及骨伤、养生康复方向使用)课程名称:中医内科学学时:162(122/40)学分:9一、 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的中医内科学是为中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生开设的中医临床学科的主干课程,是其他临床诸学科的基础,它的学术水平反映了中医临床学科发展水平。它以前期各门课程为基础,阐述内科疾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症候、证治规律及其理论的学术源流,指导中医内科临床实践,系统地反应中医临床思维和辨证论治的规律。课程内容主要介绍内

2、科专业基础理论和各脏腑系统主要病症的基本知识及辨证论治规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内科常见病的症候、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和处方用药知识,以及部分难治疾病、危急重症的诊治,熟悉中医内科的临床思维和实际操作程序。二、 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 总论(自学)掌握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明确中医内科学的任务;熟悉中医内科学理论对临床的指导意义;了解中医内科学病因学、病机学、分类学、治疗学的特点以及中医内科的临证方法;了解中医内科学发展简史。第二章 感冒(2学时)重点掌握感冒的病机及转化,诊断要点;掌握风寒、风热、暑湿感冒的证治方药;熟悉气虚感冒、阴虚感冒的主症、治法、方药;了解感冒与时行感冒的鉴别。难点:兼

3、挟证的症状特点和用药加减治疗。第三章 咳嗽(3学时)重点掌握内伤咳嗽与外感咳嗽的鉴别诊断;熟悉外感咳嗽治疗以疏散外邪,宣通肺气为主,内伤咳嗽治疗重在调整肺脏功能,祛邪止咳或补肺养正;掌握痰湿蕴肺、痰热郁肺、肝火犯肺、肺阴亏耗等的主症、治法和方药。难点:咳嗽在肺、脾、肝、肾的症状特点和治疗用药。第四章 哮病(3学时)重点掌握哮病的定义,明确哮病以痰为主要病理因素,发作期的病理关键是痰阻气道,及哮病发时治标、平时治本的原则;熟悉哮病发作时当区别寒痰、热痰,重点着眼于肺、脾、肾的具体辨证治疗;了解哮病的历史沿革。难点:寒哮、热哮、浊哮、风哮的区别和治疗用药。第五章 喘证(3学时)重点掌握喘证的定义、

4、病机;掌握风寒雍肺、表寒肺热、痰热郁肺、痰浊阻肺、肺气郁痹等症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熟悉实喘与虚喘、哮病与喘证、气短的鉴别;了解喘证寒热互见、虚实夹杂理论和喘脱的治疗。难点:喘证的鉴别诊断和风寒闭肺、水凌心肺的论知。第六章 肺痈(2学时)重点掌握肺痈的概念及主要病机;掌握肺痈初期、成痈期、溃脓期、恢复期的主症、治法和方药;熟悉肺痈各阶段的病理演变过程;了解肺痈的历代沿革。难点:肺痈各阶段的辩证及治疗用药。第七章 肺痨(2学时)重点掌握 虫感染与正气虚弱是肺痨发病的主要病因:掌握肺痨的主要病机为阴虚火旺,以及气阴两虚、阴伤及阳的病理变化;熟悉肺痨病位在肺,但可传及其他肺腑,尤以脾、肾为主的要点;

5、熟悉肺痨的治则,补虚与抗痨“杀虫”的意义;了解肺阴亏损、虚火灼肺、气阴耗伤、阴阳虚损等症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难点:肺痨的主要病机与转化。第八章 肺胀(3学时)重点掌握肺涨的概念;掌握肺胀与喘证、哮病的相互关系及鉴别;熟悉肺胀的病理因素是痰浊、水饮、血瘀,病位主要在肺,涉及肾、心等脏,后期可出现痰蒙心包、肝风内动、喘脱等变证;了解肺胀出现危重症候的处理。难点:肺胀出现阳虚水泛、肺肾气虚、痰蒙神窍等证型的辩治。第九章 痰饮(4学时)重点掌握痰饮的定义和痰饮、悬饮、溢饮、支饮的含义及辩治原则,以及各个证型的主症、治法和方药;熟悉痰饮的病因病机,熟悉痰、饮、水、湿的区别和联系;了解痰饮的临床表现、分

6、类及范围。难点:对于阳虚阴盛是痰饮的病理性质,肺、脾、肾气化失调,阳气不足为饮邪发生的病理基础的理解。第十章 心悸(3学时)重点掌握心悸主要病机及虚及实的不同特点;掌握心虚胆怯、心血不足、心阳不振、水饮凌心、阴虚火旺、瘀阻心脉等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熟悉虚、痰、瘀与心悸的关系;了解惊悸、怔忡、奔豚的区别与联系。难点:七个证型的症状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和区别用药。第十一章 心痛(3学时)重点掌握心痛的胸痹病机、发展趋势及虚实两者的内涵及其转化;掌握心痛各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熟悉心痛与悬饮、胃痛、真心痛的鉴别;了解心痛的基本概念,转归预后及预防。难点:阴寒凝滞与心肾阳虚之胸痹的证治区别及其治疗加

7、减变化。第十二章 不寐(2学时)重点掌握不寐的临床特征及虚实辩证要点;掌握不寐常见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熟悉不寐的调摄护理;了解不寐的病因病机,明确本病多由火热扰心及心神失养所致。难点:心火炽盛、肝郁化火、痰热内扰、阳虚火旺以及心脾两虚、心胆气虚型失眠的证候表现、治法及方药。第十三章 汗证(2学时)重点掌握汗症的治疗原则;熟悉自汗、盗汗的诊断要点及辨证要点,自汗与脱汗、战汗的区别;常见证型的主症、治法和方药;了解汗症的主要病因病机。第十四章 血证(5学时)重点掌握血证常见病证的概念、源流、基本治疗原则;掌握尿血与血淋、咳血与吐血、便血之远血与近血、紫斑与出疹、紫斑与出疹、丹毒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8、;熟悉鼻衄 、咳血、吐血、便血、尿血等常见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了解影响血证预后的三个因素;了解诸种血证的预后转归、调护。难点:咳血与吐血、便血与痢疾、尿血与血淋的鉴别。第十五章 痴呆(3学时)重点掌握痴呆的临床表现、诊断依据及与郁证、癫证、健忘的鉴别;掌握髓海不足、脾肾两虚、痰浊蒙窍、瘀血内阻等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熟悉痴呆的病因病机及转化;了解痴呆是老年常见病症及痴呆的预防调摄。难点:痴呆与抑郁、健忘、癫证的鉴别。第十六章 厥证(3学时)重点掌握厥证的概念,及与中风、痫病、昏迷的鉴别;掌握气厥、血厥、食厥、痰厥的主症、治法和方药;熟悉厥证的常见病因及基本病机;了解厥证的定义、预防和调护

9、。难点:厥证急救方法。第十七章 痫病(3学时)重点掌握痫病病总的病机及痰邪在发病中的意义及转化;掌握痫病发作期间与间歇期的治疗原则;熟悉痫病风痰闭阻、痰火扰神、瘀阻脑络、心脾两虚、心肾亏虚等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了解痫病的预防、转归及预后。难点:痫病发生的病机关键和主要病机特点。第十八章 癫狂(3学时)重点掌握癫狂的主要病机及转化;掌握癫证与狂证的鉴别要点及特征;熟悉癫狂常见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了解癫狂与郁证、痫证的鉴别。难点:癫与狂的区别和用药。第十九章 胃痛(3学时)重点掌握胃痛的基本治疗原则、辨证要点;熟悉胃痛的病因病机、及胃痛出血的病理转化;熟悉胃痛常见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了

10、解胃痛与胁痛、腹痛的鉴别。难点:胃痛与胃痞、真心痛的鉴别和胃痛各型的症状特点、治法、方药。第二十章 痞满(自学)重点掌握痞满的诊断要点及与胃痛、鼓胀、胸痹、结胸的鉴别;熟悉痞满的常见病因及病机转化;熟悉痞满各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了解痞满的定义、范围、及调摄护理。难点:痞满常见证候治疗加减变化。第二十一章 呕吐(3学时)重点掌握实证呕吐与虚证呕吐的治疗原则、辨证要点;熟悉呕吐的病因病机、诊断要点;了解呕吐各常见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了解呕吐与噎嗝、反胃的鉴别。难点:呕吐病机要点及其与肝脾关系的理解。第二十二章 呃逆(自学)重点掌握呃逆治疗原则及方法;熟悉呃逆的病因病机及病理转化;了解呃逆常

11、见证候的主症、治法、方药及简易止呃逆的有效处理;了解呃逆的定义,及其与干呕、嗳气的区别。难点:呃逆发病与肺、胃、肾、肝的关系。第二十三章 噎膈(自学)重点掌握噎膈的常见病因及其与气、痰、瘀、虚的关系;掌握噎膈的基本治疗原则及辨证要点;熟悉噎膈痰气交阻、津亏热结、淤血内结、气虚阳微等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了解噎膈的定义,与呕吐、反胃、梅核气的鉴别要点。难点:噎膈的病机特点及转化。第二十四章 腹痛(3学时)重点掌握腹痛寒热虚实辩证要点及辨腹痛部位;掌握腹痛常见证候的主症、治法、方药;熟悉腹痛的病因病机、诊断要点及转化;了解腹痛与脏腑经络的关系及腹痛与胃病的鉴别。难点:腹痛病机“不通则痛”理论的理

12、解。第二十五章 泄泻(3学时)重点掌握泄泻与脾虚、湿盛德关系;掌握泄泻的基本治疗原则、常见证候的主症、治法、方药;熟悉泄泻的病因病机、辨证及诊断要点;了解泄泻的定义及与痢疾、霍乱的区别。难点:泄泻各型症状特点及治法方药。第二十六章 痢疾(6学时)重点掌握痢疾的各证型之辨证论治和疫毒痢的救治措施;熟悉痢疾的病因病机及痢疾的诊断、鉴别诊断与辨证要点;了解痢疾的概念、传染性和流行情况和痢疾的预防和转归。难点:对病理变化的理解和各型的区别与治疗用药。第二十七章 便秘(3学时)重点掌握便秘常见证候特点及治法、方药;熟悉寒、热、虚、实便秘的主要病机及转化;熟悉便秘辨证要点、治疗要点;了解便秘的定义及与肠结

13、的鉴别。难点:便秘病理性质、病机要点及病位相关脏腑等发病原理的理解。第二十八章 胁痛(2学时)重点掌握胁痛的诊断要点、分证论治;熟悉其病因病机、辨证要点及治疗原则;了解胁痛的病机要点及转化;了解胁痛的概念及源流。难点:胁痛的病机要点及转化。第二十九章 黄疸(4学时)重点掌握黄疸病的概念及各个证型的辨证论治;熟悉黄疸的病因病机、诊断要点、辨证要点及治疗原则;了解黄疸的转归及与积聚、鼓胀的关系;了解黄疸的饮食宜忌与生活调摄。难点:阳黄与阴黄的区别和治疗用药。第三十章 积聚(2学时)重点掌握积聚的治疗原则、常见证型的主症、治法和方药;掌握积与聚的主症特点和病机的异同点;熟悉积聚的概念、及病因;了解积

14、聚的源流、转归预后。难点:积与聚的主症特点和病机的异同点。第三十一章 鼓胀(3学时)重点掌握鼓胀的诊断要点及与水肿的鉴别;掌握鼓胀常见证型的主症、治法和方药;熟悉鼓胀的病因病机,明确其发病与肝、脾、肾三脏的关系;了解鼓胀的概念,调摄护理及其病至晚期的危重预后;了解积聚与鼓胀、痞满的鉴别。难点:鼓胀早期、中期、晚期的区别与治疗。第三十二章 头痛(3学时)重点掌握根据头痛的不同部位、性质判断其经络归属及证候;掌握头痛的治疗原则及常见证型的主症、治法和方药;熟悉外感头痛与内伤头痛的鉴别要点;熟悉根据头痛不同部位选择相应的“引经药”;了解头痛的病因病机、及偏头痛的治疗。难点:头痛与郁病、失眠、健忘、眩

15、晕的鉴别。第三十三章 眩晕(2学时)重点掌握眩晕的病因病机,及与风、火、痰、虚、瘀的关系和转化;掌握眩晕的治疗原则,及常见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了解眩晕的概念、源流。难点:各证候的症状特点,治疗方法及常用方药。第三十四章 中风(5学时)重点掌握中风的基本概念、病机要点、诊断和鉴别诊断;掌握中风病中经络与中脏腑、闭证与脱证、阴闭与阳闭的区别;熟悉中风的分期要点、分证论治及调护;熟悉中风与口僻、痫证、厥证、痉证的鉴别要点;了解古代医家对外风、内风、真中、类中和非风的认识难点:中经络与中脏腑、闭证与脱证的鉴别;中风与痫病、厥证、痉证、口僻的鉴别诊断。第三十五章 郁病(3学时)重点掌握郁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掌握郁病常见病候的主症、治法、方药及治疗的加减变化;熟悉郁病的基本概念;了解郁病的病因病机、调摄护理和精神治疗的重要性。难点:郁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第三十六章 瘿气(2学时)重点掌握瘿气的概念、治疗原则;熟悉瘿气的病因病机、诊断和鉴别诊断;了解瘿气常见证候的主症、治疗和方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