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漪论文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1371428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繁漪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繁漪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繁漪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繁漪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繁漪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繁漪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繁漪论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繁漪论文摘要:繁漪是中国近当代文学当中一个典型的女性形象。本文从人物形象塑造中的颜色描绘及其对爱情追求的本质两方面了解繁漪,并通过对繁漪和侍萍这两个人物的比较,解读作者对作品寄寓的感情和思想。关键词:繁漪;形象;思想一、繁漪性格与命运的铺垫与体现黑色首先,我们看繁漪的出场。繁漪“一望就知道是一个果敢阴鸷的女人。她脸色苍白,只有嘴唇微红。她的大而灰暗的眼睛同高鼻梁令人觉得有些可怕她通身是黑色眼眶略微有点塌进”。 1这些描写让我们知道繁漪是一个忧郁而深沉的女人,并且也独具中国旧式美人的风采。可是,繁漪“在这个死地方,监狱似的周公馆,陪着一个阎王十八年” 1,使她的性格逐渐走向极端,她显示出来的是一

2、种深郁的黑。色彩有着其独特的蕴意,如红色代表热烈、蓝色代表忧郁等,繁漪有一种特别的颜色铺垫着她的性格与命运,那就是黑色。黑,是死亡,是诱惑,也是控诉。繁漪生活在一个像坟墓、监狱似的周公馆里十八年,不但被囚禁在以所谓爱的名义筑起的房屋之内,还被人认为“精神有点问题”。她对周萍产生的所谓感情,就是为了逃避环境所产生的一种需要。正如作者说:“有人会问,为什么她(繁漪)会爱这样一棵弱不禁风的草(周萍)?这只好问她的命运,为什么她会落在周朴园这样的家庭中?”2的确,长期没有真实的爱的生活,长期被人看作“疯子”的处境,使繁漪所散发出来的魅力越发阴暗。周公馆的长期折磨磨灭了她的同情和怜悯之心,委曲求全多年,

3、“阴谋”一触即发的繁漪,在强大的黑暗势力面前,始终没有与之抗衡、改变命运的能力。“黑”的暗示,正是她悲剧收场的伏笔。繁漪的悲剧一方面说明了“黑”的势力的强大,而另一方面,也显示出 “黑暗中的一线光芒”。在时代的洪流中,尽管她的结局都如此地不幸,但反抗的怒火已经点燃,预示腐朽的社会必将被摧毁,这恰是这位女性给予我们的最大启示。繁漪像带刺的黑玫瑰,划破黑暗的长空,划伤那些不怀好意的人们,让我们嗅到暴雨来临之前的空气中压抑的气息,让我们看到黎明前必须要经历的黑夜,使我们更加强烈渴望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好洗涤那个腐朽的社会,唤醒良知,迎接光明社会的到来。二、繁漪的生活在爱恨痛的漩涡中挣扎繁漪作为一个处于

4、封建礼教压迫下的悲惨妇女,她没有爱情的自由,只能被禁闭、被“供养”。她的命运是不幸的,生活是痛苦的。在封建礼教的家庭中,丈夫说的话就是生存法则,繁漪对周朴园,有着一种人身依附关系,繁漪不是周公馆的女主人,她仿佛是一个玩偶,在周朴园的淫威之下,饱受情感摧残。另外,中国的儒家思想强调了女子必须恪守“三从四德”:“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和“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因此,繁漪的处境正是这样:对待爱情没有发言权,对待命运没有决定权。作为一个后母,把自己的所谓爱情的希望寄托在懦弱而迂腐的继子周萍身上,这种为世人所不齿,为传统所不容的乱伦恋的发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格外不幸的繁漪。繁漪和继子周萍在“

5、爱情交往”中的表现依然受着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我们看到繁漪在和周萍相处的过程中始终表现得十分被动,繁漪只是需要周萍别抛弃她便可以了:“带我离开这儿,日后,甚至于你要把四凤接来一块住,我都可以,只要,(热烈地)只要你不离开我。”1很显然,这是繁漪长期处于没人疼爱的环境中所造成的苦果。尽管她在对抗周朴园专制的斗争之中显示出了独特的“雷雨”的性格。但是,在“爱”的领域里,她显然还是一个愿意自贬人格去乞求“爱惜”的可怜女子,她只需要一个给她安慰的人,这个人能让她稍微平静,能暂时忘记这不幸不快的命运与生活,使她有勇气苟延残喘般地继续活下去。但是她在爱的陷阱里越踩越深,不能自拔。她以为和继子的乱伦的关系能

6、反击周朴园给予她的无形且无情的精神枷锁,可以摆脱周朴园对前妻念念不忘的阴霾对她的笼罩,她希望通过这样一场伦理道德缺失的恋爱能显示自己独立特行、与众不同,使自己身心得到解放。繁漪的这种反抗是苍白无力,或者说是作茧自缚,是她自己在给自己制做更多更大更痛苦的不幸。在男权社会中妇女不论在经济还是政治上都处于无权地位,繁漪的悲剧是必然的,要获得真正的解放,必须“第一在家要获得男女平均分配。第二,在社会应该获得男女平等的势力。”3尽管繁漪的反抗以失败告终,但这位女性的形象仍旧是具有深远的时代意义。三、雷雨的思想光芒划亮夜空雷雨这部作品给我们展现了二十世纪初中国旧式的权贵家庭生活全景图。发生1919年的那一

7、场声势浩大的五四运动给中国旧式社会带来暴风雨般的洗刷,人民逐渐觉悟起来并要求民主,争取人权。在这个过程中,曹禺也逐渐认识了剥削阶级的罪恶,社会的黑暗。于是他创作出了繁漪、侍萍等一系列形象,通过展现家庭冲突,揭示以封建道德维持的旧家庭、旧社会势必崩溃的趋势。作品的客观意义和作者的主观意图是比较一致的,作者对繁漪的态度更加十分鲜明:“我会原谅她,虽然她做了所谓罪大恶极的事情抛弃了神圣的母亲的天责繁漪自然是值得赞美的。2那么曹禺的道德观念是如何的呢?又是怎样寄托在雷雨这部作品中的呢?显然,身处20世纪初的曹禺已经注意到了女性解放的迫切性,在借助繁漪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的同时,又充分肯定了中国传统妇女思

8、想中确有值得歌颂的地方。在作品中,作者对“真爱”、“善与美”的追求同样是明显的。作为同一个男人的情人,作为中国二十世纪初的受苦受难的妇女形象,繁漪和侍萍的悲剧命运往往是连在一起的“同类”。曹禺在雷雨中精心塑造的鲁侍萍的形象,是最令人同情和深思的角色。诸多学者都认为侍萍是“善与美”的化身,她又是“真爱”的化身,她对周朴园的无情不图任何回报也不曾想过报复,她养活自己的孩子,三十年来坚韧和顽强的生活,默默承受着社会和家庭给她的压力,担任了一个贤妻良母的角色,而且还主动出去找事干,企图以经济上的独立换得人格上的独立。即使是面对仇人周朴园,面对接踵而来的一系列剧烈的矛盾,她始终是一个顾全大局的女性形象。

9、侍萍把坚强地过好生活当作社会对她不公平对待的反抗,这正好代表了无数的中国劳动妇女被男权压迫得“哑”了,“忍”便成了美德,这更加深刻的揭示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不公平和不合理。但是,她的形象让那个年代的人们不至于对“真诚”、“善良”的追求感到绝望。与侍萍相比,繁漪曾经也是“哑巴”,但是在两代人的欺辱下,她以“雷雨”的性格,操纵了全剧的发展。在周朴园的精神摧残下,她从退让到反抗:为了缠住周萍,不惜从中破坏他与四凤的关系:利用亲儿子周冲对四凤的感情,使其兄弟相争;将罪恶见证者将侍萍引回家来,为的是使恶魔周朴园露出真面目。这一切就像一把火,破坏了整个有“秩序”的家庭。在封建式的环境中,中国的女子选择的对抗

10、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繁漪式的破坏和疯狂,另一种是侍萍式的坚忍与奉献,作者同样做出了充分的肯定。同时,不得不指出的是雷雨中还充斥着作者曹禺的基督教思想。剧中的一系列人物的关系充满的是罪与救赎的基督教思想。周朴园与侍萍、繁漪、周萍的关系,就是充斥着原罪与赎罪、罪孽与报应的情结。其中繁漪的形象更是尤其突出。她本来是一个有知识有觉悟的女子,可就是活在一个囚牢似的周公馆,使美好的东西都从她身边溜走了。她的青春,她对生命的渴望、对爱情的追求都因为周朴园而被扼杀掉。毫无疑问,她是一个受罪的人,所以她就要充当一个报复者,向给她压迫的人施与复仇或者说,这是报应。最后,却由于造成了一个家庭的悲剧,而悲剧的范围大大超出她所料,她也变成了一个罪人,她必须为此赎罪。因此,在雷雨夜过后,她真的变“疯”了!为自己赎罪的方法,就是呆在那教堂里,继续“疯狂”、继续折磨自己。繁漪形象的成功,和作家的思想与道德的先进性是分不开的。处于历史变革的洪流之中,繁漪肩负着打破牢笼闯出明天的使命,与作家真诚和热忱的社会责任感分不开。繁漪和侍萍以及其他形象共同肩负了曹禺对封建礼教的批判,如果没有了作家崇高的思想品质和道德观念,繁漪就会失去了灵魂,失去了魅力。参考文献:1曹禺.雷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2曹禺.雷雨序a.雷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