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体会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1369763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体会(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体会 人的素质中很重要的是良好的心理素质,初中数学教学必须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要从整体入手,注重教学目标的渗透,重点是课堂上营造心理健康氛围。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觉地、有意识的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在引导学生探究、理解、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智力和创造力的同时,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形成学生健全人格所采取的各种积极措施,以消除教学过程、评价和管理中一切有害于学生心理健康的不利因素,使学生能在宽松、和谐、愉快的情境中学习,以维护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学生化解学习心理困扰。调节和优化学习心理状态,有效投入学习活动,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在

2、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但具有必要性,同时也存在着可行性。 1.以兴趣问题为切入点,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内驱力 在初中数学教材中,有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在教学中挖掘教材,有机地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积极心理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初二数学“无理数”的教学中,教师讲述祖冲之生平以及他们对圆周率的计算,介绍我国的这项令世人瞩目的数学成就,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同时记住圆周率的方法,“山间一寺一壶酒,尔乐苦煞吾,把酒吃,酒杀尔,杀不死,乐尔乐”记为:3.1415926535897932384626教学中渗透数学的发展变迁,对拓展学生视野,培养民族

3、精神,提高学习积极性都是大有裨益的。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普遍具有好奇心。学生往往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求知欲比较强。教师要在课堂活动中创设情境,提供机会,启发引导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增强学习兴趣和信心。心理健康教育同样水到渠成地获得良好效果。 2.师生互动,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 快乐情绪原则是人类生活取向的一项基本原则。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状态是获得课堂教学成效的重要保证。研究表明,愉快轻松的心境能使人头脑清醒,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对知识技能的接受能力和理解程度产生直接影响。首先,教师满面春风、情绪高昂地走进课堂,面对全体学生的是微笑、热情和关爱,同时倾注一种期望。开始就直接激发学生愉悦、兴奋的心理状

4、态,让学生感受到课堂是自己学习的场所,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油然而生内在的情感动力,因此安定情绪、集中精神投入课堂学习。接着教师讲课,一举手,一眼神,一句逗趣话,一丝幽默感,都会进而激发学生情绪,使学生在融洽的氛围中接受教育,领会知识。学生热情饱满地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如在教学无理数后,可提问学生,有理数和无理数有何联系与区别,让学生交流讨论,最后归纳:有理数和无理数都有正和负之分,有理数包括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而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又如在教学完全平方公式(a)2=a22ab+b2时,学生计算中总出现丢2倍的情况。为了避免这种现象,一句顺口溜:

5、首平方、尾平方、2倍乘积在中央,使学生在情趣盎然的氛围中记住了公式,而且计算时也能避免失误。学生快乐学习,心情舒畅,心理健康同时得到正常发展。 3.克服心理障碍,鼓励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tob_id_3199 心理学实验和教育教学实践都表明,学习水平不一的学生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元认知的发展水平不同。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因为良好的学习心理是认知的基础,碰到一些数学难题时,也会努力去思考如何解决,找出问题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养成自觉地调整和控制自己的学习行为习惯,使认知水平得到发挥,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克服历年来学习数学的恐惧心理。 我班有一个学生,平时数学成

6、绩不错,但考试几乎每次都会考砸。后来,我亲切地与他谈话,究其原因是心理压力太大,每次临考前都睡不着,心里总在说:到底明天能不能考好,考差了怎么办呢?越是紧张,越考不好。他很失望,很郁闷。知道原因后,我首先给他指出:要有信心,他的基础过关,有实力去考好。考前不要想太多,可以做一些轻松的事情,舒缓一下紧张的情绪,喝一杯热奶帮助一下睡眠。还有思想要端正,只要尽力了,考得好不还都不怪自己。后来他想通了,成绩越考越好,后来还考上了重点高中。后进生不是笨,很多都是因为对数学不感兴趣,甚至感到枯燥无味。可以通过提问:“数学从哪来的?你们的生活没有数学吗?”让这些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同学成立一个活动小组,利用课余

7、的时间到各个商店了解价格情况。访问售货员并且写写心得体会,让他们知道售货员也不容易当,要对各种商品的价格了如指掌,收款准确快捷。通过这次调查活动,使学生了解到要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尝试去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为以后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了学好数学的重要性,不再讨厌数学了。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挫折是难免的,所谓“心想事成,一帆风顺”等等只是人们的美好愿望。对待挫折最积极的态度,要有坚强的意志,知难而进,以积极进取的精神,战胜挫折,获得成功。 4、分层要求,使不同学生得到不同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个别学生

8、学习差 是客观存在的,在教学中既照顾学生的个体筹异,义要避免不分对象“一刀切”的弊端,就要求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学习能力,对学生实现“目标分层、施教分层、评价分层” 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实际水平的层面上学习,坚持“下要保底,上不封顶” 的原则 ,充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真正为学生营造出安全的心理健康氛圈和学习环境,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 5、运用积极合理的评价,促成和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经常性地评价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合理的评价能促进和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教师要更新对学生数学学习评价的观念,既要重视学生知识技能掌握和能力 的提高,又要重视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

9、改变,将评价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加以肯定,突出评价的激励与发展功能,准确把握、积极合理评价每一位学生,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欢乐,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积极悦纳自己。 6、 要重视给学生提供适时援助,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因个体差异,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遇到听不懂、啃不动的情况时 ,就会产生心理认知障碍,苦恼,急躁,对学习失去信心、情绪低落等,进而会产生厌学情绪。此时教师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伸出关爱之于,给予及时恰当引导和帮助,帮助学生化解所遇到的困难、,提供援助时应注意方式方法,不要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对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出现的失误和波折,不要讽刺、挖占,要给予充分的理解。 综上所述,数学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互渗透、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组成一个协调统一的教育整体,这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教师,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以教学为载体、为桥梁来挖掘学生的潜力,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地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