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11课 第2框 社会历史的主体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136764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11课 第2框 社会历史的主体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11课 第2框 社会历史的主体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11课 第2框 社会历史的主体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11课 第2框 社会历史的主体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11课 第2框 社会历史的主体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11课 第2框 社会历史的主体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11课 第2框 社会历史的主体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历史的主体基础演练一、选择题1发展振兴足球事业关键是把路子走对,注重打好群众基础、夯实人才根基,从娃娃抓起,从基层抓起,从基础抓起,从群众性参与抓起。这一要求体现(C)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A B C D解析发展振兴足球事业要注重打好群众基础,说明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故符合题意。要从娃娃抓起、从基层抓起等,说明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我们要注重量的积累,故符合题意。错误,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错误,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2“群众是一串零,再多也是零;杰出人物则是这串零前的非零实数,一加

2、到零前,就成了一个天文数字。”这种观点(D)A肯定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B正确反映了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不同作用C告诫杰出人物一定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D夸大了杰出人物的作用,否定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解析群众是一串“零”,再多也是零,否定了群众的作用;杰出人物则是这串“零”前的非零实数,夸大了杰出人物的作用。由此可知,不选A,D说法正确。材料中的观点对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的认识是错误的,不选B。C在材料中未体现。故选D。3蒲松龄在创作聊斋志异时,设立茶馆,通过群众讲故事的方式来搜集素材。这说明了(C)英雄人物在历史中的作用是通过传说实现的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

3、成和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共同创造历史A B C D解析说法明显错误,故排除。说法错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故排除。蒲松龄在创作聊斋志异时,通过群众讲故事的方式来搜集素材,这说明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故正确。故选C。4下面漫画(作者:罗琪)中出现的可喜变化(B)有利于更好地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印证了人民群众才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印证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于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有利于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A B C D解析漫画中

4、,群众可以直接向局长反映问题,这一做法有利于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有利于更好地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正确切题。与漫画主旨不符。说法错误,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故选B。5没有群众的实践经验,任何科学家、艺术家、思想家的创造活动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可能取得有价值的成果。这说明(D)A脑力劳动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B人民群众的物质生产实践是精神生产的前提C人民群众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D人民群众的实践是社会精神财富产生的源泉解析本题考查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这一知识。题干的意思是科学家、艺术家、思想家创造的文化成果都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故选D。二、非选择题6阅读材料,

5、完成下列要求。徐悲鸿一生致力于国画的创新实践,在绘画创作上,坚持写实画风。抗日战争时期,为赞誉中国民众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的顽强意志,徐悲鸿创作了巨幅水墨画愚公移山奔马图等。新中国成立后,他为战斗英雄、劳模、民工画像,到山东水利工程工地体验生活,搜集反映新中国建设的素材,描绘新中国建设中的新人。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相关知识,分析徐悲鸿致力于国画创新为什么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答案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只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才能从人民群众实践活动中获得国画创新的源泉和动力,获得国画创新活动所需要的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只有深入生活、扎根人

6、民,才能充分发挥国画凝聚人民力量、鼓舞人民斗志的作用,推动人民群众社会实践活动的发展。解析解题时要紧扣设问指向,明确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体现,既要总体上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角度分析,又要明确国画创新属于精神财富的创造,进而要从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角度深入分析。此外,还要结合国画的内容说明其对人民群众主体作用发挥的意义。创新拓展一、选择题1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人民的生活、命运、情感,表达人民的心愿、心情、心声”。这是因为(D)人民群众是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文艺工作者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社会主义文艺的根

7、本宗旨是为人民创作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发展的源泉A B C D解析广大文艺工作者要“表达人民的心愿、心情、心声”,是因为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宗旨是为人民创作,正确;广大文艺工作者要“观照人民的生活、命运、情感”,是因为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发展的源泉,正确;与题干材料构不成因果关系,不选。2“要深刻认识并且联系群众的重要性,深入群众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办法,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拉近与群众的思想感情距离,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实际本领。”这是基于(B)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实践的主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

8、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A B C D解析错误,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错误,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3毛泽东在题为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的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并强调要把“党的方针变成群众的方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等一系列著作中,强调了人民战争的思想,认为战争伟力最深厚的根源在于民众之中,人民群众是真正的铜墙铁壁。毛泽东的群众观表明(C)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

9、导方法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A B C D解析毛泽东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并强调要把“党的方针变成群众的方针”,说明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正确;毛泽东认为战争伟力最深厚的根源在于民众之中,人民群众是真正的铜墙铁壁,说明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正确。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错误;材料没有强调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不符合题意。4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确立的重要方针。这一

10、方针体现了(B)人民群众在文化发展中起主体作用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是精神财富产生的源泉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文化建设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A B C D解析材料体现出该方针对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利益的重视,符合题意。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精神财富产生的源泉,错误;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错误。5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决策,但有的地方在执行时却走样变味,成了层层填表、数字脱贫,不仅没给贫困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反而导致扶贫干部把大量精力耗费在“浩瀚”的“表海”里。从唯物史观角度看,这警示广大党员干部(C)制定政

11、策要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要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要树立群众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A B C D解析扶贫决策执行走样是因为有些地方没有将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中,这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坚持群众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政策在执行时走了样,不是政策制定的问题,故舍去。属于辩证唯物主义,不属于唯物史观,舍去。6我们决胜全面小康,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有始有终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材料观点是基于(A)坚持群众观点是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

12、要保证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一致的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引导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A B C D解析表述错误,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但不是引导者;表述错误,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正确指出了为什么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7. “静坐当思自己之过,闲谈多听百姓之言”告诉我们的哲学道理有(C)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要将群众呼声作为验证认识真理性的依据要坚持以民意作为制定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必须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A B C D解析“闲谈多听百姓之言”,强调人民群众的重要性,符合题意;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错误;我们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13、,错误。二、非选择题8(2019全国,39(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历史上,风沙、盐碱、内涝肆虐,兰考民生艰难、百姓贫苦。20世纪六十年代,“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依靠群众,开启治理“三害”的征程,改善了兰考自然环境,形成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2014年,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习近平总书记选择兰考作为联系点,叮嘱当地干部要切实关心贫困群众,带领群众艰苦奋斗,早日脱贫致富。“改变兰考贫困的面貌,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兰考县委牢记总书记嘱托,把脱贫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提出了“三年脱贫,七年小康”的奋斗目标。兰考广大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深入调

14、查研究,找到了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脱贫措施。在焦裕禄精神的鼓舞下,兰考人民团结奋斗,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建立“公司贫困户”“经营大户贫困户”等模式,发展温室大棚种植、畜牧业、民族乐器制作等产业,打赢了艰苦卓绝的脱贫攻坚战。2017年,兰考在河南省率先摘掉贫困县的帽子。2018年,兰考入选中国“幸福百县榜”。结合材料并运用唯物史观知识,说明在脱贫致富实践中兰考县委是如何贯彻群众路线的。答案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兰考县委心系群众,把扶贫脱贫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从群众中获取智慧和办法;带领群众艰苦奋斗,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解析本题从唯物史观角度考查在脱贫致富实践中如何贯彻群众路线。依据知识限定群众路线的内容回答。从材料看,第三段材料是设问分析的主体部分,包括为了群众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两个层面。将观点与材料相关信息对应回答即可。-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