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廊资料汇总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1358699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廊资料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管廊资料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管廊资料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管廊资料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管廊资料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廊资料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廊资料汇总(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总体设计方案3.1综合管廊设计方案3。1。1)设计基本原则根据本项目建设条件和特点,结合招标文件要求,本次投标综合管廊方案设计在满足“统一规划、合理配置、统一建管、资源共享、立足长远、综合利用”等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具体还应遵循如下基本原则:(1)综合管廊的平面线型应基本与所在道路的平面线形平行,但综合管廊平面线形的转折角必须符合各类管线平面弯折的曲折角要求。 (2)综合管廊的纵纹应考虑综合管廊内部自流排水的需要,其最小纵坡应不小于2;其最大纵坡应符合各类管线敷设方便,一般控制值为20,特殊情况例外.(3)综合管廊的最小埋设深度应根据路面结构厚度,必要的覆土厚度以及横向埋管的安全空间等因素确

2、定。(4)综合管廊断面空间应能满足各类管线的敷设空间、维修空间以及扩容空间的需要,断面型式与各类管线的布置应满足综合管廊安全运行的要求。(5)综合管廊特殊断面的空间应满足各类管线的支接口、分支口、通风口、人员出入口、材料投入口等孔口以及集水井的断面尺寸的要求。(6)综合管廊内的缆线一般布置在支架上,支架的宽度与纵向净空应能满足缆线敷设及维修需要,支架的跨距应根据计算及实际施工经验确定,大口径的管道一般安置在支墩或基座上,文墩或基座的跨距也应根据计算确定。3。1.2)工程概况(1)本项目地处于南川区域,设计起点为同安路交口,设计终点为新城大道交口,全长1.31公里,管廊宽5。45米,高4.1米。

3、采用双排双孔。(2)防火分区:每段防火分区长度不大于200m,防火分区两端设置防火墙,防火墙上设甲级防火门.(3)投料口:每段防火分区均设置一个投料口(管道舱、电力舱各设置一个),投料口应兼顾人员出入功能;(4)逃生孔:每段防火分区设置两处人员逃生孔,其中一处利用投料口作为逃生孔直通室外,同时利用相邻防火分区的防火门作为第二处逃生通孔(通道); (5)区段出入口:综合管廊沿途每隔1000米左右设置一座区段出入口;(6)管线出仓口:综合管廊通过管线出仓口将内部管线和外部管线相衔接; 3.13)综合管廊设计方案(1)签于燃气的易燃易爆性,将燃气设置在单独舱室,位于综合管廊的上部,管廊在平面上基本位

4、于人行道,平均沟底深度为4-5m。综合管廊沟底平面有一定的排水坡度,沟底地面由10cm宽的小沟槽排水。(2)考虑到工程的道路宽度较窄,将雨、污水管道单独敷设,需要较多空间,且本工程的雨、污水流量较小,所需排水截面较小,将雨、污水入管廊一并实施,可减少占地空间,且对工程造价上不会造成巨大的投入.本次设计雨、污水一并纳入管廊。(3)另外需入管廊的有电力、通信、给水管。当给水管与电力、电信管线同沟时,应注意施工质量,加强维护管理,避免爆管的发生。(4) 当强电与弱点共处一室时,应注意采用屏蔽措施,避免强弱电管线的相互干扰,对于110KV的高压电缆管线应外加屏蔽铁盒. 综合管廊管线断面图布置如下:此方

5、案优点在于:(1)综合管沟内管线布置紧凑合理,有效利用道路地下空间,节约城市用地.(2)有利于通信行业的竞争和发展,能适应入世后国外通信运营商进入的新要求。(3)减少路面开挖,避免由于开挖影响交通和居民出行,增加了路面的完整性和工程管线的耐久性,保持路容街貌美观。(4)降低工程管线的敷设、增设、维修和管理费用,减少路面依附的架空线,也减少道路上检查井、室数量,有利道路的景观。(5)工程建设综合费用减少,经济上和使用上的合理性明显。3。1。3)施工设计的相关要求(1)综合管廊中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分区并按规定设置钢制防火门和防火卷帘:接要求在不同区段设消防报警、喷淋、通风、排烟及动力照明等.

6、(2)各地段就地设置疏敞楼梯,其距离必须满足防火设计规范对综合管廊地下空间开发和停车场楼梯的疏散距离要求。(3)所有防火墙的管道,必备川岩棉封堵严实,水泥砂浆封口。 (4)汽车坡道进出口的地面开口段在距上部檐口内2m以外的地面部分做融雪设施,融雪电缆埋在结构底板中。 (5)地下综合管廊的结构防水等级为一级,采用刚柔结合方案,在结构关键部位(施工缝、应力集中处以及环形车道、汽车坡道顶板)外表面涂刷水泥基渗透催化结晶型防水材料。本材料独特的催化作用,具有遇水使水泥产生结晶体体和二次自我修复的功能,对结构起到了永久防水作用。结构外表的第二道设防为柔性卷材防水,根据各部位不同要求选择相应的防水卷材。

7、(6)综合管廊所有的金属表血均应除锈、磨毛刺、刷防锈漆两道、涂调和漆两道。 (7)主管廊电力小室中按要求位置设放阻火包其材料及做法由消防主管部门确认。 (8)综合管廊内的建筑内墙采用240 mm厚的粘土空心砖砌体。 3。2管廊结构工程3。2.1)设计基本原则(1)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力求做到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保护环境.并结合当地的人文、习俗特点要求进行设计。(2)设计使用年限100年,安全等级为二级,未经技术鉴定或许可,不得改变结构的用途和使用环境.(3)结构构件重要性系数取1.0,结构构件裂缝控制等级为三级;防水等级为二级;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混凝土结构环境类别为二b。

8、(4)综合管廊属基础设施建筑,抗震设防为重点设防类,本工程建筑场地类别为类。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本工程所处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g.3.2.2)主要技术规范和标准(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5)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6)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7)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 508382015)3。2。3

9、)主要材料(1) 混凝土:管廊及其附属工程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为P6.水泥宜采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垫层采用C15素混凝土。混凝土骨料要求洁净并级配良好,水泥用量不应小于320kg/m,水灰比不大于0.50.防水混凝土应通过调整配合比,掺合料配置而成。防水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抗渗等级应比设计要求提高一级(0。2MPa).防水混凝土中各类材料的总碱量(Na2O当量)不得大于3kg/m3;氯离子含量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0.1%.(2)钢筋:d8或设计图纸专门注明为吊钩或拉环用钢筋为热轧HPB300级钢筋;d10为热轧HRB400级钢筋,钢筋标准强度要求

10、应满足GB500102010第4.2。2条。应具有不小于95%的保证率。带肋钢筋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用钢:第II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07)的规定;光圆钢筋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用钢:第I部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2008)的规定。 (3)焊条: HPB300级钢焊接采用E43型焊条;HRB400级钢焊接采用E55型焊条。(4)电力专用防盗盖板为远程控制盖板,钢格栅为带可控防雨水装置的格栅。集水井镀锌钢格栅G405/12。5/50G:扁钢尺寸40x5,扁钢中心间距12.5mm, 横杆中心间距50mm,表面热浸锌处理.通风口及投料口上镀锌钢格栅栅格应小于25mmx2

11、5mm。 栏杆参照国标图集06J4031,B12型加工安装。所有穿墙套管参照图集防水套管02S404柔性防水套管A型执行。所有钢梯参照图集钢梯02J401执行.3.3管廊消防系统3。3.1)设计基本原则(1)综合管廊按防火等级为特级保护对象,采用全面保护方式.(2)综合管廊内应设火灾探测器、火灾报警装置、火灾应急广播等,而且应设置消火栓系统联动控制系统.(3)火灾报警和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应包括自动和手动两种触发装置。3。3。2)消防设计方案(1)防火分区:参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等要求,借鉴其他城市综合管廊建设经验,每隔200 m设置一道防火墙并配防火门,采用轻质阻燃材料,将

12、综合管廊每个防火分区面积控制在2 000 m2左右。(2)报警系统:为尽早发现火灾险情,自动报警系统是至关重要的.探测器的类型可选用缆式线形感温探测器或空气管线型差温探测器,安装间距不应超过10M。火灾手动报警按钮应在火灾报警控制器或消防控制室的控制报警盘上有专用独立的报警显示部位号,不应与火灾自动报警部位号混合布置或排列,并有明显的标志.(3)灭火器配置:该项目采用干式水喷雾消防系统,拟将综合管廊内水喷雾消防设计为空管,仅设置足量的水泵接合器,将市政消火栓作为综合管廊的消防水源,消防时靠消防车连通。(4)综合管廊内隔墙上人手可以触摸到的地方应装设消防电话分机和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并应每隔50米

13、设一组紧急电源插座。(5)消火栓系统联动控制中,每个消火栓处应设直接启动消防水泵的按钮,另外还应设有一个指示灯,该指示灯应当是消火栓水泵启动后的反馈信号灯,在消防水泵启动后,消火栓箱内启泵反馈信号灯应燃亮。同时要在消防控制设备上显示启泵按钮的位置。3。4管廊通风系统3。4。1)通风消防设计标准(1)根据消防系统的要求(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综合管廊每隔200米左右设置一个防火分区。通风设计以防火分区为计算单元进行通风系统的划分和设备布置。(2)根据本项目特点,采用机械进风、机械排风的通风方案。在每个防火分区的一端设置进风亭,另一端设置排风亭,风机设在风亭内.系统运行时,经排风机将室内热湿

14、污浊空气排出管廊,新风经新风机送进管廊内。3.4.2)设计原则(1)管廊采用机械进风、机械排风的通风方式。(2)根据综合管廊沿线附近地面景观规划的要求及现状,尽可能布置较少的地面通风口,通风口与物料投放口相结合。(3)地面风亭的布置应与周边景观环境相协调,同时应满足作为工作人员出入口和火灾时紧急安全出口的需要。(4)设计选用低噪声、低能耗的风机,减小综合管廊内通风设施对地面周围环境的噪声影响,同时满足环保与节能的要求。3。4.3)设计参数(1)室外气象参数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 21.9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 -7.4夏季最多风向及其频率:C37% SSE 17夏季室外平均风速:1。5m/s冬

15、季最多风向及其频率:C 49 SSE 18冬季室外平均风速:1.3m/s(2)综合管廊内人员工作环境温度:403。4.4)通风系统设计管廊属于封闭型的地下构筑物,废气的沉积、人员和微生物的活动都会造成管廊内氧气含量的下降,另外沟内敷设的电缆等管线在运营时会散发大量的热量,因此整个管廊必须设置通风系统以保证沟内余热能及时排出并为检修人员提供适量的新鲜空气。各仓亦需设置测量含氧量装置,仅当仓内氧气指标达到要求,工作人员方可进入。本通风系统采用机械进风、机械排风的通风方式。在每一防火分区中分别布置进风口和排风口。进风口和排风口均设不锈钢防水百叶,且均设置在人行道上的绿化带内.机械通风时,室外新鲜空气由进风口经送风机送入管廊,沿管廊流向排风口,并由排风机排至管廊外。综合管廊的通风量按照正常通风换气次数不小于2次/h,事故通风换气次数不小于6次/h计算。本工程将正常通风换气与事故通风换气合设风机,按6次/h计算。3.4.5)通风系统控制及运行模式(1)高温报警通风为使电力管廊内的环境温度符合设计要求(不超过40),当管廊内空气温度38时,温度测量系统收到信号后,自动开启该排风系统内对应风机,当综合管廊内空气温度35时,自动关闭该排风系统内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电气技术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