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艺术设计的功能性与审美性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1356819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艺术设计的功能性与审美性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谈艺术设计的功能性与审美性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谈艺术设计的功能性与审美性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谈艺术设计的功能性与审美性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谈艺术设计的功能性与审美性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谈艺术设计的功能性与审美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艺术设计的功能性与审美性(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艺术设计的功能性与审美性摘要:艺术设计是设计者自身综合素质的体现,如表现能力、感知能力、想象能 力等。设计者将他们的设计理念融入到所需设计的物品中来显示他的功能性与审 美性,让人们在审美中得到艺术的享受与升华。关键词:艺术设计,功能性,审美学,和谐艺术设计的功能性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越来越离不开艺术设计。例如在建筑方面、时装方面、 装饰方面,都越来越重视艺术设计,这完全是由于它的功能性。1、艺术设计在建筑中日益成长。从古至今无论是哪朝哪代都有各自的建筑 风格,这不仅仅是由于美观,同时也是各个时代的民风习俗所要求的。 在古时候 还没有艺术设计这个概念的时候, 人们知道最基本的对称美。实不然,在

2、人们心 中那最原始的对称美便是那人们最基本所掌握的艺术设计。它的功能性就是让人们能够有视觉的享受,同时也要有实用性。到科技发达的今天,艺术设计在建筑 中的运用也日趋成熟。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体育馆一一鸟巢,就是建筑与艺 术的完美结合,充分体现了艺术设计的功能性。又如,在上海世博会上,那简直 就是艺术设计的建筑,虽然没有实用性,但却看出了设计技术在建筑中的完美应 用。西班牙馆是竹子与钢铁的结合,多了份远古气息,少了份现代化的元素。中 国馆,将典型的中国元素完美的融入了建筑中, 在审美中得到情感的升华。相信以后,艺术设计会成为建筑的主流艺术设计会成为建筑的主流2、艺术设计在时装中日趋完美。当我

3、们坐在荧屏前,欣赏着模特穿着各式 衣服走秀时,你是否已沉浸在那令人神往的服装世界中。 绚丽的灯光,美丽的模 特,最吸引人们眼球的却是那一件件新颖而又别致的衣服。衣服外观奇特,融入了设计师们无数的心血。他(她)们将他(她)们的设计理念放入了他们的服装 中,穿在人们身上,给人们以艺术上的审美享受。过去我们过得满足式的生活, 意思就是吃饱穿暖就行,在外观要求上几乎没有。然而在二十一世纪的当今社会, 人们已不拘泥于过去的满足式生活, 他们要的是享受型生活,这也就意味着将会 有越来越多的人注意的不仅是实用,而且还要美观,给人以艺术的享受。这也意 味着服装行业要对艺术设计这一块越来越重视,将二者能够完美的

4、融合在一起, 所以才会有一个又一个服装设计师名满天下。 我相信随着我们的国家变得越来越 富强,我们的生活水平会越来越好,艺术设计在服装界的路会越来越长, 最终会 趋向完美统一,这便是艺术设计又一在生活中的功能性,是一不可缺乏的功能性。3、艺术设计在装饰中日渐走向盛强。装潢设计又叫做视觉传达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是借助视觉记号来传达信息的一种设计, 这种视觉信号在传达信息中有着重要地位。商品的标志、包装、装潢与宣传广告等设计通称装潢设计。所谓的装饰设计亦称装潢设计。当你将你的设计通过视觉信息传递给别人时,这也就决定了别人对你的装饰的好与坏。当你将你的艺术设计融入到装饰中, 没有奢华的外表,没有空虚的

5、内容,有的尽是艺术的享受与设计的美感, 无疑会给装饰带来令人难以想象的效果。同样这装潢设计也会分为室内设计(图1-1)与室外设计(图1-2)还有室内陈设品设计(图1-3)等等。在我们进行设计时,必须要根据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地点进行设计,这样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不然反而会偷鸡不成蚀把米。在如今的二一世纪讲究的已不是过去的能吃能住就行,现在是一个实用美观的双要求社会。在这样的环境中,装饰就成了最简单的词汇。 但是,简单的背后却是有着艺术设计的支撑, 所以我认为任何装饰在以后的生活 中,会或多或少的离不开艺术设计。T-0(图 1-1)(图 1-2)牛顿说过:“我像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孩子,不是的找寻

6、那些看上不同寻常的 卵石和漂亮的贝壳,而伟大的真理海洋把所有未被发现的知识展现在我面前。”一百多年来,世界上著名的艺术设计师的成功作品, 就像那些不同寻常的卵石和 漂亮贝壳,通过艺术的形式呈现于读者的面前, 希望读者透过他们,从一个侧面 窥见到艺术设计这一伟大的真理海洋。艺术设计的审美性艺术设计的审美性主要阐释的是艺术设计的审美性质与审美意义,以及加强艺术设计审美修养的重要性。同时也研讨艺术设计审美观念的善变以及它的审美 要素。广告设计、展示设计、服饰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设计等艺术设计主要种 类的审美特征、审美创造和审美鉴赏等问题分别进行研讨。 艺术设计的审美观不 仅可以给别人以愉悦的享受,同

7、时也提高鉴赏者对艺术设计的审美感受力、 鉴赏 力、创造力,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艺术设计的审美性质有助于人们的审美观。在人们的心中始终有着真善美、 假恶丑的最根本的判断。艺术设计的审美性质就是教会人们如何正确的审美, 用 正确的审美观去观看我们周围的事物。 例如,在环境设计中,审美的意义就在于 所研究环境总体的和谐与美观,以及带给人们视觉上的怎样的享受, 而不是在于 它的独树一帜与别具一格。简单的说就是带动欣赏者的审美能力的增长。人们在 看到美好事物时,总会感到心境上的快乐与放松,可当人们看到丑陋的事物时, 不禁会变得暴躁。是的,一个好的审美观,总是让你在意想不到时发现那不一样 的

8、美。任何一名设计师,他的目的都是为了迎合广大消费者的品位。 艺术设计在 现代的审美观中已日趋重要,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艺术设计的审美意义影响着以后艺术设计的发展。在五彩缤纷的如今社会 中,做任何事都有着一定的意义。艺术设计虽然仅仅是在人们的视觉效果中带来 了些许不同,但也许就因为这点不同就改变了他们自己,甚至是整个艺术设计。 在以往,任何对事物的美的装饰无疑是奢侈的表现, 这无疑是扼制了艺术设计的 发展。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艺术设计,不正如一张白纸上全是黑笔的字迹。 当我们 从这审美中收获美的结果,无疑是对设计者的鼓励与赞美,更是在无形中是整个 艺术设计前进发展的动力。记得当照相机刚发明的时候,因

9、为这几乎将景物复印 在纸上的手法,当时中西方好多专家都猜测绘图将在不久后不会受到器重,甚至到最后的消失。但是事实是最好的证据,照相机的发明不仅没有把绘画推向灭亡, 反而却把它推向了另外一个顶端,让许多绘画大师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就 是人们的审美观的改变。因为人们在那照相机所刻录的纸上寻找不到那特别的美 感,有的只是死沉沉的感觉,而在画家们的手中,那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不仅是他 们眼前写照,同时也有自己的情感等自己的主题元素的融入。在人们的审美中, 不仅给人们的是表面上的审美,更多的则是人们看到画的联想与思考, 这是深层 次的审美,亦是审美的意义。当你在意识到一件事物的积极与消极意义后, 无疑

10、 会带来一场革命,走向一个未知的世界。艺术设计的审美观改善了人们的视觉效果。 其实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对审美的 要求也跟自身的经济水平有关。中国的艺术消费越来越强了!摆脱了贫穷的中国 人渐渐开始追求更高的精神享受,小到家居、饰品,大到政府大楼、公共设施, 什么都讲究创意。越来越多的“设计”包围着人们的生活。这是一件好事,然而 在设计艺术“大跃进”之时,我们必须承认一个事实,那就是铺天盖地的设计作 品中,不乏劣质的设计和不尽人意的创意, 包括一些大型建筑物和公共设施。 今 天我们“设计”一幢房子,一个店面,一张桌椅,不仅仅单纯强调它的使用功能 或者只停留在材质、造型和色彩的探讨上,设计的背后隐藏着更

11、多有理性的东西。 所谓的和谐化设计,就是指在设计方面要合理、合情、和谐,力求做到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然,人与所有生灵之间的和平共处、共生共存。毫无疑问,21世纪人们的生存观念,价值取向,审美情趣都发生了更大的变化,而这影响着艺 术设计。现在的艺术设计中存在着一些弊端,如西方化、长官意志化、奢侈化、 高度商业化、极端功利化。从设计批评与设计审美做起,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 就要以设计批评和设计审美为先导,掀起和谐化设计的热潮。空前规模发展的中 国设计艺术,急需设计批评和设计审美的介入,这是设计艺术领域里的一个重要 的环节。此外,消费者的审美教育也非常重要。但是随着综合国力的发展,人们 的审美观已

12、越来越高,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对设计艺术的迫切需要, 以及它的发展。 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21世纪的设计应该关注这些问题:保护生态、珍惜资源、 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设计艺术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我们需要的是和谐 社会,和谐的生活应该在设计艺术中平衡了人与自然 ,我的个人观点设计艺术的功能性与审美性。不管是它的功能性还是审美性,都在人们的生 活中以及人们的理念中,体现了设计艺术的重要性。在我们的生活中,艺术设计 又像一把双刃剑,关键还是在于人们对它的运用。其实在我们让我们的理念融入 这设计艺术中,也就意味着我们通过作品向人们传递着我们的思想。日益变化的变化,在这个美丑交替的世界,我们都拥有者独一无二的审美观, 但是希望我们 的审美观带给我们的是独一无二的艺术享受。艺术设计,一门独立的课程,在这个物质要求与精神需求急速增长的二十一 世纪,不管在衣食住行方面,还是在社会公共生活方面,都越来越离不开艺术的 范畴。艺术设计,以它的独特的功能性,去满足人们独特的审美观,来让我们这 个世界越来越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