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安全管理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1354707 上传时间:2024-01-22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1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安全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工程安全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工程安全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工程安全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工程安全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程安全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安全管理(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2023年建筑工程管理行业文档 齐鲁斌创作 工程安全管理二一年三月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第一章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概述 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关心和维护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权利,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条件。安全生产是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危的头等大事。安全生产搞不上去,伤亡事故大量发生,劳动者和公民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就会严重影响和干扰社会的安定团结;给国家、社会、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有损于我国的国际政治形象。综上所述,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建筑业是属于高危险、事故多发的行业:施工生产的流

2、动性、建筑产品的单件性、类型多样性、施工过程的复杂性,都决定了施工生产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难以避免,工作环境的多变状态,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的发生。另外,建筑施工露天作业、高空作业多,手工劳动和繁重体力劳动多,而劳动者素质又相对较低,这些都增加了不安全因素。所以,必须强调安全生产,严格管理。安全生产要体现“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思想。安全生产的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管生产必须管安全”。我国安全生产工作格局是:“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督、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齐抓共管”。“群防群治”; 1.1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特点(1)建筑产品的多样性决定建筑安全问题的不断变化

3、建筑产品是固定的、附着在土地上的,而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块土地;有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等等;规模是多样的,从几百到数百万不等;建筑功能和工艺方法也同样是多样的,可以说没有完全相同的建筑产品。建造不同的建筑产品,对人员、材料、机械设备、防护用品、施工技术等有不同的要求,而且建筑现场的环境也千差万别,这些差别决定了建设过程中总会不断面临新的安全问题。(2)建筑工程的流水施工,使得施工班组需要经常更换工作环境。建筑业的工作场所和工作内容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混凝土的浇筑、钢结构的焊接、土方的搬运等每一个工序,都可以使得工地现场在一夜之间完全变样。随着施工的推进,工地现场会从负十几米的基坑,变

4、成几百米高、耸入云霄的摩天大楼。可见,建设过程中的周边环境、作业条件、施工技术等都是在不断变化的,包含着较高的风险,而相应的安全防护设施往往是落后于施工进度。(3)施工现场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复杂多变。建筑施工的多耗能、作业的高强度、现场的噪声、热量、有害气体和尘土等,以及施工人员露天作业,受天气、温度影响大,这些都是工人要经常面对的不利工作环境和负荷。建筑业的劳动对象庞大,工人围绕对象工作,劳动工具粗苯,工作环境不固定,危险源防不胜防。同时,高温和严寒使得工人体力和注意力下降,雨雪天气还会导致工作面潮湿,夜间照明不够,都容易导致事故。(4)公司与项目部的分离,致使公司的安全措施并不能在项目部得到

5、充分的落实。一些施工单位往往有多个项目竞标,而且通常上级公司与项目部分离。这种分离使得现场安全管理的责任,更多由项目来承担。但由于项目的临时性和建筑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经济压力也相对增大,公司的安全措施被忽视,并不能在项目上得到充分的落实。(5)多个建设主体的存在及其关系的复杂性,决定了建筑安全管理的难度较高。工程建设的责任单位有建设、勘察、设计、监理及施工等诸多单位。施工现场安全由施工单位负责,实行施工总承包的,由总承包单位负责;分包单位向总承包单位负责,服从总承包单位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管理。建筑安全虽然由施工单位负主要责任,但其他责任单位也都是影响建筑安全的重要因素。再加上现在施工企业队

6、伍、人员是全国流动的,这就使得现场的人员经常发生变化,而且施工人员属于不同的分包单位,有着不同的管理措施和安全文化。(6)目标(结果)导向,对建设单位形成一定的压力。建筑施工中的管理主要是一种目标导向的管理,只要结果(进度、产量),不求过程(安全),而安全管理恰恰是体现在过程上。项目具有明确的目标(质和量)和资源限制(时间、成本),这些使得建设单位承受较大的压力。(7)施工作业的非标准化使得施工现场危险因素增多。建筑业生产过程的技术含量低,劳动、资本密集。建筑业生产过程的低技术含量决定了从业人员的素质相对普遍较低。而建筑业又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工人与施工单位间的短期雇佣关系

7、,造成施工单位对施工作业培训严重不足,使得施工人员违章操作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其中就蕴涵着不安全行为。而当前安全管理和控制手段比较单一,很多依赖经验、依赖监督、安全检查等方式。1. 2 当前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1、法律法规方面 建筑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差;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部分法律法规还存在着重复和交叉等问题。2、政府监管方面 基本上还停留在突击性的安全生产大检查上,缺少日常的监督管理制度和措施。监管体系不够完善,资金不落实,监管力度不够,手段落后,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3、人员素质方面 整体素质低下。(1)目前建筑业从业人员有3893万人,而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3137万人,其安全防护知识和

8、操作技能低下,而职业技能的培训则远远不够。(2)全行业技术、管理人员偏少。(3)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更少,素质低,远达不到工程管理的需要。4、安全技术方面 安全生产科技相对落后。近年来,科学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大和施工危险性大的工程增多,安全技术亟待提高。5、企业安全管理方面 (1)大部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落后,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着相当大的缺陷。(2)安全生产投入不足,基础薄弱,企业违背客观规律,一味追求施工进度,轻视安全生产,蛮干、乱干、抢工期,在侥幸中求安全的现象相当普遍。(3)从业人员过分注意自身的经济利益,忽视自身安全,致使在对企业的安全监督管理方面出现有章不循、纪律松驰、违章指挥、违章作

9、业、管理不严、监督不力和违反劳动纪律事件处罚不严。(4)当前各级机构改革使安全监督队伍发生较大的变化,有些施工单位甚致取消了安全管理机构和专业安全管理人员,致使安全生产监督力量更加薄弱。6、安全教育方面 (1)高等教育中与建筑安全有关的技术教育和安全系统工程专业学科很少。(2)建筑业的三级安全教育执行情况较差,工人受到的安全培训非常少。7、个人安全防护 装备落后,质量低劣,配备严重不足。几乎没有任何工地配备安全鞋、安全眼镜和耳塞等安全防护用品。8、建筑安全危险预测和评估 目前缺乏建筑安全危险的预测和评估机制。9、“诚信制度”和“意外伤害保险制度”建设 按照市场经济客观规律,运用市场信誉杠杆,建

10、立发育的保险市场,是市场经济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的“诚信制度”和“意外伤害保险制度”开展缓慢,已纳入保险的工程项目很少,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第二章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建设工程是一种特殊工程。其特点是产品固定而作业人员流动性较大,施工周期长、涉及面广,工程样式多,又是露天作业,受地理环境和气象条件的影响大,而且施工作业人员的操作不稳定。使建设工程施工成为一个高风险的行业。高风险的行业就需要有严格的管理,因此建立自国家有关部门直至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就更为重要。2 . 1 我国安全生产工作格局国务院2004年1月9日颁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

11、2004】2号)。决定中指出:要构建社会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努力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督、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政府统一领导 是指国务院以及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进行的综合和专业的管理。主要是监督有关国家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的执行情况,预防和纠正违反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的现象。部门依法监督 是指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组织贯彻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依法制定建设行业的规章制度和规范标准,对建设行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计划、组织、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价,指导企业搞好安全生产。企业全面负责 对于建筑行业,既是指施工单位主

12、要负责人依法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同时也包括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工程监理单位及其他与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有关的单位必须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规定,保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依法承担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责任。所有有关单位都必须坚决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建立和保持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群众参与监督 是指群众组织和劳动者个人对于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应负的责任。工会是代表群众的主要组织,工会有权对危害职工健康安全的现象提出意见、进行抵制,也有权越级控告,工会也担负着教育劳动者遵章守纪的责任。群众监督是与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相辅相成的一种自下而上的监督。群众监督有助于建立企业的安全文化,形

13、成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局面,它是专业管理以外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安全管理力量。全社会广泛支持 是指提高全社会的安全意识,形成全社会广泛“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良好氛围。要做好建筑安全管理工作,提高建筑行业安全管理的水平,仅靠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开展工作,显然有点势单力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状况的改变,必须有政府与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必须有政策、法律、环境等多个方面的支持,就是要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提高安全意识,增强防范能力,大幅度地减少事故,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2 . 2 建设工程各方责任主体的安全责任我国在1998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就规定了有关部门

14、和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2003年国务院通过并在2004年开始实施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对于各级部门和建设工程有关单位的安全责任有了更为明确的规定。主要规定如下:2.2.1 建设单位的安全责任 (略)2.2.2 勘察单位的安全责任 (略)2.2.3 设计单位的安全责任 (略)2.2.4 工程监理单位的安全责任工程监理单位和监理工程师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监理,并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承担监理责任。工程监理单位应当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中安全技术措施或者专项施工方案是否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工程监理单位在实施监理过程中,发现存在安全事故隐患的,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整改;情况严重的,应当要

15、求施工单位暂时停止施工,并及时报告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拒不整改或者不停止施工的,工程监理单位应当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2.2.5 施工单位的安全责任(监理单位的职能是:检查、监督施工单位有否落实及贯彻执行)(1) 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是:1) 施工单位从事建设工程的新建、扩建、改建和拆除等活动,应当具备国家规定的注册资本、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装备和安全生产等条件,依法取得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并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承揽工程。2) 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依法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对所承担的建设工程进行定期和专项安全检查,并做好安全检查记录。要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条件所需资金的投人,对于列入建设工程概算的安全作业环境及安全施工措施所需费用,应当说明用于施工安全防护用具及设施的采购和更新、安全施工措施的落实、安全生产条件的改善,不得挪作他用。3) 施工单位应当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4) 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