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教学设计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1354587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雷雨》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雷雨》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雷雨》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雷雨》教学设计(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8、雷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涡阳县楚店学区中心校 孙晶晶教学目标:1、通过看图、学文、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界出现的不同景象特点,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2、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看懂图意,学会通过观察比较找出景物特点的方法。教学重点:图文结合,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景象特点。教学难点:通过准确的用词造句来表现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界出现的现象和特点。过程与方法 1、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培养学生认识自然的能力。 2、通过看课件与学文的结合,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课前准备:、插图及雷声录音。、制作课件。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播放

2、夏天的雷雨这首歌,让学生边结合看课文第一幅插图,边听轰隆隆的雷声和哗啦啦的下雨声,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具体感受雷雨前、雷雨中自然界的景象变化。2、导语:雷雨是夏天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雷雨神奇莫测,十分有趣。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看一场雷雨,好吗?(播放课文动画)(设计理念:让学生边听课文录音朗读,边欣赏多媒体课件再现课文情境的一幅幅生动逼真的画面,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的变化。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器官,也促发形象思维活动的展开,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二、创设情境,观察、想象。过渡语:想不想欣赏雷雨的这三个不同的景象?1、学习雷雨前部分(13自然段) (1) 出示雷雨前

3、录像:你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板书:乌云、大风、闪电) (2) 学习“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A、出示满天乌云的照片,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形容一下现在云的样子。 B、你知道什么是压吗?谁能做个压的动作?C、如果换成了满天的乌云向你压过来,你又会觉得怎么样呢?D、同学们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闷热的特点呢?(个人读-评议齐读)(3)你还能从哪里找到闷闷的感觉呢?( 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对比句子:叶子不动,蝉不叫。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同学们,通过对比,我想大家一定知道哪个句子程度更深些?知道怎样才能更好地读出闷热的感觉? 为什么天气那么闷热呢?(因为叶子

4、一动不动,说明一点儿风也没有。)(4)同学们听听,什么来了?是怎样来的?(出示大风录音)a、忽然一阵大风,树枝会怎样呢?(乱摆) 什么是乱摆?b、谁来做做树枝乱摆的样子?c、那平时春风吹过时,树枝是怎么样的呢?(跳舞)d、可是现在树枝不再跳舞,而是乱摆,这说明什么?(说明这是一场狂风啊!)(小组内个人读-评议-小组齐读)f、练习说话:忽然一阵大风,吹得_。(5)这一阵大风刮得蜘蛛怎么样了呢?你为什么要逃呢?你为什么不呆在树上了?(风实在太大了)小实验,亲身体验“垂”。这一句该读出怎样的感情?(蜘蛛的害怕)(6)播放闪电由暗到亮,雷声由小到大的录像,让学生自然而然就理解“越来越”,读好句子。 积累好词: 越来越 亮 越来越 越来越_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