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管理办法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1351466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算管理办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预算管理办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预算管理办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预算管理办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预算管理办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预算管理办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算管理办法(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预算管理暂行办法(堇塞)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为加强公司的预算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实现预算管理的规范化、程序化和制度化,提高公司经营管理水平,促进公司实现经营管理目标,根据公司基本管理制度,结合公司实际,制订本办法。第二条预算本办法所称预算是指公司在科学合理预测的基础上,根据公司战略规划和年度工作目标,对公司预算年度内各种资源和经营行为所做的预期安排。第三条预算管理本办法所称预算管理是指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预算管理是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参与的综合性管理系统,对公司各种资源和经营行为具有全面控制力,是由公司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管理活动。预算管理包括预算的编制、审批、执行、调整、考核及监督等环节。第

2、四条预算管理体系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由预算组织、预算内容和预算控制三个部分组成。其中,预算组织包括预算管理组织和预算执行组织两个部分;预算内容主要包括经营预算、资本预算和财务预算;预算控制主要包括预算编制、预算审批、预算执行、预算调整、预算分析和预算考核等六个主要环节。第五条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及所属分、子公司(以下简称:各单位)。第六条原则要求各单位要按照本办法的要求,建立预算管理组织机构,改进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为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实施创造条件。第二章预算组织第七条基本要求公司预算管理实行分级管理、归口负责的体系。第八条公司及分、子公司在公司预算管理体系中分别承担不同的预算管理职责。各单位

3、要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建立健全预算组织机构。预算组织机构在横向上要覆盖所有相关职能部门,在纵向上要延伸到车间班、组。各单位要建立必要的工作制度,确保预算组织的有效运行。下级预算组织必须接受上级预算组织的领导,下级预算组织的人员构成和相关工作制度要报上一级预算组织审核、备案。第九条预算管理委员会及职责为加强预算的管理工作,各单位要建立健全预算管理组织。公司预算管理委员会由公司领导以及公司企业管理部、财务部、行政人事部、项目部等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总经理任主任。预算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包括:(一)审定预算管理相关规章制度。(二)根据企业战略规划和年度工作目标,制定和调整预算政策。(三

4、)审定、平衡预算方案和预算调整方案。(四)协调解决预算执行中的重大问题。第十条预算管理办公室及职责预算管理办公室是预算管理委员会的工作机构,负责预算管理的日常工作。公司预算管理办公室设在公司计划财务部,由企业管理部、财务部、行政人事部、审计部等部门人员构成。财务经理任办公室主任。预算管理办公室职责主要包括:(一)草拟预算管理相关规章制度,并提请预算管理委员会审定。(二)草拟预算政策,编制企业预算草案,并提请预算管理委员会审定。(三)组织企业预算的编制、审核、汇总、报送及下达工作。(四)监督、控制企业的预算执行情况;协调企业预算编制和执行工作中的有关问题,重大问题须报预算管理委员会决定。(五)审

5、核和编制企业预算调整方案草案,提交预算管理委员会审定、平衡。(六)完成预算管理委员会交办的其他工作。第十一条预算执行单位的职责公司内部各相关职能部门和所属单位为预算执行单位,主要履行以下职责:(一)根据本单位的实际和预算年度的经营目标,负责本单位预算编制、上报、控制、分析和考核工作。(二)负责将本单位预算指标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各业务单元、车间、班组。(三)按照授权审批程序,严格执行各项预算。(四)研究解决预算编制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五)根据企业生产经营发展实际,提出预算调整的建议。第三章预算内容第十二条预算组成预算由生产经营预算、资本预算、财务预算组成。生产经营预算是反映预算期内企业生产经营活

6、动的预算,主要包括销售预算、生产预算、制造费用预算、产品成本预算、营业成本预算、采购预算、期间费用预算等。主要以生产经营预算表的形式反映。(一) 销售或营业预算是预算期内销售各种产品或者提供各种劳务可能实现的销售量或者业务量及其收入的预算,主要依据年度目标利润、预测的市场销量及提供的产品结构以及市场价格编制。编制销售预算时,需列出各主要产品销售预算。(二) 生产预算主要是在销售预算的基础上,依据各种产品的生产能力、各项材料及人工的消耗定额及其物价水平和期初期末存货及销售状况编制。编制生产预算时,要考虑仓储能力、仓储成本、资金占用成本等因素,使期末保持合理的经济存量。(三) 制造费用预算主要在生

7、产预算基础上,按照费用项目及其以前年度实际发生额,根据预算期合理控制成本、费用的要求编制。(四)产品成本预算主要依据生产预算、直接材料预算、直接人工预算、制造费用预算等汇总编制。(五)采购预算主要根据销售预算、生产预算、制造费用预算、管理费用预算、期初存货情况和期末存货经济存量编制。(六)期间费用预算是预算期内经营活动必要的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等预算。在编制预算时应当区分变动费用与固定费用、可控费用与不可控费用编制。根据以前年度实际费用水平和预算期内的变化因素,结合费用开支标准及合理控制成本、费用的要求进行编制。第十三条资本预算是预算期内资本性投资活动的预算。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投资预算、

8、权益性投资预算。主要以长期投资投资固定资产预算表的形式反映。(一) 固定资产投资预算应根据各单位有关年度内购建、改建、扩建、更新固定资产计划进行编制。处置固定资产所引起的现金流入,也应列入固定资产投资预算。(二) 权益性投资预算应根据有关投资决策资料和年度权益性资本投资计划编制。转让权益性资本投资或者收取被投资单位分配的利润(股利)所引起的现金流入,也应列入资本预算。第十四条财务预算主要以预计资产负债表、预计利润表和预计现金流量表的形式反映。(一) 筹资预算是预算期内需要新借入的长短期借款的预算,主要根据期初借款余额及利率编制,以对外筹资预算表形式反映。(二) 现金预算是按照现金流量表主要项目

9、内容编制的反映企业预算期内主要现金收支结果的预算。它以业务预算资本预算和筹资预算为基础,是其他预算有关现金收支的汇总。(三) 预计资产负债表是按照资产负债表的内容和格式编制的综合反映各单位预计期末财务状况的预算报表。应根据预算期初实际的资产负债表和销售预算、生产预算、采购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等有关资料分析编制。(四) 预计利润表是按照利润表的内容和格式编制的反映预算期内利润目标的预算报表,应根据销售预算、营业成本预算、期间费用预算、他专项预算等到有关资料分析编制。第四章预算编制第十五条预算编制原则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的基础,编制预算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目标性原则。(二)可行性原则。(三

10、)全面性原则。(四)重要性原则。第十六条预算编制程序公司预算应按照“分级编制、逐级汇总、上下结合”的预算编制原则进行,基本程序为:各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和预算年度的经营目标,将各预算项目分解到相关部门,由各相关部门编制各自的预算,在规定的时间内上报财务部,由财务部汇总。财务部根据汇总结果,结合预算目标,提出综合平衡的建议。在审查、平衡过程中,应当进行充分协商,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初步调整意见,并反馈给有关预算编制和执行部门予以修正。各各单位在有关预算修正调整的基础上,编制出预算方案,报各单位经理办公会讨论。对于不符合各分、子公司发展和预算目标的事项,应责成有关部门进行进一步的修订、调整。在讨论、

11、调整的基础上,财务部正式编制预算年度的预算草案,提交各单位厂长(经理)办公会审议批准。公司应根据全公司实际和预算年度的经营目标及各各单位的预算方案,汇总编制全公司预算年度的预算方案并上报预算管理委员会讨论。对于不符合公司发展和预算目标的事项,应责成有关部门进行进一步的修订、调整。在讨论、调整的基础上,财务部正式编制预算年度的预算草案,提交预算管理委员会讨论通过后完成。第五章预算核准第十七条预算报送各单位要按照公司规定的统一格式和要求,按时向公司报送预算报告,包括年度预算报表、预算编制说明和其他相关材料。第十八条审核标准预算管理委员会依据战略规划和年度经营目标对下级及本级预算进行审核。第十九条预

12、算下达经公司预算管理委员会批准后正式下达各预算执行单位。第六章预算执行第二十条分解落实各单位接到预算批复后,必须认真组织实施,将预算指标层层分解,从横向和纵向落实到各部门、各环节和各岗位,形成全方位的预算执行责任体系。各单位应当强化现金流量的预算管理,按时组织预算资金的收入,严格控制预算资金的支付。各单位应当严格执行销售、生产和成本费用预算,努力完成利润指标。对预算执行中出现的异常情况或发生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出现偏差较大的项目,有关部门应及时查明原因,提出解决办法和改进经营管理的措施和建议。第二十一条措施办法为确保预算目标的实现,各单位应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措施和办法,并认真落实。第七章预算调整

13、第二十二条预算约束力经公司预算管理委员会审定批准的预算,具有严格的约束力,各单位必须认真组织实施和执行。除发生影响预算执行的重大事项外,一般不作调整。第二十三条预算调整事项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如果发生以下特殊事项,对单位经营活动和财务收支产生重大影响,使下达的预算指标发生较大变化的,允许对预算进行调整。(一)发生地震、水灾等自然灾害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的。(二)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新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文件等导致生产经营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三)公司统一调整政策。(四)企业主要产品和生产要素价格发生重大变化。(五)企业因分立、合并等发生重大资产重组行为的。各单位调整预算数据,应当以书面形式上报公

14、司。阐述预算执行的具体情况,客观因素变化及其对预算执行造成的影响程度,提出预算的调整幅度。公司接到各单位的预算调整报告后,应进行审核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编制预算调整方案,提交公司预算管理委员会审议批准后下达分、子公司执行。第二十四条预算调整程序(一)预算执行单位向预算管理办公室提出预算调整申请。(二)公司预算管理办公室审核预算执行单位上报的调整申请,并提出意见报公司预算管理委员会。(三)公司预算管理委员会经研究讨论后,决定调整事项的批复。(四)公司决定调整预算的事项,由公司统一下达调整意见。第八章预算分析第二十五条基本要求预算分析的目的在于确定预算执行结果与预算指标之间的差异,明确责任,提出相应

15、的改进措施,指导企业未来的生产经营活动。各单位应建立预算执行分析报告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第二十六条分析程序预算分析一般包括以下基本步骤和内容:(一)收集资料、掌握情况。(二)对比分析、确定差异。(三)分析原因、落实责任。(四)提出措施、改进工作。(五)归纳总结、反馈报告。第二十七条分析方法预算分析方法包括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所属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结合使用。第二十八条分析内容分析内容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主要包括:当期生产经营情况;当期收入、成本费用、利润和上缴税费情况;主要产品、原材料价格变动情况;项目投资完成情况;现金流情况以及其他影响预算的重大事项;当期预算措施执行情况;下期预算完成情况预计及拟采取的措施等。第二十九条分析报告定期分析报告的周期由各级预算管理办公室确定,根据时间不同可分为月报、季报、半年报、年报等。公司所属各单位需定期向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