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二古代诗歌散文语文试卷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1348854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高二古代诗歌散文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0高二古代诗歌散文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0高二古代诗歌散文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0高二古代诗歌散文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0高二古代诗歌散文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高二古代诗歌散文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高二古代诗歌散文语文试卷(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焦作市20092010学年(下)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水平测试语文试卷命题:党红英 审题:屈海生注意:本试卷共10页,满分100分,附加题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1-4页是第卷,第5-10页是第卷。答案必须写在第卷的相应位置上,在第卷上作答无效。试题答案,在考试结束后可从“焦作基础教研网”下载。第卷(共30分)一、(14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鹧鸪(h) 逦迤(y) 翡翠衾(qn) 雕栏玉砌(qi)B.绸缪(m) 旌旆(pi) 反间计(jin) 鼎铛玉石(c)C.修葺(q) 斛量(h) 扁舟子(pin)

2、 妃嫔媵嫱(yn)D.踯躅 (zhu) 訇然(hn) 将进酒(qin) 千乘之国(shn)2.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沙鸥 世事 浣溪沙 黍熟黄梁B. 清泠 饷午 蓬莱宫 偃仰啸歌C. 国殇 剽略 玉簟秋 九重城阙D. 箜篌 潺湲 筼筜谷 钟鼓馔玉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蛟何为兮水裔 裔:边B.烟涛微茫信难求 信:消息C.两朝开济老臣心 济:扶助D.岁暮阴阳催短景 景:影,日光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南望彭泽、都昌诸山B.日削月割,以趋于亡C.项王乃复引兵而东D.骊山北构而西折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

3、一组是中国是诗歌的国度。 , 。 , 。 , ,成为我们今天引以自豪的精神财富。 诗歌一直和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情感世界紧密相关 中国诗歌历史悠久 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一直延续不断 中国诗坛涌现出众多杰出的诗人和优美、感人的作品 如果从诗经算起,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在漫长的岁月中A. B. C. D.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诗歌最早的、最为重要的一个源头。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因此又称“诗三百”。B.先秦散文尚处在应用阶段。哲学家用以说理,史学家用以记事。前者有论语庄子孟子等,后者有春秋左传国策等,但它们

4、都具有很强的文学色彩。C.杜甫,字子美。生当开元盛世与安史之乱之间,后半生颠沛流离,历尽磨难。他的诗广泛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生活,被称为“史诗”。D.宋代词坛分为两大词派,分别是以李清照、晏殊、柳永为代表的婉约派,以苏轼、辛弃疾、陆游为代表的豪放派。7.下列有关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旅夜书怀写了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景的雄浑阔大衬出了诗人的孤苦伶仃。后两联含蓄地写出诗人的不幸与当时的处境,吐露出诗人不得志的牢骚与失意悲凉之情。B.鲍照的拟行路难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相信有一

5、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C.杜甫的蜀相和陆游的书愤都有一个共同的闪光点,即诗人均写到了诸葛亮“出师”的伟业,将崇敬、仰慕之情与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炼在一起,分别锤炼出尾联那样的警句。D.孟浩然的夜归鹿门山的主题是抒写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和道路归宿。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二、(4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题。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异曲同工。B.第三句写白鹭

6、弯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和谐。C.二、四两句分写了江风吹打桅灯、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一、三两句的“静”对比鲜明。D.全诗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透露了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9.这首诗的四句分别写了月、灯、鹭、鱼四景,四景又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意境。下列四首诗中与这种写法相同的一首是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B.门径俯清溪,茅檐古木齐。红尘飘不到,时有水禽啼。C.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D.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三、(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012题。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7、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节选自伶官传序)10.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函君臣之首 函:木匣子 .及仇雠已灭 仇雠:仇人.抑本其成败之迹 抑:或者 .举天下之豪杰 举:所

8、有的11.下列句子与“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句式相同的一句是A.入于太庙,还矢先王 B.何其衰也.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莫能与之争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文章以庄宗“意气之盛,可谓壮哉”的极盛,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的极衰进行对比,鲜明地推导出成败由人的道理。.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前句以反问的形式肯定得天下难失天下易,后句则强调成败在于“人事”。.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句式对称,词语简练,意义深刻。既是格言式的警句,又是全文的归结,揭示了“人事”的具体含义,强化了文章的观点。.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9、岂独伶人也哉!”说明庄宗溺于伶人,因而“身死国灭”的教训具有普遍意义;警告北宋统治者如果一如既往地沉溺于声色犬马,也会重蹈后唐灭亡的覆辙,为天下所笑。四、(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315题。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髡钳季布,衣褐衣,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因谓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之不广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待间,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拜

10、为郎中。孝惠时,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吕后,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一月,见罢。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惭。楚人曹丘生,辩士,事贵人赵同等,与窦

11、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及曹丘生归,欲得书请季布。窦长君曰:“季将军不悦足下,足下无往。”固请书,遂行。曹丘生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间哉?且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何足下拒仆之深也!”季布乃大悦,引入为上客。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生扬之也。 (节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注】为气任侠:任性使气而见义勇为。嫚(mn):用言辞轻侮。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季布匿濮阳周氏 匿:隐瞒B.意季布匿其所 意:料想C.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 拜:授官D.诸将皆阿吕后意 阿:迎合14.以下六句话,

12、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季布“任性使气”的一组是季布为项籍用,职耳。樊哙可斩也!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季布乃大悦,引入为上客。A. B. C. D.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季布本为项籍旧将,打仗时屡次陷汉王于困境。项羽灭后,汉高祖悬赏缉捕季布,鲁人朱家通过汝阴侯滕公劝说高祖,季布才最终得到赦免。B.汉惠帝时,单于写信侮辱吕后,吕后极为气愤,樊哙表示要率军痛击匈奴。季布援引历史故事,认为贸然出兵难以取胜,说服吕后收回成命。C.汉文帝时,有人称赞季布贤能,文帝想任命他为御史大夫。季布到京后,在住所滞留一个月,拟议

13、却未见实行;季布说起此,文帝无言以对。D.曹丘生有口才,他听说季布不喜欢自己,仍然坚持前往拜访。见面时,他热情地赞扬季布,尽力与之联络感情,终于使季布改变看法而善待自己。焦作市20092010学年(下)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水平测试语文试卷题号一至四五六附加题总分得分第卷答题栏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第卷(共70分)五、(30分)16.将第卷中第三、四题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1)一夫夜呼,乱者四应。(2分) 译文: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3分) 译文: (3)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4分)译文: (4)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生扬之也。(3分)译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