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 春联杂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1347995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联 春联杂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春联 春联杂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春联 春联杂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春联 春联杂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联 春联杂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春联 春联杂谈 “爆竹两三声人间是岁梅花四五点天下皆春”这是一副春联。所谓春联,就是春节贴在门上的对联。每逢春节,不少人家喜爱用红纸写上副春联贴在门外。爆竹声里,千门万户焕然一新,给节日增添了很多吉庆的气氛。相传,春联是由桃符演变来的。古时候,有这么一个神话小说:在东海度朔山上,有一棵大桃树,树下有一个鬼门,门边有神荼、郁垒两个神人把守。遇有有意作恶的鬼,神荼、郁垒便将她们捆起来去喂老虎。所以,众鬼全部惧怕这两个神人。过去大家迷信,为了驱鬼避邪,就用两块桃木做的板子,画上神荼、郁垒二神人的像挂在门外,这就是桃符。以后,大家开始在桃符上题写部分意思吉祥的联语。五代时,后蜀主孟昶在寝门桃木板上的题

2、词“新年纳余庆 春节号长春”,能够说是见于记载的最早的春联。至明朝,朱元璋建全部南京后,除夕时突然下了一道圣旨,要求家家户户贴春联,以示庆贺。今后,贴春联愈加广泛和普及了。至今,我们民族这一古老的习俗依然绵延不息,为很多人所喜爱。怎样编写春联呢?春联是对联形式中的一类。因此,只要了解对联的通常特点,就能够试着编写春联了。对联,是诗词形式的一个演变,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联必需字数相等、对偶工整、平仄协调。在1976年的“四五”运动中,天安门广场上曾出现过这么一副对联:上联为“?”,下联为“!”。这副对联没有一个字,但每一个在那时已稍有觉悟的中国人全部看得懂。它表示了人民群众对“四人帮”一伙怒火填

3、膺,而又愤懑无言的责问和抗议。这副对联,大约要算古往今来最短的一副对联了。最长的对联,要算是清末张之洞作的题屈原湘妃祠的长联,竟有400字之多。不过,对联不论长短,全部要求上下联字数完全相等。上联4字,下联也须4字;上联7字,下联也须7字。对联是能够续字的,但上下联所续的字数也须一样多。清末,有个贪官搜刮百姓,腰缠万贯。为了粉饰自己,却在春节里贴出这么一副春联:“爱民如子 执法如山”。当地百姓恨之入骨,有些人便在上下联后面各续了8个字,变成:“爱民如子,金子银子皆吾子也 执法如山,钱山靠山俱为山乎”。续字后的对联成了一副新联,但上下联字数依然相等。对偶工整,也就是说上下联中同一位置的词要求词性

4、一致,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数量词对数量词,等等。史学家范文澜曾写过这么一副对联作为自己治学的座右铭:“板凳要坐十年冷 文章不写一句空”。这副对联就对仗得十分工整。讲究对仗,这是对联的主要特点。作对联还要讲究平仄协调。通常上联最终一字用仄声,下联最终一字用平声,一联中平仄交替使用,上下联相正确字要平仄相反。但这些格律全部不是绝对必需遵守的。对联讲究声韵的目标是为了读起来声调友好,悦耳动听。因此,最好的措施是写好以后多读几遍,凡拗口的字词统统换掉,直到完全顺口通畅为止。当然,这就需要平时提升文学素养,积累更多的文字知识才行。对联作好以后,若能加上一幅画龙点睛的横批,往往意味倍增。前些年,因为“左”的政策的影响,很多农民生活艰苦。75年春节,湖北农村一个社员写下这么一副春联:“过年只有两升米 押岁并无一分钱”,横批是:“我也过年”。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农村经济政策深得民心,这个社员也快速富起来。80年春节时,她又写了一副春联:“过年储粮十余担押岁存款上千元”,横批是:“欢度春节”。这两个横批即使朴实无华,却高度概括了上下联的内涵。作春联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千百年来,很多无名之师所作的对联一直在民间流传。青年好友们只要掌握了对联的特点,多琢磨琢磨,除夕晚上也能够在你家门外贴出一副内容充实、词句新奇的春联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