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导入和结尾艺术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1342656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69.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数学课导入和结尾艺术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数学课导入和结尾艺术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数学课导入和结尾艺术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谈数学课导入和结尾艺术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谈数学课导入和结尾艺术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数学课导入和结尾艺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数学课导入和结尾艺术(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数学课的导入和结尾艺术绵阳市西山路小学 罗红梅人们常把一篇好作文的开头与结尾说成是“龙头凤尾” , 同样,一堂数学课也如此。 一节课的开始与结尾都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关键, 开始的好就可以使学生精力集中,学好知识;课末结尾的好,就会巩固所学的知识,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以下,就数学课的导入和课结结尾,谈些建议。一、小学数学课的导入导入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一节课的开始。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犹如精彩戏剧的序幕,仿佛优美乐章的序曲,能创设扣人心弦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 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 收到先声夺人、 引人入胜的效果,为整节课的成功进行奠定良

2、好的基础。(一)数学课导入的原则1、新课的导向应具有吸引力注意力是学习的先导, 它对学习的影响是最直接的。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无意注意占很大成份,所以在上课伊始,有经验的教师都很注意利用导入新课这个重要环节, 在极短的时间内, 巧妙地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吸引过来,通过谈话或一些具体、形象、直观的事物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思维跟着教师讲课走。2、新课的导入要有趣味性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才能爱学。因此,导入新课阶段的主要作用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求知欲, 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学习过程。3、新课的导入应有针对性新课导入必须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 针对不同年级、 不同

3、教材、不同条件、不同环境、不同时间,选择不同的方法。切记不能只图表面的热闹,追求形式花样,甚至故弄玄虚,画蛇添足,更不能占用过多的时间削弱其它教学环节。(二) 、数学课导入的方法1 、温固知新导入法温固知新的教学方法,可以将新旧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从旧知识的复习中自然获得新知识。例如: 因数和倍数复习和整理时,列出 1 、 2 、 3 、 4 、 5、 6、 7 、 8 、 9 让学生根据给出的数字说出我们所学的数学只是, 用孩子们的联想记忆法很快的为本节课学习做好铺垫。2、提问激趣,导入新知学习是一个建构的过程, 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经验相互来形成的过程。 所以教学时要我们必须要找到新旧知

4、识的突破口。 如果教师能通过提问来切中学生的要害抓住新旧知识的切入点, 那么必能吸引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教学活动, 触发他们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例如,某老师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首先在黑板上写 5、 50 、500 ,然后问:谁能在每个数后面加上合适的单位,并用“等于”把这三个数量连起来?这个问题, 学生感到非常新奇, 当得出可用 5 元 =50角=500分,5米=50分米=500厘米来表示时,某老师又提出了一个问题; “谁能用同一个单位把上面各式表示出来?”学生一听,思维更加活跃了, 一个个争先恐后地说, 5 元=5.0 元 =5.00 元, 5 米=5.0米=5.00米最后问

5、:5、5.0、5.00这样的数的大小是否相等呢?为什么相等?这时出示课题“小数的性质” , 这样提问开头,形成悬念,可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及时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3、贴近生活,导入新知数学来源于生活, 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 才能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因此,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数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 同时, 把学到的知识更有效地应用到生活中去。例如,某老师在教学“平移和旋转”时,先让学生在自己的描述中猜生活中的东西。师:在高楼大厦中,我们一般乘什么上楼?一种玩具,圆圆的面,尖尖的底,一拧,它就转

6、。那是什么?。师:它是在有风的时候才会动,小朋友爱玩的,中央电视台有一个栏目以它命名(随学生的回答,电脑屏幕依次出现以上物体)然后再根据物理运动特征让学生分类, 从而板书课题, 引入新知。4、实验导入法。实践出真知。 有些比较抽象的内容教师可巧设实验, 让学生通过 对实验的观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 在此基础上, 再让学生对所观察的事物进行抽象概括,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揭示出概念的本质属性,形成概念,从而导入新课。 这样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抽象的结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主动地探索问题,掌握规律二、小学数学课末结尾许多的教师往往只重视了新课导入的设计创新, 而忽视了对课堂结尾的思考,常常是草草收场,

7、给人以“虎头蛇尾”的感觉。因此,有新颖鲜明的“龙头” , 还需要有画龙点睛的“凤尾” 。 这样不仅使数学课教学结构完整, 而且从头至尾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从而更有效地掌握知识。那么数学课的结尾应怎样小结呢?( 一) 、 整理概括式结尾一堂数学课的结尾,利用表格、图示、罗列等形式,帮助学生把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以整理概括,使知识结构明晰,条理清楚,有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同时, 也教给学生整理知识,概括知识的方法和技巧。例如:在学习“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这节课,可采用整理概括的形式小结,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可用以下的公理: (1) “边角边公理 、” (2) “角边角公理” 、 (3) “角角边公

8、理” 、 (4) “边边边公理” (5) “斜边直角边公理” 。通过这样的结尾,使学生一看就明白,任意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对于直角三角形同样可以适用。所以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就有五种方法,这样不仅知识结构明晰,而且使学生脑海中留下较深刻的影响,在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时,就可以灵活运用。(二)、延伸拓展式结尾。这种结尾方式,就是在让学生熟练掌握已学过内容的基础上, 把 所讲授的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进一步启发学生把问题想深想透,更 多地领会和接触新知识,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其举一反三 的能力。(三)、趣味游戏式结尾。这种方式是根据儿童喜欢做游戏的心理特点,把游戏与课堂教学 结合起来,通过游戏使学生

9、的身心得到放松、浓厚的兴趣得以保持, 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结束新课。(四卜问题启发式结尾。在课堂结尾时,教师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的问题,不作 解答,留给学生在课余时间去思考、印证,以造成悬念,激发学生探 求知识的欲望,从小培养孩子热爱数学的兴趣。(五卜音乐赏析式结尾。这种方式就是通过与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有关的音乐、 童话、故事, 或是看录像、听儿歌、诗朗诵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音乐之间 和谐而统一的美,在美的享受中结束一节新课的学习。因此,一堂课的结尾就如一曲乐章的尾声,设计得好,就会有掷地有声、余音缭绕、回味无穷之感。我们要尽量做到周密安排、精心 设计,做到简洁明快、灵活多变、新鲜有趣、耐人寻味,使学生真正 感受到课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总之,数学课不仅要巧妙地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燃起智慧的火花,开启思维的闸门,而且要灵活合理地进行课尾小结,起到画龙点睛,承上启下的效果,这样才能使全堂数学课完美统一,回味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