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小学教育学同步练习题:第七章教学(下)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1334232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小学教育学同步练习题:第七章教学(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浙江小学教育学同步练习题:第七章教学(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浙江小学教育学同步练习题:第七章教学(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浙江小学教育学同步练习题:第七章教学(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浙江小学教育学同步练习题:第七章教学(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浙江小学教育学同步练习题:第七章教学(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小学教育学同步练习题:第七章教学(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小学教育学同步练习题:第七章 教学(下)第七章 教学(下)一、单项选择题1礼记学记中说:“不陵节而施。”下列与其在思想上一致的教学原则是()。A启发性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巩固性原则2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称为()。A讨论法B谈话法C讲授法D练习法3课的类型是由()课的种类。A教师备课时决定的B教学任务决定的C学生的学习过程决定的D教学的阶段性决定的4设计教学法的提出者是()。A杜威B华虚朋C卢梭D克伯屈5在下列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是()。A个别教学B班级授课C分组教学D道尔顿制6教学活动中师生为完成特定的教学

2、任务而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A教学组织形式B教学模式C教学方法D教学策略7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到的结果一致性较高,说明该测验的()较高。A信度B效度C区分度D难度8如果高水平学生在测验项目上能得高分,而低水平学生只能得低分,那么就说明()质量指标高。A效度B信度C难度D区分度9“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回答的分l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A巩固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二、多项选择题1教师撰写教学进度计划包括()。A课程教学进度计划B课题计划C班级管理工作

3、计划D课时计划E学年教学进度计划2学生学业评价的方式是指()。A观察B考查C调查D考试E测验三、填空题1循序渐进原则,要求教学按照_和_发展的顺序进行。2班级授课制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_与_编成固定的班级,集体上课。3直观手段一般可分为实物直观、_和_三种。4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_。5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_、_、_、_和_五个方面。6备课的内容包括:_、_和制定教学进度计划。7课的类型大致可分为_和_两大类。8常见的教案有_、_和综合式三种。9考试命题的质量指标主要有_、_、区分度和难度。10常用的记分法有_和_两种。四、简答题1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有哪些

4、?2教师课外辅导学生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3简述设计教学法。4简述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5简述上好课的基本要求有哪些?五、论述题1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有哪些?2分析课堂教学的利弊,并提出改进方法。六、案例分析题1课堂上有位学生指出老师对某个问题的解释有错误,老师当时就恼怒起来:“某某同学, 算你厉害,老师不如你,以后老师的课就由你来上好了!”全班同学随老师一起嘲笑这位学生,该生从此在课堂再也不能发现问题,也不主动回答问题了。请你分析 该案例,评价该教师的做法有哪些不当之处,这种行为违反了哪条教学原则?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C解析:学记中说:“不陵节而施”体现了教学中的循序渐进

5、的原则。2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谈话法的定义。3B解析:课的类型是指根据教学任务划分的课的种类。4D解析:设计教学法是由克伯屈首先提出的。5B解析:根据班级授课的优点可知。6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组织形式的定义。7A解析:根据信度的定义可知。8D解析:根据区分度的定义可知。9C解析:教师把数学运算用馒头来演示,属于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二、多项选择题1BDE解析:教学进度计划包括课题计划、课时计划、学年教学进度计划等3种计划。2BD解析:学生学业评价的方式有考查、考试两种。三、填空题1学科的逻辑系统学生认识 2年龄知识程度 3模象直观言语直观 4讲授法 5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学生学业成

6、绩评价 6钻研教材了解学生 7单一课综合课 8讲义式提纲式9信度效度 10百分制等级制四、简答题1 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主要有:(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每一堂课都有具体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师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 点。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不同,选择的教学方法也不同(3)学生年龄特征。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不同,他们的知识储备程度和个性发展具有不同的特点和水平。 因此,必须根据不同年龄特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有些方法需要较长的时问,有些方法对教学设备的要求较高。(5)教师业务水 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这些因素也制约着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2教

7、师课外辅导学生要注意:(1)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教师要在全面了解学 生的基础上,确定辅导的内容、重点,并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2)目的明确,着重启发。每次辅导要有计划,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 性,引导他们自己寻找解决疑难的门径。(3)组织学生互相帮助。对差生的辅导可适当组织优秀学生对他们进行帮助,以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但不宜占用优秀学 生过多的课外时间。(4)善于总结、积累经验。辅导时教师要对学生的疑难、存在的问题、个人的体会等作好记录,既可使讲课有的放矢,又可积累资料、掌握规 律,有预见性地搞好今后的教学工作。3设计教学法是美国教育家克伯屈于l918年创立的一种教学组织

8、形式。设计教学法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 书,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设计、自己负责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的知识和能力。教师的任务只是帮助学生 把活动中牵涉到的多种学科的知识集中起来,提供设计的需要。4教学规律是教学内部的本质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只能去发现它、掌握它,但不能制造它;教学原则是第二性的,是人们在认识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制定的。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在教学中的反映;不同的教学体系有不同的教学原则。5 一堂好课要满足以下标准:(1)目标明确。是指教师明确一堂课的目的要求。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教学目标定得恰当,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二是 师

9、生的一切活动始终要围绕教学目的进行。(2)内容正确。是指要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思想性和系统性。只有内容正确,才能保证教学质量。(3)方法得 当。是指教学方法选择的合理性和教学方法运用的科学性。(4)表达清晰。教学语言是一门艺术,它要求教师表达清晰,有感染力。教师要讲普通话,声音响亮, 语速适中,语言流畅、生动、明白易懂。板书(或幻灯字幕)要规范、准确、清楚。(5)组织严密。组织严密是指课的进程次序分明、有条不紊,课的进行紧凑, 不同任务变换时过渡自然,课堂秩序良好。一堂好课要靠教师精心设计,掌握好教学的进度,妥善、合理安排整个课时,前后衔接。五、论述题1 (1)直观性原则。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

10、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关于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 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2)启发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巩固性原则。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 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并长久地保存在记忆中,并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4)循序渐进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 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

11、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5)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 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2课堂教学即指班 级授课,它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 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班级授课制的优点是: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

12、常开展和达到一定质量;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有利于系统知识的传 授;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班级授课制也有它的缺点,主要表现在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针 对班级授课制的弊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分组法,主要是内部分组的方法来弥补其不足。内部分组是指在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班级内,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 成绩等编组,也叫班内分组。我们既可以按不同学习内容、不同学习目标进行分组,也可以对相同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分组,加强教学的 针对性。分组教学最显著的优点在于它比班级授课更切合学生个人的水平和特点,便于因材施教,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六、案例分析题1该教师 对待提出质疑的学生一棒喝退,严重挫伤了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行为违反了“教师主导性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合”的原则,特别是违反了“创造民主的 教学环境”。民主的教学环境,能使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积极的活动之中,主动地探索新知识,能使学生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从而使启发的效果处于最 佳状态。更多教师信息贴心资讯尽在中公浙江教师考试网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辑,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