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安达市第七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3月第二次联考试题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1333853 上传时间:2022-09-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安达市第七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3月第二次联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黑龙江省安达市第七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3月第二次联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黑龙江省安达市第七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3月第二次联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黑龙江省安达市第七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3月第二次联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黑龙江省安达市第七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3月第二次联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安达市第七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3月第二次联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安达市第七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3月第二次联考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黑龙江省安达市第七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3月第二次联考试题一、单选题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时, 物体的机械能守恒B.物体只受重力、弹力作用, 物体的机械能守恒C.在物体系内, 只有重力、弹力做功, 物体系机械能守恒D.对一个物体系, 它所受外力中, 只有弹力做功, 物体系机械能守恒2.在下列所述实例中,若不计空气阻力,机械能守恒的是()A.抛出的铅球在空中运动的过程B.木箱沿粗糙斜面匀速下滑的过程C.汽车在关闭发动机后自由滑行的过程D.电梯加速上升的过程3.图中弹丸以一定的初速度在光滑碗内做复杂的曲线运动,图中的运动员在蹦床上越跳越高。不计空气阻

2、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弹丸在上升的过程中,机械能逐渐增大B.图弹丸在上升的过程中,机械能保持不变C.图中的运动员多次跳跃后,机械能减小D.图中的运动员多次跳跃后,机械能不变4.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以速度离开桌面后经过点时,所具有的机械能是(以桌面为零势能面,不计空气阻力)( )A. B. C. D. 5.在今年上海的某活动中引入了全国首个户外风洞飞行体验装置,体验者在风力作用下漂浮在半空。若减小风力,体验者在加速下落过程中( )A.失重且机械能增加B.失重且机械能减少C.超重且机械能增加D.超重且机械能减少6.滑雪运动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某滑雪运动员(可视为质点)由坡道进入竖直面

3、内的圆弧形滑道AB,从滑道的A点滑行到最低点B的过程中,由于摩擦力的存在,运动员的速率不变,则运动员沿AB下滑过程中( )A.所受合外力始终为零B.所受摩擦力大小不变C.合外力做功一定为零D.机械能始终保持不变7.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的物体在沿固定斜面向上的恒定外力F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从斜面的底端沿光滑斜面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外力F做的功为120 J,此后撤去外力F,物体又经过一段时间后回到出发点。若以地面为零势能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这个过程中,物体的最大动能小于120 JB.在这个过程中,物体的最大重力势能大于120 JC.在撤去外力F之后的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

4、等于120 JD.在刚撤去外力F时,物体的速率为2 m/s8.1.下列关于功和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作用力做正功,反作用力一定做负功B. 物体在合外力作用下做变速运动,动能一定发生变化C. 若物体除受重力外,还受到其他力作用时,物体的机械能也可能守恒D. 竖直向上运动的物体重力势能一定增加,动能一定减少9.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钩码在一个弹簧秤的作用下竖直向上运动。设弹簧秤的示数为T,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T=mg时,钩码的机械能不变B.Tmg时,钩码的机械能减小C.Tmg时,钩码的机械能不变10.用一水平力F=400N的力拉着小车在水平地面上行走了x

5、=50m。那么,拉力对小车做的功是( )A.B.C.D.以上均不对11.如图所示,某个力作用在半径为的转盘的边缘上,力F的大小保持不变,但方向保持在任何时刻均与作用点的切线一致,则转动一周这个力F做的总功为( )A.0B.20JC.10JD.10J12.如图所示的四幅图是小新提包回家的情景,小新对包的拉力没有做功的是( )A. 将包提起来B. 站在水平匀速行驶的车上C. 乘电梯匀速上升D. 提着包上楼二、实验题13.气垫导轨上相隔一定距离的两处安装两个光电传感器A、B,滑块P上固定一遮光条,若光线被遮光条遮挡,光电传感器会输出高电压,两光电传感器采集数据后与计算机相连。滑块在细线的牵引下向左加

6、速运动,遮光条经过光电传感器A、B时,通过计算机可以得到如图乙所示的电压U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1.实验前,按通气源,将滑块(不挂钩码)置于气垫导轨上,轻推滑块,当图乙中的_ (选填“”、“=”或“”)时,说明气垫导轨已经水平。2.用螺旋测微器测遮光条宽度d测量结果如图丙所示,则d=_mm3.将滑块P用细线跨过气垫导轨左端的定滑轮与质量为的钩码相连,将滑块P由图甲所示位置释放,通过计算机得到的图象如图乙所示,若、m和d已知,要验证滑块和钩码组成的系统机械能是否守恒,还应测出两光电门间距离L和_(写出物理量的名称及符号)。4.若上述物理量间满足关系式_,则表明在上述过程中,滑块和钩码组成的系统机械

7、能守恒。(重力加速度为g)三、多选题14.如图所示,在地面上以速度斜向上抛出质量为m的物体,抛出后物体落到比地面低h的海平面若以地面为参考平面且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落到海平面时的重力势能为B.重力对物体做的功为C.物体在海平面上的动能为D.物体在海平面上的机械能为15.质量为2kg的物体位于水平面上,在运动方向上受拉力F作用沿水平面做匀变速运动,物体运动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若物体受摩擦力为10N,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拉力做功150JB.拉力做功100JC.摩擦力做功250JD.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250J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2.答案:A解析:3.答案:B

8、解析:题图弹九在上升的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所以选项B正确,A错误;题图中的运动员多次跳跃后,在蹦床上越跳越高,机械能增加,所以选项CD错误。4.答案:D解析:机械能守恒定律应用专题.分析:物体的机械能守恒,在A点时的机械能与整个过程中的任何一点的机械能都相同,所以只要求的其中的一个点的机械能即可.解:物体的机械能守恒,在A点的机械能与刚开始运动时的机械能相同,取桌面为零势能面,则刚开始运动时的机械能和物体的动能相同,所以为,所以D正确.故选D.5.答案:B解析:据题意,体验者漂浮时受到的重力和风力平衡;在加速下降过程中,风力小于重力,即重力对体验者做正功,风力做负功,体验者的机械

9、能减小;加速下降过程中,加速度方向向下,体验者处于失重状态,故选项B正确。6.答案:C解析:运动员做匀速圆周运动,所受合外力指向圆心,A项错误;由动能定理可知,合外力做功一定为零,C项正确;运动员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随运动员对滑道压力大小的变化而变化,B项错误;运动员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少,所以机械能减少,D项错误。7.答案:C解析:由题意可知,恒力F对物体做功120 J,则物体的机械能等于120J。撤去F后,只有重力对物体做功,机械能守恒,所以物体回到出发点时的动能为120J,选项A错误,C正确;物体运动到最高点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可得,即重力做功为,重力做负功,物体的最大重力势能等于120

10、J,选项B错误;由于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重力对物体做负功,所以在刚撤去外力F时,物体的动能小于120 J,物体的速度,选项D错误。8.答案:C解析:A、当作用力做正功时,反作用力也可能做正功,如反冲运动中的物体。故A错误;B、物体在合外力作用下做变速运动,动能不一定发生变化。比如匀速圆周运动,物体的合外力和运动方向垂直而不做功。故B错误;C、若物体除受重力外,还受到其他力作用时,当其他的外力做的功等于0时,物体的机械能也守恒。故C正确;D、竖直向上运动的物体重力势能一定增加,若同时物体受到的向上的拉力做正功,则物体动能不一定减少。故D错误。故选:C。9.答案:A解析:10.答案:A解析:根据功

11、的定义式W=Flcos得故选:C.11.答案:B解析:利用微元法求解拉力F所做的功,可将圆周分成无限多小段,对每一小段,可以认为F与位移方向相同,而位移大小与对应弧长相同,则力F的总功为力F在各小段所做功的代数和,即,故B正确。12.答案:B解析:根据功的概念可知,只有同时满足有力及在力的方向上有位移两个条件,力才对物体做功,选项A、C、D中小新做功,选项B中小新没有做功,故B符合题意。13.答案:1.=; 2. 8.476(在8.475-8.477之间)3.滑块质量M; 4. 解析:1.在气垫导轨水平时,滑块在水平方向上受力平衡,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2.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 。4.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则钩码减小的重力势能等于钩码与滑块的动能增加量,所以有,其中,带入可得14.答案:BCD解析:物体落到海平面时的势能为,所以A错误;此过程重力做的功为,因而B正确;不计空气阻力,只有重力做功,所以机械能守恒,有,即将 到达海平面时的动能,C正确;在地面处的 机械能为,因此即将到达海平面时的机械能也为 , D 正确。15.答案:AD解析:由题给图象可知,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运动的位移为25m,故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250J,C错误,D正确;由可得拉力F=6N,所以拉力做功150J,A正确,B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