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观察与指导策略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1323317 上传时间:2024-01-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观察与指导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观察与指导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观察与指导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观察与指导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观察与指导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观察与指导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观察与指导策略(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域活动中教师幼儿园区的观察与指导策略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观察与指导策略李艳华摘要:区域活动是一种开放、自主的学习活动。它不仅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和想象力,对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合作精神、创新意识、耐心毅力都有极大 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孩子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游戏是教师了解幼儿最重要的窗口之一。在幼儿的区域活动中,对不同时 期、不同内容的活动,教师对不同幼儿的行为指导应有所区别。首先观察幼 儿,及时捕捉幼儿的创造性表现,了解幼儿的困难。其次,教师的出现与介入 需要一定的艺术性,适时的出现、恰当的指导推进幼儿的游戏水平的发展,激 发幼儿的探索欲望,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幼儿积累主题经验

2、等。让 以孩子为主的活动形式,在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中,体现更大的价值。关键词:区域活动?观察方法?指导策略区域活动是孩子通过操作、摆弄材料来感知和获得知识的自主性活动。因 而教师地位发生了变化。教师从集体教育中的显性的主导地位退至适当引导点 拨的隐形地位。教师的指导策略则是通过投放材料、观察了解孩子、恰当指 导、适当评价等环节来实现教育目标。一、材料投放与主题活动内容相融合。为了使区域活动能真正适合幼儿发展的需求,应注重各活动区的材料与主 题活动内容达成一致性。随着主题活动的交替开展,根据我班实际情况和幼儿 需要,在此期间围绕主题活动对区域游戏活动的环境进行创设,以及材料的合 理投放。并根据

3、不同主题的进程及时而有目的的调整、补充、变化区域中的材料。让幼儿在科学、合理、有效的区角活动中,大胆操作、大胆探索,促进幼 儿自主性的发展。如主题活动动物大世界,我们与幼儿一起搜集各种各样 的动物图片动物玩具,布置动物世界展示台;布置动物饲养角,更好地让幼儿 观察了解小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在美工区让幼儿制作些小瓢虫、野斑马及 蛋壳小老虎,然后以悬挂的方式布置立体空间;收集各种关于动物的图书,放 在语言区一起分享。区角活动浓烈的动物世界的情景,给孩子以强烈的感染, 使整个主题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因而材料是幼儿是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工 具。材料本身就包含着许多教育因素。(一)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投

4、放材料教师投放的材料只有适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才能调动幼儿 活动的积极性,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如:大班区域活动“扬州的桥” 中,提供了易拉罐、牙膏盒、吸管等,因为大班幼儿动手能力较强,所以操作 材料以具有动手能力,及综合运用的方式呈现。材料的提供虽然需要一定的挑 战性,但不能超过幼儿能力所承受的范围。(二)根据幼儿在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需要提供阶段性材料不同的阶段运用的不同策略,提供不同的材料,不仅满足了幼儿的兴趣, 也让幼儿感受着周围事物变化,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三)根据幼儿能力的差异,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在投放材料时一定要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孩子,推动孩子的发展。通过观察 理

5、解幼儿的活动意图、思维方式,并对幼儿的活动水平做出正确的诊断,在此 基础上,帮助幼儿实现自己的构想,并促使幼儿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并能 根据观察结果调整区域的位置、材料,使其更适合幼儿的水平、兴趣和需要。二、选择观察对象,调整操作材料,巧妙运用观察策略区域游戏的观察和指导就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在实际操作中,需要 教师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决策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适时适宜地介入幼儿的 活动,使区域活动正真成为幼儿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观察是游戏准备工作的基础,是介入幼儿游戏的前提。在区域活动开展过 程中,教师的观察对象有材料和幼儿这两者。(一)观察从材料出发观察材料对幼儿兴趣的激发。作为一种新

6、材料的投入前期,最为关注的就 是这一材料在与幼儿间的一个兴趣是如何引发,寻找到幼儿与材料两者之间的 兴趣碰撞点,观察到材料能与幼儿良好互动,能让大部分幼儿自我参与其中, 这就是适宜的材料。(二)观察从幼儿出发1、制定观察要点,明确观察方向。观察要将全班幼儿与个别幼儿相结合进行综合观察。同时可在某一区域中 某一材料进行定点观察。如:观察幼儿行为发生的背景、观察、倾听孩子的兴 趣和需要、观察、倾听孩子的情绪情感、观察、倾听孩子的发现有了这些观察的方向,能够让教师把握整体有目的地进行观察,从而及时 地获得第一手资料,并从中分析产生的原因,及时作出调整。强化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之间的成效,使

7、孩子在一个高效、互动的环境中得到最大 化的发展。2、落实观察目标,推进观察进程。教师的观察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思考、分析是否正确。利用观察资料,根据 观察内容,对幼儿行为的性质作出正确判断,得出结论,并对幼儿出现的行为 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此能够横向和纵向的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如在区域活 动开展中材料与幼儿的“合作互动”中往往会出现很多教师所没有预料到的情 况:材料不合适情况、材料缺失情况等,这时我们可以从幼儿行为表现上进行 分析观察。针对幼儿不同的行为表现分析材料所可能出现的不同状况,寻找对 策将其有针对性、合理性的调整,以此来推动区域活动顺利开展。三、把握介入时机,寻找指导的时间教师要关注幼儿

8、的活动,了解当前幼儿已有的经验是什么,观察幼儿对什 么感兴趣,考虑应在哪些方面给予帮助和支持。尤其是在幼儿活动时,教师不 能急于用自己心目中的标准去要求幼儿。幼儿在游戏中应有自由选择与自主决 定的权力与可能。学会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言谈举止及行为表现,学会等待, 寻找适宜的介入时机,在幼儿真正需要的时候给予恰当的指导。幼儿带着自己 的种种设想试验、观察,寻找答案、发现秘密。在其与同伴的交流探讨中,教 师要不断地向孩子提出新的挑战,继续引发孩子新的思考。另外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要加强指导语的艺术性、针对性与有效性。指 导小班时运用生动形象的、富有趣味的语言去启发、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活动; 对中班应采

9、取带有启发性、建议性的语言来引导孩子们主动参与活动;对大班 应趋于理性,能引发幼儿的思考,促使幼儿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一)、将要放弃时区域活动中,幼儿在游戏时出现了问题时,有的孩子会利用自己已有的经 验和方法来解决,有的孩子会在同伴的帮助下来解决问题,有的孩子在找不到 解决的方法时就会放弃活动。这时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和问 题,提升在这方面的经验。区域活动开始了,发现了微微“理发店”里独自一个人玩“电吹风”,我向她 走过去时,她便向我说“理发店”里没有生意,不想做理发师了,我说:“我 们一起来告诉他们,今天理发店大减价哦!只要来就有礼品送”随后我们一起 吆喝,并赠送给顾客每人一

10、根扎头绳。(二)、发生争执时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尤其在游戏活动中,每人独特的想法得不 到别人的认同时,就会发生争执。在“宝贝天使”照相馆中,为了争做摄影 师,轩轩和洋洋争个不停,这时我请他们为我各自拍一张照片,并请他们帮我 设计造型,两个人配合的很默契。只要有意识地为孩子创造互动学习的条件和 机会,孩子们就会在活动中形成友好、互助的良好品质和合作的精神。(三)、有求于师时。区域活动中,老师要经常加入孩子的探索活动中,成为孩子探索、发现过 程的目击者和共同参与者,以发现他们的能力。因此,在活动中老师不是一个 教导者而是一个促进者。当幼儿的游戏未能向前发展时,教师要及时提出合理 化的建议,

11、帮助幼儿更好的开展游戏。如在制作“灯笼”时,幼儿大胆的想象 运用多种方式进行制作,但总想运用多种形式的孩子们还是想制作更多风格 的,因此,我便与孩子们坐下商讨看过灯笼以及商量着回家问问爸爸妈妈,或 从网上查找信息。四、采用有效指导策略,有效推动活动开展鼓励幼儿探索发现。区域活动中老师能否采用有效的指导策略,关键在于教师观念的转变,因 为观念是实践的先导,教师只有进一步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游戏 观,并使教育观念转变为教育行为,幼儿才能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首先,指 导的前提是基于幼儿的生活经验以及幼儿现有的发展水平。其次根据活动的价 值取向以及现有水平采用不同的指导方式,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

12、,提升幼儿的 经验。(一)巧妙运用情景性的语言,师生合作开展游戏在区域活动的过程中,孩子往往会产生很多困难和问题,面对这些问 题,教师要以活动合作者的身份加入幼儿的自选活动过程,以施加教育影 响,要和孩子平等地对待所面临的困难。但仍然由儿童自主掌握活动的进程。 合作活动方式常常运用于幼儿自选的扮演活动过程中。合作活动的关键在于把 握介入游戏的契机。因此,需要更加情境性的语言,这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 也在潜移默化中让他自然的积极的获得成功。在“公交站台”上,孩子们争先 恐后的去买票,我挺着一个大“肚子”说:“哎呀!碰着我的小宝宝啦!按着 顺序来到我这来买票吧!”孩子们马上拍着整齐的队伍。(二)教

13、师适度的等待,给予幼儿自主探索的机会在看到孩子出现问题时很多教师都忍不住直接介入孩子的活动,剥夺了孩 子自主探索的机会。其实,在我们看到孩子出现问题时,我们不妨再等一等看 一看,还给孩子更多的自由空间,相信我们将会收获更多。(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幼儿的活动情况不断分析、调整和反思,善于利用 与捕捉教育机会调整幼儿的方式,促进全体幼儿在实践中获得发展,以便更好 地引导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自主探索、体验、学习和发展。在区域活动中,教师 和孩子共同创设了比较宽松的活动环境,要注重师生之间的平行互动,利用自 身行为的榜样示范的暗示作用,对幼儿的自由活动进行指导。如:幼儿的建构 造型、

14、科学探索、欣赏阅读、角色表演等活动。除了孩子和老师之间的师生互 动,不能忽视孩子间的生生互动。让孩子来“教”孩子,让孩子来“影响”孩 子。如:在棋类游戏中,让孩子做小老师,教其他幼儿五、恰当到位的评价,利于总结反思 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观察指导和参与性评价,目的是引起孩子的共鸣,提升 和小结经验。1、教师对活动的评价由教师组织的评价活动可以有多种形式,集体的、分组的和个别的等。评 价的时机也有所区别。集体的一般在活动的开始和活动的结束时进行;分组的 可以在活动的过程中进行,也可以在活动结束后由两位老师分别带领幼儿来进 行;而个别的一般都在活动过程中进行。2、幼儿对活动的评价引导幼儿参与评价,能更好

15、地发挥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生 生互动的作用。教师以提问的方式来挖掘幼儿的个别经验,或创设情景,提供 材料引导幼儿以不同的方式进行交流和评价。3、教师及时的分析和反思 在观察和指导的基础上,做好及时的案例记录和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反思和调整是尤为重要的。环境创设是否适宜;布局是否合理;材料提供 上是否要作调整;游戏中的介入行为是否及时、适时,对幼儿的游戏是否有推 动作用。孩子的兴趣在哪里,有没有什么变化;游戏中需要幼儿积累怎样的经 验,幼儿是否已经具备;幼儿在游戏中的交往、合作等达到怎样的水平,还存 在什么问题,需要怎样的帮助等等。有了分析、反思和调整的记录才能体现观 察和指导的价值,帮助我们不断发现游戏的价值,促进幼儿在这样的自主游戏 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尊重区域活动中孩子的主体地位,把自主权、主动权、独立权还给孩子, 通过孩子们自己去学习、去探索、去发现,使得区域活动真正成为孩子们自己 的活动,教师一定要为孩子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准备的环境,幼儿在活动中自 由、自主、创新、真正感到开心、快乐、满足和有成就感,恰当的参与到幼儿 的活动中去,与幼儿一起探索、操作、发现、讨论、解决问题,真正体现幼儿 的主导地位。将教师的要求真正转化为孩子的需求,为孩子们创建一个适合他 们发展的活动舞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